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知識點梳理填空題。電影院、博物館、集市、醫院等場所都是公共空間。人們在公共空間中的生活,構成了我們的公共生活。2.公共生活中,我們的行為是公開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展示良好的形象。3.人們可以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自己的需求,利用公共資源解決現實問題,增加生活樂趣,豐富人生意義。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會給公眾提供公共設施、設備或物品,如道路、橋梁、路燈,為殘障人士修建的無障礙通道,公園里的公共座椅。5.有些人為了自身利益,隨意占有或浪費公共資源,毀壞公共設施。這些行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權益,嚴重的還會觸犯法律。6.公共資源的保障、公共設施的完善,可以讓人們的公共生活更加豐富、便捷,讓人們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參與到公共生活中。7.人人有權參與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資源和公共設施,享受公共利益。現代社會的人們積極倡導共享,出現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如共享單車、農家書屋等)。8.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維護公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共同利益。9.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來維護。街道上的行人和車輛順暢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園里人們愉快地游玩,需要公共衛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10.有秩序的公共生活會讓社會環境更加舒適宜人,使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幸福。11.高速公路上的應急車道被視為救援的“生命通道”,對于搶占應急車道的違法行為,需要公安交管部門采取嚴格的監管、懲罰措施。為了引導、提示大家自覺遵守和維護公共秩序,人們設置了公共標志。13.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每個人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14.人們在公共生活中表現出的文明行為和秩序意遲,不僅是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反映,也是一個國家精神面貌的體現。15.在公共生活中,作為社會中的一員,我們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遵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才能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構建有序和諧的公共生活。16.如何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 (1)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們從規范自已的行為做起。同時,我們也有責任勸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2)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匯聚社會各方面的力量。不論是公民個人,還是社會單位或組織,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3)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離不開國家的支持、法制的保障。對積極維護秩序的行為要大力宣傳或表揚,對破壞公共秩序的個人或組織要依法懲戒。17.人與人相處需要平等相待。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生活,需要彼此關愛,相互幫助。18.平等友善可以傳遞正能量。在溫暖的傳遞過程中,我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社會將會更加美好!19.每個社會成員都要肩負應盡的責任,多理解他人,為他人著想。同時,我們也需要國家和社會在制度、設施等方面提供有效保障。20.保護殘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我們身邊有一些弱勢群體,他們需要更多的關愛。