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單元總結提升 要點一 隋朝的歷史貢獻實現統一 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順應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大趨勢創立新的 政治制度 創立三省六部制和科舉制,完善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對唐朝及以后的歷代王朝產生了重要影響開通大運河 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感悟:隋王朝是富強而短暫的,存在了三十多年,卻演繹了一段富于開拓創新、精彩紛呈的歷史,給中華民族留下了豐富而影響深遠的歷史財富,它所奏響的歷史樂章,堪稱中國歷史的最強音。 要點二 唐朝盛世皇帝 措施 局面唐太宗 任用賢才,虛心納諫;進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減省刑罰;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嚴格考察各級官吏的政績;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 “貞觀之治”武則天 打擊敵對的官僚貴族;發展科舉制,創立殿試制度;減輕人民負擔,重視發展生產 “政啟開元, 治宏貞觀”唐玄宗 勵精圖治,重用賢能;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注重文教,編修經籍 “開元盛世”啟示:①國家統一、政局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條件;改革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②要重視改革,任人唯賢,發展經濟,注重民生。③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④必須樹立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⑤執政者的勵精圖治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 要點三 科舉制度的產生與發展人物 貢獻 階段隋文帝 初步建立起通過考試選拔人才的制度 產生階段隋煬帝 創立進士科,標志著科舉制的正式確立唐太宗 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進士科逐漸成為最重要的科目 發展階段武則天 創立殿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唐玄宗 詩賦成為進士科考試的主要內容啟示:科舉制度作為中國古代官僚選拔制度中延續最久的一項制度,被譽為中國古代除四大發明外的“第五大發明”,對后世影響甚大,其影響力超出國界,在世界范圍內產生極大的影響。 要點四 唐朝的民族關系和對外關系開明的民族政策 原因 唐朝疆域遼闊,民族眾多,處理好與少數民族之間的關系,是統治者鞏固統治的必要措施;唐朝國力強盛,增強了統治者的自信心,為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奠定了物質基礎代表人物 唐太宗表現 統治者在推行開明的民族政策時,能從各少數民族的實際出發實行不同的政策:或和親,如文成公主入藏;或與少數民族會盟,如唐蕃會盟;或對那些主動挑起戰爭的少數民族實行先戰后撫,如對東、西突厥;或冊封,如冊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等意義 大大加強了唐朝與周邊少數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聯系,促進了邊疆地區的開發及民族交融。唐朝時,邊疆地區發展很快,各民族都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共同創造了大唐盛世開放的對外交往 原因 ①唐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科技文化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國際聲望很高,具有強大的輻射力和吸引力。 ②唐朝對外交通發達。 ③唐朝統治者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表現 鼓勵中外平等交往;尊重外國人員;對外交往形式多樣,范圍廣;對外交往中政府與民間并行,既有人員往來,也有經濟文化交流史實 日本派遣唐使來華;鑒真東渡日本,弘揚佛法;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經,弟子根據他的口述寫成《大唐西域記》;新羅派遣使節來華,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意義 有力地推動了中外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造就了前所未有的中外交往盛況,既豐富了唐朝的經濟文化,又促進了世界文明的進步。許多外來文明相繼進入中國,豐富了中華文明。中國的先進科技文化遠播世界,為世界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1.(2021福建)右圖所示為某同學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內容。據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題是 ( )A.南方經濟發展原因 B.孝文帝的漢化政策C.隋統一全國的背景 D.科舉制的深遠影響2.