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年九年級化學中招考點解讀第一單元考點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宏觀、微觀)、化學變化伴隨的現象、能量變化(燃燒、金屬與酸、中和反應均放熱),判斷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2、區分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理解用途與性質之間的關系;2、化學實驗基本操作(藥品的取用、天平和量筒的使用、物質的加熱、溶液的配制及誤差的簡單分析、過濾、蒸發、濃硫酸的稀釋等);3、科學探究一般過程和方法,實驗設計、實驗方案或裝置評價、物質的推斷、除雜與檢驗。第二單元考點1、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裝置、現象、藥品選擇、用量及誤差原因、推測N2的性質;2、空氣的成分及體積分數,氧氣、氮氣、稀有氣體的用途(保護氣、保鮮食物等),空氣的污染與防治。3、氧氣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碳、硫、磷、鐵等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方程式及注意事項;4、氧氣的實驗室制法(3種)的反應方程式、裝置、實驗步驟及注意事項,氧氣的收集方法、檢驗與驗滿;5、化合、分解、氧化反應;純凈物、混合物等 。第三單元考點1、構成物質的微?!肿?、原子、離子;分子、原子和離子的區別、聯系、表示方法;2、分子原、子微粒觀點解釋現象(壓縮、擴散、不同液體混合時體積變化、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等);3、原子的構成,化學變化的實質(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同一元素的原子和離子可通過得失電子相互轉化如金屬與鹽溶液反應),最外層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4、27種元素符號及意義,元素分類,地殼中含量前4種元素順序;5、元素周期表的編制規律及從中獲取元素信息。第四單元考點1、電解水實驗現象、結論、微觀解釋,水的組成;2、物質分類(單質、化合物、氧化物);3、純水與天然水(自來水)、軟水和硬水的區別,軟水和硬水區別的方法;4、常用6種凈化水方法、2種軟化方法,凈水劑:活性炭、明礬;5、保護水資源:水的污染與防治、節約用水方法。6、18種元素及5種原子團的化合價,根據化合價寫化學式,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7、化學符號(元素符號、化學式、離子符號)及數字(前面、正上方、右上方、右下角)含義;8、化學式的意義及簡單計算、關于標簽問題等。第五單元考點1、質量守恒定律、微觀解釋、應用(①解釋現象、批駁錯誤觀點 ②推化學式 ③求物質質量、質量比、反應類型 ④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質量不變推測有機物的組成 ⑤判斷反應前后溶液質量變化 ⑥求反應后溶液的質量);2、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正誤判斷;3、化學反應的4種基本類型;4、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4個因素;5、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第六單元考點1、物質的多樣性(金剛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質、用途;C是形成化合物種類最多的元素);2、單質C的3條化學性質及方程式,C還原CuO實驗裝置、現象;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3條化學性質、實驗設計、現象及方程式,、,用途(干冰)。3、二氧化碳制取原理、裝置(類型及選擇依據)、收集和檢驗、驗滿方法;4、一氧化碳物理性質、3條化學性質(毒性、可燃性、還原性)及方程式等;5、自然界O2、CO2的產生和消耗途徑,溫室效應產生原因、措施。第七單元考點1、燃燒的條件、實驗設計、現象分析,滅火的方法和原理;2、緩慢氧化發生的條件(鐵生銹、食物腐敗原因及防護)、爆炸發生的條件(可燃性氣體、粉塵與空氣充分混合加熱或遇明火易爆炸、),防范爆炸措施(點燃可燃性氣體前要先驗純、液化氣泄漏措施、CO還原CuO/Fe2O3實驗步驟);3、燃料完全燃燒的重要性,影響燃燒劇烈程度的因素;4、H2、天然氣(或沼氣)、液化石油氣、煤氣、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對環境的影響;酸雨形成原因及防護措施;列舉清潔燃料、新能源;5、H2、甲烷、酒精燃燒的化學方程式,H2的制取原理、裝置、收集;6、能從產物上區分H2、CO、CH4 ;煤、石油、天然氣都是混合物。