資源簡介 第二課 百舸爭流的思想班級: 姓名:【教師寄語】別人與我比父母,我與別人比明天。學法指導自學法 討論法 探究法 講授法【自主預習】1.哲學的基本問題及其兩方面的內容(1)哲學的基本問題是 問題,也就是 問題。這一問題在實際生活中表現為主觀與客觀的關系問題。(2)哲學的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①第一是 ,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 的唯一標準。正是根據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學劃分為 兩大派別、陣營。②第二是思維和存在之間有沒有 的問題,也即 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把一切哲學區分為 。(凡肯定認識世界的可能性的觀點,就是可知論;絕大多數哲學家包括絕大多數唯心主義哲學家都肯定了思維能夠正確認識存在,而少數哲學家堅持不可知論,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人類所從事的活動主要包括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人類無論是認識世界還是改造世界,說到底,都要解決一個共同的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對這一問題的不同回答決定著各種哲學的基本性質和方向,決定著它們對其他哲學問題的回答。)2.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三種基本歷史形態A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是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是B唯物主義的三種基本歷史形態:(1)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否認世界是 創造的,認為世界是 ,堅持了唯物主義的 ,上是正確的。但其觀點只是 ,沒有 ,它把物質歸結為 ,這就把復雜問題簡單化了。(2)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近代機械唯物主義, 了唯物主義。但它把物質歸結為自然科學意義上的原子,認為 是世界的本原,把原子的屬性等同于物質的屬性,因而具有 和性,同時它在 上是 主義的,因而具有 。(3)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 ,反映了社會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反映了最廣大 的 。它是現時代的思想智慧,是無產階級的 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偉大思想武器。3.唯心主義的基本觀點及其兩種基本形態唯心主義的兩種基本形態是(1)主觀唯心主義,把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覺、經驗、心靈等)夸大為 ,當成 的東西,認為客觀事物以至整個世界,都依賴于 的主觀精神。(2)客觀唯心主義,把 (如 、 、 、 等)看作是世界的 ,認為現實的物質世界只是客觀精神的 。注意:哲學上的“兩個對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哲學上的“兩個對子”,但從基本派別來看,則只有 和 兩大陣營。“兩個對子”既有區別,又有聯系。(1)區別: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問題,兩者的分歧是圍繞著物質和意識誰是世界的本原問題展開的。而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回答的則是世界是“怎么樣”以及用什么樣的思維方法來把握世界的問題。(2)聯系: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思想總是從屬于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哲學體系。要正確揭示世界的本原,不僅要堅持唯物主義的觀點,還要堅持辯證法的觀點。只有這樣,才可能成為徹底的唯物主義者。在世界本原問題上,除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回答外,還有一種 觀點。自學與合作學習【探究一】: 判斷:1、唯物主義追求物質生活,唯心主義追求精神生活。對哲學基本問題的不同回答,是劃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標準。3、物質和意識的辨證關系是哲學的基本問題。4、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分歧是圍繞哲學的基本問題展開的。5、唯物主義都是科學的,唯心主義都是不科學的【探究二】: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可采用圖示法理解:【探究三】:下列觀點分別是什么觀點?提示 (1) 觀點五行說:生成萬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陰陽說: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荀子)。形神說: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王充)。氣理說:氣者,理之依也(王夫之)。活火說:世界是一團永恒燃燒的活火(赫拉克利特)。水為始基:“水”是萬物的“始基”(泰勒斯)。(2) 觀點狄德羅:自然界由數目無窮、性質不同的異質元素構成。培根:萬物的基礎是原始物質,是基本元素。(3) 觀點孟子:萬物皆備于我。王守仁:心外無物。慧能: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陸九淵: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笛卡兒:我思故我在。康德:人的理性為自然界立法。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觀念的集合。休謨:我們的知覺是我們的唯一對象。費希特:世界是自我創造的非我。普羅泰戈拉:人是萬物的尺度。叔本華:萬物是我們的表象。杜威:世界是我的觀念,我的活動,我的經驗。(4) 觀點中外“神創論”(盤古開天辟地、上帝創世記)。柏拉圖:理念論。黑格爾:絕對觀念論。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朱熹:理在氣先。反思總結------請你對照學案的預習內容,畫出本課的知識樹當堂檢測1.(2012江蘇卷)英國詩人雪萊在《無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兒喜愛歡悅/明天,就會凋謝/我們希望長駐一切/誘惑你,然后飛逸/什么是人間的歡樂/那是戲弄黑夜的電火/像閃光一樣短促”。下列與詩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 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B. 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C. 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 D. 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2.(2011·廣東文綜)“道,猶行也;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與此哲學觀點相通的是A.自然從來不飛躍 B.物理不外于吾心C.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D.動之端乃天地之心也3.(2010·全國新課標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與之相對立的觀點是A.