我們應當平等地對待他們,自覺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并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22.每個人既是文明禮貌的踐行者,也是和諧生活的受益者。構建和諧的公共生活,需要我們做到文明有禮。23.文明有禮不是空洞的口號,需要我們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它體現在每個人的一言一行中。24.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識,過分強調自己的利益,妨礙甚至危害他人和社會利益,不利于構建平等友善的社會。25.溫馨有活力的社區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建設美好社區需要我們積極參與社區活動,主動承擔社區事務。26.社區中的每個成員既是社區建設的受益者,也是社區建設的參與者。社區成員在情感上的相互支持,生活上的相互幫助,會讓社區生活更有品質、更有溫度。27.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公益事業是凝聚人心、增強正能量的事業。參與公益事業能為身處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為抵御突發災害匯聚幫扶力量。28.志愿者是指不為獲取任何物質報酬,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奉獻個人時間和精力,開展有益于社會或個人的活動的人。29.參與公益活動,我們既可以為災區捐款,資助貧困學生,幫助困難家庭,也可以利用業余時間照顧孤寡老人,參加保護生態環境等志愿活動。30.參與公益,服務社會,我們應該怎樣做 (1)讓我們堅持“日行一善”,從小事做起,發揮公益的力量。(2)服務社會不分大事小事,生活中的小小善舉最終可以匯聚成社會生活中的濃濃大愛。(3)做善事不一定要有錢,最重要的是真心實意。二、判斷題。1.公共生活中,我們的行為是公開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及形象。 (√)2.我們需要的是獨立的生活,不需要把自己融入到公共生活中去。 (×)3.每個人都有兩個生活空間,一個私人生活空間,一個公共生活空間。 (√)4.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設施,與我們個人無關。 (×)5.沒有停車位,爸爸把車停在了消防通道上。 (×)6.張浩為了方便,把共享單車騎回了自己家。 (×)7.路口的紅綠燈壞了,我們可以隨便亂走。 (×)8.高速公路上的應急車道,可以隨便停車。 (×)9.公交車來了,大家一擁而上。 (×)10.有了安全用語、安全標志的提醒,人們就會自覺維護或遵守公共秩序。 (√ )11.遵守社會公德、法律法規,才能保持良好的社會秩序,構建有序和諧的公共生活。 (√)12.在沒有人認識我的公共場所說粗話、插隊擁擠一下沒關系。 (×)13.維護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只要有國家支持、法制保障就夠了,和我們個人沒有太大關系。 (×)解析: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們規范自己的行為。14.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時,有的人以買不到口罩為由不戴口罩上街。 (×)15.同學有困難,與我關系好我會主動幫他,關系不好讓別人幫去吧。 (×)16.平等友善可以傳遞社會正能量。 (√)17.在公園里,弟弟騎在小馬的雕像上照相,真精神。 (×)18.社會上的不文明行為太多了,文明有禮只是空洞的口號。 (√)19.社區是我們生活的家園,只需要大人來共同維護。 (×)20.中華民族歷來就有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 (√)21.高考那天,玲玲的爸爸參加了義務送考的公益活動,不能送玲玲上學,玲玲就生氣了。 (×)22.日行一善,我們要從小事做起,再小的奉獻也可以匯聚成大力量。 (√)三、選擇題。1.下列場所不屬于公共空間的是( C)。A.電影院 B. 博物館 C.奶奶家2.下列同學在公共場所中的行為錯誤的是(C)。A. 陽陽在圖書館里靜靜地看書B.明明制止伙伴乘車時隨意插隊C. 東東在公園長椅上刻名字3.公共生活不包括(B)。A. 和家人逛商場B.和父母在家看書C.去博物館參觀4.公共利益要靠大家一起來維護,在日常生活中,以下做法正確的是( C )。A. 在公共汽車上用手機外放音頻聽音樂B.在圖書館大聲喧嘩、打鬧C.共享單車使用完后自覺停放在規定區域5.下列(C)行為是正確的。A.在消防通道上停車B.在電影院里大聲喧嘩C.在公園里吃完瓜果,把皮核扔進垃圾桶6.(B)是人們安居樂業的保障,是社會穩定和進步的基礎。A.豐厚的工資B.良好的公共秩序C.和諧的群眾關系7.有序的公共生活會讓(C)更加舒適宜人,使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質量的提高。A.水文環境 B.自然環境 C.社會環境8..右圖是(B)公共標志。A.禁止接打電話B.請勿大聲喧嘩C.禁止吸煙9.高速公路上的(C)被視為救援的“生命通道”。A. 行車道 B. 超車道 C.應急車道10.