第八單元考點1、金屬的物理特征(金屬光澤、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決定物質用途的7點因素;2、金屬材料包括純金屬和合金,合金用途更廣泛,合金的3條優良性能,鐵的2種合金;3、金屬的3條化學性質及有關方程式、現象;金屬活動性順序、應用(判斷金屬能否與酸或鹽溶液反應);4、金屬與酸反應(①反應后溶液質量的變化 ②一定量的Al、Mg、Fe、Zn與一定量的酸反應產生H2的多少、快慢判斷);金屬與鹽溶液反應后(①溶液質量的變化 ②離子的變化 ③溶質、濾渣判斷);5、探究實驗:①比較“純金屬與合金硬度”方法、②探究“金屬活動性順序”方法、③ “鐵生銹的條件”現象、結論、④ “CO還原氧化鐵”(煉鐵原理)步驟、現象、尾氣處理;6、鋁抗腐蝕的原因,金屬防銹方法,金屬資源保護的4條途徑;第九單元考點1、溶液的特征,判斷溶質、溶劑,常見的溶劑(水、酒精、汽油),溶質在溶液中的存在方式(分子或離子),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因素;2、溶解熱量變化、反應熱量變化引起裝置內壓強的改變(U型管的液面、氣球變化等);3、乳化劑(洗潔精)的乳化作用;4、飽和溶液,結晶2種方法(海水制鹽原理),溶解度及4要素,影響固體、氣體溶解度的因素;5、溶解度表或溶解度曲線應用(①比較大小、②判斷飽和與否、③判斷飽和、不飽和轉化的方法、④判斷結晶的方法、⑤比較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大小、⑥改變溫度引起溶質質量分數、飽和不飽和轉化、是否有晶體析出等⑦繪制溶解度曲線);特別注意熟石灰的特殊性!6、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溶液的稀釋計算,溶液的配制、誤差分析(量筒);7、增加溶質、溶劑、蒸發結晶、降溫或升溫時,溶質質量分數的變化;溶解度與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第十單元考點1、①常見酸堿指示劑(石蕊、酚酞)及遇酸堿變色情況 ②鹽酸、硫酸的物理性質 、用途 ③濃硫酸的特性及稀釋方法 ④酸、堿溶液濺到皮膚衣物上的處理方法;2、酸的5條化學性質及有關反應現象、方程式;酸溶液的4種常見檢驗方法;3、①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的俗名、物理性質、用途 ②NaOH必須密封保存的原因 、稱量方法;4、堿的4條化學性質及有關方程式;堿溶液的常見3種判斷方法;5、酸、堿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原因;6、中和反應、反應實質 、方程式 、生活中應用;7、pH與溶液酸堿性的關系,pH測定方法及注意事項,正常雨水及酸雨的pH;8、探究實驗:①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探究(氣球的變化、U型管液面的變化、塑料瓶的變化等);②氫氧化鈉變質的檢驗、除雜、證明部分變質;③中和反應的探究(能否反應、是否反應完全、反應過程中pH、溫度及溶質判斷)。第十一單元考點1、NaCl、 CaCO3 、Na2CO3 、NaHCO3 的用途;2、粗鹽提純步驟、儀器 、玻璃棒的作用 、蒸發時的注意事項;3、①CO32—的檢驗: 試劑、方法 ②碳酸鈉的4條化學性質、方程式及靈活應用 ③鹽的4條化學性質及方程式;4、復分解反應:①識記酸、堿、鹽的溶解性、常見9種沉淀 ②特點 ③適用范圍 ④方程式寫法 ⑤反應條件(反應物? 生成物?) ⑥從離子角度理解反應實質(識記常見離子間的反應);5、①說出幾種常見氮、磷、鉀化肥及復合肥料(KNO3、NH4H2PO4) ②化肥的作用及缺乏時癥狀 ③化肥的簡易鑒別方法。第十二單元考點1、①六大營養素 ②蛋白質、糖類、油脂、維生素的營養功能及富含食物 ③認識血紅蛋白和酶;2、認識幾類對人體有害的物質:甲醛 、CO 、黃曲霉毒素 、亞硝酸鈉;3、鈣、鐵、鋅、硒、碘、氟等對人體的作用及缺乏時癥狀 ,有害元素鉛、鎘、汞;4、①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甲烷、乙醇、醋酸、葡萄糖等 ②初中化學物質的分類方法 ③熱塑性塑料與熱固性塑料特點;5、①3大合成材料,合成纖維與天然纖維、合成橡膠與天然橡膠優缺點 ②鑒別棉纖維 、羊毛纖維、合成纖維的方法;3、①“白色污染” ②解決“白色污染”的途徑 ③回收廢棄塑料的好處及遇到的困難 ④識記塑料回收標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