(2021安徽)唐高宗時,宰相薛元超曾感嘆自己雖然富貴,但非進士出身,這是人生最大遺憾;唐宣宗也羨慕進士,曾在宮中題“鄉貢進士李道龍”。這說明 ( )A.殿試制度成為定制B.科舉制是唐朝唯一的選官制度C.進士身份受到尊崇D.下層民眾成為進士的主要來源3.(2021北京)有學者認為:安史之亂后唐朝能夠延續,這項工程發揮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僅是南糧北調,更是把南北融為一體。材料中的“這項工程”是 ( )A.都江堰 B.靈渠C.大運河 D.長城4.(2021聊城)“跡其性本強悍,勇不顧親,而能畏義而好賢,屈己以從諫;刻厲矯揉,力于為善,此所以致貞觀之治也。”史學家范祖禹這段話稱頌的是 ( )A.漢文帝 B.漢武帝C.唐太宗 D.唐玄宗5.(2021煙臺)在中國古代社會發展中存在一個“唐宋變革期”。在唐宋時期,古代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諸方面發生著全方位的變化,這種變化的轉折點在唐朝。下列史實可用于實證該觀點的是 ( )A.科舉制正式確立 B.曲轅犁的發明C.景德鎮成為瓷都 D.元曲空前發達6.(2021荊州)唐朝時期,和親成為民族交融的重要表現,頌揚這一歷史佳話的詩句有:“西去和親戈壁沙,香車淚灑故鄉霞。邊關大漠呈新月,雪域高原視舊家。”詩句中“西去和親”的人是( )A.文成公主 B.武則天 C.張騫 D.李清照7.(2021孝感)唐代社會涌現出一大批天下聞名的女性人物,其中既有女皇帝武則天、女將軍平陽公主,又有女官上官婉兒、女詩人薛濤、女道人魚玄機等,這種現象 ( )A.反映了科舉制度的進步B.體現了民族交融的成果C.得益于社會風氣的開放D.確立了重文輕武的局面8.(2021廣州)唐朝時期傳到日本的螺鈿銅鏡(見右圖),把南海的夜光貝、東南亞的琥珀、中東的寶石、阿富汗的藍寶石巧妙地組合在一起,構成五彩繽紛的圖案。這體現了唐朝 ( )A.農業發展的水平B.疆域范圍的遼闊C.對外開放的氣象D.社會矛盾的尖銳9.(2021昆明)他是唐朝高僧,受邀東渡日本,歷時12年。雖雙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達時已是66歲高齡。他在日本傳授佛經,傳播中華文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他是( )A.張騫 B.玄奘C.鑒真 D.鄭和10.(2021樂山)歷史圖表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觀察表格可知,這一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時間 事件 影響589年 隋文帝滅掉陳朝 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626年 李世民即位 開創了“貞觀之治”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754年 鑒真抵達日本 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繁榮與開放的時代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11.(2021江西)“及范陽節度使反,犯京師,天子之兵弱不能抗,遂陷兩京。肅宗起靈武,而諸鎮之兵共起誅賊。”材料所述歷史事件導致了 ( )A.東漢末年社會動蕩 B.隋朝滅亡C.唐朝由盛轉衰 D.金與南宋對峙12.(2021福建)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唐代進士科的考試著重于文學寫作,也要考帖經(注:儒家經典基礎知識測驗)。唐玄宗統治時期,采取“作詩贖帖”的通融辦法,允許考生不考帖經,而以作詩代替。這樣一來,更加提高了詩詞在科考中的地位。唐詩在中國詩歌發展道路上達到了空前的成熟和繁榮。——摘編自陰法魯《中國古代文化史》(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唐玄宗統治前期出現的鼎盛局面的名稱。(2)小歷認為,唐代科舉考試“作詩贖帖”的做法,推動了唐詩的成熟和繁榮。你是否同意這一觀點 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理由。/教師詳解詳析/單元總結提升【優選拔高】1.C 2.C 3.C 4.C5.B [解析]唐朝發明曲轅犁,促進了農業發展。A、C、D都不是唐朝出現的,科舉制正式確立是在隋朝,景德鎮成為瓷都不是在唐朝,元曲空前發達是在元朝。故選B。6.A 7.C 8.C 9.C10.B [解析]依據圖表信息和所學可知,589年,隋文帝滅掉陳朝,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公元6世紀到10世紀初,隋唐時期的中國進入蓬勃興旺的隆盛時代,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先后出現了“開皇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等盛世局面。754年,鑒真抵達日本,傳播唐朝文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能夠準確概括隋唐時期的歷史特征是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故選B。11.C12.(1)名稱:“開元盛世”。(2)判斷:同意。理由: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士科考試采取“作詩贖帖”的辦法,提高了詩歌在科考中的地位,推動了應試者的詩歌創作熱情,提升了詩歌創作的水平,是唐詩在中國詩歌發展道路上達到空前成熟和繁榮的重要原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