如果看到有人在公園里摘花,我們可以(B)。A.自己也摘幾朵帶回家 B.友善阻止摘花人C.氣憤地責罵11.在少年宮看演出時,下面做法正確的是(A )。A.演出開場前,提前10分鐘入場,對號入座B. 為表示自己的喜愛,邊看邊激動地評論劇情C.被演出內容打動,隨時都應該報以掌聲1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小學生太小,不能為需要關愛的人做什么B.我們去飯店吃飯,服務員就應該為我們服務,不用感謝他們C.媽媽把不穿的衣服洗干凈,放在衣物捐贈箱里13.以下哪項屬于參與美好社區的建設 (C)A.晚上回到家沒有停車位,可以停在消防通道上B.廣場舞音樂晚上很晚還在小區廣場播放C.使用牽引帶遛狗,并自行清理寵物糞便解析:使用牽引帶遛狗有利于社區行人的安全,清理寵物糞便有助于建設干凈的社區。14.下列關于公益活動的說法正確的是(C)。A.公益活動吃力不討好,盡量不去B.我們小學生沒必要參加公益活動C. 做善事不一定要有錢,關鍵要真心實意15.參與公益事業能為身處困境的人雪中送炭,也能為抵御突發災害匯聚幫扶力量。以不屬于公益活動的是( A )。A.積極參加學校大掃除活動B.為山區失學兒童捐款,幫助他們重返校園C. 參加社區組織的慰問孤寡老人活動四、簡答題1.(教材P22)閱讀圖片,根據類別填入相應的公共場答:交通場所 文化娛樂場所 體育場所電影院、 汽車站、 足球場火車站 候車廳 報告廳文化交流場所 購物場所 就診場所書店 醫院 博物館2.(教材P23)沒有人來,沒有人坐,我可以躺在上面嗎 答:不可以。如果躺在長椅上,其他人就沒辦法坐下休息了。如果坐在長椅上,其他人累了可以坐下休息。3.(教材P23)每個人都有兩個生活空間,一個是私人生活空間,一個是公共生活空間。在這兩個空間,人們的言談舉止有什么不同呢 答:在私人生活空間,人們的很多活動是不會影響他人的,言談舉止相對自由;在公共生活空間,我們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不要影響其他人。4.(教材P24)下圖是人們常參與的公共生活,請結合自己的經歷,說說你的發現或感受。答:人們參與公共生活,可以利用公共資源解決現實問題,增加生活樂趣,豐富人生意義。5.(教材P24)有同學說父母在網上購物,這也是參與公共生活。你贊同這種觀點嗎 網絡虛擬世界是否存在公共生活呢 答:我贊同這種觀點。網絡虛擬世界存在公共生活,參與網絡公共生活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6.(教材P25)公共生活離不開公共設施,讓我們以“身邊的公共設施及使用現狀”為題,運用多種方法開展一次調查研究。請展示和分享你的調查報告。想一想,政府提供或修建的公共設施,是否與我們個人無關。答:(1)調查報告調查人 小雨調查地點 小區健身廣場公共設施 健身器材使用狀態 各種健身器材都能正常使用,傍晚有不少人到廣場運動健身(2)公共設施與我們個人密切相關,我們在使用公共設施的同時要愛護它們。7.(教材P26)這些不當行為會帶來哪些后果 你認為應該怎么做 在有警示語或法律規定的情況下,為什么還會有人做出不當的行為呢 答:(1)行為 后果正確做法車內拋物 高速路上從容易導致交通事故和環境污染 應該將垃圾帶到服務區或下了高速扔到垃圾箱內在消防通道上停車 發生火災時消防車無法通行,延誤救援 要把車停在相應的停車位內擺攤 在人行道上容易引發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 擺攤要到相應的市場攤位上在公園里大聲喧鬧 會形成噪聲污染,影響他人游玩的心情 在公園內不要大聲喧嘩(2)有的人守法意識和公共意識不強,為了私利,侵害了公共利益。8.(教材P27)觀察、了解和交流身邊的共享事例。思考要使共享行為真正服務于生活,我們應該如何做。答:共享事例還有共享汽車、共享雨傘等。我們要愛護共享設施,維護公共利益,享受公共生活。(教材P28)讓我們設計一份“公共生活秩序單”吧!分析一下同學們的秩序單有什么共同之處。設想如果公共生活沒有了秩序,會產生怎樣的后果。答:(1)當我們過馬路時,要按紅綠燈有序通行,走人行橫道。當我們參加社區活動時,不能亂跑和大聲喧嘩。當我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要保持安靜,不追逐打鬧。共同之處是大家在公共生活中都要遵守一定的秩序。(3)如果公共生活沒有了秩序,將會出現混亂的情形,人們將難以在公共生活中實現自己的需求,甚至生命財產安全都得不到保障。10.(教材P29)分組進行驗證,看看哪個小組能既順利又快速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并說出你的理由。答:按順序每次拉出一個小球的小組能既順利又快速地取出瓶中所有小球。遵守秩序節省了時間。11.(教材P30)大家可收集公共標志,根據下表提示完成學習單。答:標志 出現的場所 置身其中的感受會議室、電影院、教室等 身處安靜的環境,我們能有效地工作、娛樂、學習無障礙通道 需要攀登臺階的地方等 一些行動不便的人能方便地通行請勿大聲喧嘩館等 圖書館、博物 在安靜的環境中,我們能盡情閱讀、游覽醫院、大型超市等 在危險情況下,我們能迅速找到安全出口12.(教材P30)想一想,有了公共標志的提醒,人們是不是就會自覺遵守或維護公共秩序了。答:即使有公共標志的提醒,有的人也會不遵守、不維護公共秩序。13.(教材P31)閱讀圖片,說說每幅圖中的不文明行為。