“心外無物” B.“天地為萬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 D.“舍天地則無以為道”4.(2010· 山東卷)有一首英語兒歌這樣唱道“告訴我為什么星辰閃耀,告訴我為什么常春藤纏繞……因為上帝創造星辰閃耀,因為上帝創造常春藤纏繞……”美國一位著名科普作家這樣改動了歌詞:“核聚變讓星辰閃耀,向性運動讓常春藤纏繞……”這一改動反映了①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區別 ②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的區別 ③科學精神與宗教精神的區別 ④可知論與不可知論的區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5.(2010·江蘇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史上的兩個基本派別,唯心主義者都主張A.事物是感覺的集合 B.事物是理念的影子C.意識是世界的本原 D.世界是不可認識的6.(09·江蘇卷高考)下列選項與“我思故我在”觀點相一致的是A.未有這事,先有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C.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D.世界的本質是“絕對精神”7.(09·福建卷)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開始在一些國家和地區擴散。我國借助國際力量組織攻關,在短時間內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診斷方法。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B.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就能解開自然之謎C.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選規律D.在對自然現象的認識中,意識起著促進作用8.(09·廣東高考)民諺“南人不夢駝,北人不夢象”說明了A.存在決定意識 B.意識反作于存在C.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D.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的變化9.(2011·南京高三測試)賀歲片《非誠勿擾2》捧紅一首小詩《見與不見》:“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與這句詩所蘊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古今異俗,新故異備 B.我在故我思 C.理在事先,理生萬物 D.心外無物10.承辦2014年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從南京的實際出發,為全面展示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以及現代化大都市的生機和活力,進一步加快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大決策。這體現了A.物質與意識不可分 B.物質與意識同等重要C.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11.【08江蘇卷】下列觀點屬于唯物主義的是A.心外無物 B.理在氣先 C.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D.存在就是被感知12.【南通2012屆高三期末】從哲學的角度看,與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呂氏春秋·自知》A.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B.心外無物,天下無一物非吾度內者C.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D.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13.陶淵明詩曰“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這一思想有借鑒意義:心態好就能超脫世俗雜事的困擾。在哲學上,這一思想屬于A.客觀唯心主義 B.主觀唯心主義 C.樸素唯物主義 D.形而上學唯物主義14.“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識,才有了地球。”“沒有地球哪有我們的意識呢?”這兩種觀點 ①是對哲學基本問題的討論 ②是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③是對思維與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辯論 ④根本分歧在于思維和存在何者為本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5.觀點一:美學中的“移情”說法——人們高興的時候,就仿佛覺得太陽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兒在點頭;悲傷的時候,又覺得雨如淚,風如煙。觀點二:“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兩種觀點 ①同屬唯心主義觀點 ②都回答了思維和存在何者為世界的本原 ③同屬唯物主義觀點 ④都無法回避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16.[2012·云南文綜] 下邊漫畫中的領導高呼“一律抓緊抗旱”,對這一做法分析正確的是A.屬于唯物主義觀點 B.屬于唯心主義觀點C.認為存在是世界的本原 D.認為存在決定思維17.孟子提出了“萬物皆備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思想。這兩種思想的共同點是A.都承認客觀事物及其整個世界依賴于人的主觀精神B.都承認客觀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C.都否認思維決定存在 D.都否認存在決定思維18.漫畫“心中有籠便有籠,心中無籠便無籠”的觀點屬于( )A.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B.樸素唯物主義C.主觀唯心主義 D.客觀唯心主義19.從遠古開始,人們就把“天”作為人類智慧追索的對象,詩人屈原提出172個“天問”。下列關于“天問”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義傾向的是①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②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③天地萬物都是“絕對精神”的產物 ④“天為陽,地為陰”、“天圓地方”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鹽城2012屆高三五校聯考】中國古代哲學家楊泉提出:“所以立天地者,水也。成天地者,氣也。水土之氣,升而為天”。下列與之相一致的觀點是A.“天下萬物之理不外乎吾心” B.“夫形于天地之間者,物也”C.“氣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終為主” D.“物是觀念的集合”21.下列哲學思想與漫畫中公雞的觀點相一致的是A.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B.謀事在人,成事在天C.存在就是被感知D.天不變,道亦不變【提出疑惑與解決疑惑】:疑惑點 疑惑內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