如果遇到類似情況,你會采取什么態度 不同的態度會帶來哪些結果 想想怎樣才能讓公共生活中的不和諧少一些,微笑多一些。答:(1)第一幅:乘公交車不排隊;第二幅:踩踏草坪,未使用牽引帶遛狗,沒有清理狗的糞便;第三幅:進入公共場所不佩戴口罩;第四幅:在車廂內高聲打電話。(2)遇到這樣的不文明行為,我們要堅決說“不”。 態度溫和,對方容易接受;態度強硬,對方不容易接受,甚至有可能引發沖突。(3)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每個人都應該養成文明習慣。14.(教材P32)請說明我們在不同公共場合下應該怎么做。答:(1)當賽場上冉冉升起五星紅旗,奏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我們要保持肅立,面對國旗行隊禮或注目禮,齊唱國歌(2)在博物館參觀,聽講解員介紹展品時我們要保持安靜,認真聽講解員的介紹(3)參加社區組織的看望老人或愛護環境的公益活動時我們要積極主動,陪老人聊聊天;要愛護花草樹木15.(教材P33)針對生活中出現的下列問題,調查了解國家、社會和個人為解決問題所作的努力。答:(1)路口紅綠燈壞了,車輛、行人亂成一團。辦法:交警趕來指揮交通,熱心人協助疏導交通。(2)工廠向河流排放污水,導致河流受到污染。辦法:國家環境保護部門調查相關情況,督促整改;社會和個人也可以監督企業亂排污的情況。(3)社會上出現感染性較強的流行病疫情。辦法:國家出臺相應的防疫措施,個人要注意防護,并遵守疫情防控的相關規定。16.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我們身邊有些人免費為大家提供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義務為小區居民買菜、買藥,或者志愿為社區義務執勤等。紅紅認為這些事情看似平常,卻都是有價值的公益活動。紅紅的觀點是對的嗎 請寫出你的理由。答:紅紅的觀點是正確的。免費為大家提供防疫物資,義務為小區居民和社區服務,不求回報,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力量,小小的善舉匯聚成了服務社會的大愛,體現了公益的精神。17.(教材P34)有人說:“餐館老板提供的不僅是免費早餐,更是濃濃的愛心。”你贊同這種說法嗎 說說你的理由。答:贊同。免費早餐體現餐館老板對環衛工人辛苦工作的認同和關愛。18.(教材P34)公共生活中,我們可以為身邊需要關愛的人做些什么呢 答:(1)遇到問路的外地人,我們可以熱心地告訴他們想去的地方怎么走,如果路程遠,可以告訴他們坐哪一路公交車。(2)去餐館吃飯,服務員給我們上菜,我們可以對他們表示感謝。19.(教材P35)兩種愛心方案,你更欣賞哪個 說說你的理由。答:如:我更欣賞第二個方案。第二個方案在時間上比較靈活,更方便操作。20.(教材P36)你發現這些法律規定有哪些共同之處 看看社會中還有哪些措施體現了國家對每個社會成員的關愛。答:(1)這三部法律體現的都是國家對弱勢群體的關愛。(2)如公交車上設有老弱病殘孕關愛老人專用座位;國家出臺相關政策關愛農村留守老人、兒童等。21.(教材P37)請評價下列公共場所中人物的行為。答:第一幅圖中的人把垃圾隨手扔在公園長椅上路面上,是不文明行為。第二幅圖中的人在觀看展覽的時候大聲喧嘩是不對的。第三幅圖中小文告訴好朋友要排隊,做到了文明有序。22.(教材P38)反思一下我們生活中經歷的類似事情,從中你認識到什么 答:有些人缺乏公共意識,為了個人利益,侵擾了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23.(教材P39)一位居民認為《鄰里公約》就是個“緊箍咒”,你認同他的說法嗎 說說你的理由。答:我不認同他的說法。《鄰里公約》有助于維護社區居民的利益,有利于構建和諧社區。24.(教材P40)與同伴分享你參與社區建設的活動和感受吧!如果沒有,說說你可以做哪些參與社區建設的事情。答:(1)如:我參與社區衛生清潔活動,通過大家的共同勞動,社區廣場的健身器材干凈了,道路也整潔了,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很舒心。(2)我可以參與社區垃圾分類的宣傳活動。25. (教材P41)有人說:“公益活動離不開熱心的志愿者。”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公益活動的開展需要熱心志愿者的參與,志愿者在幫助他人、服務社會的同時,傳播了公益理念,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公益的力量,進而參與到公益活動當中來。26.(教材P42)小娟的故事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請分組收集公益改變人、改變環境的事例,并制作事例卡。答:(1)小娟在愛心叔叔的資助下,實現了“我要上大學”的夢想,她后來積極參加公益活動,服務社會,體現出公益中蘊藏著力量。(2)事例1:五(3)班的五位同學常在周末約好一起去敬老院看望老人,給老人帶去很多歡樂。事例2:五(1)班的同學在老師的組織下,開展了“菜市場周邊白色污染防治宣傳活動”,改善了菜市場的周邊環境。27.(教材P43)你如何理解田家炳爺爺所說的“有‘心'的慈善” 答:“有‘心'的慈善”,是指做善事要有真心實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