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主要內容
第一課《迎接蠶寶寶的到來》
1.蠶卵的外部特征:顏色:淡黃色紫黑色;形狀:中間凹陷的扁圓形;大小:與小米、芝麻差不多,約1毫米長。觀察時可以借助感官及放大鏡觀察外部特征。
2.蠶卵孵化的需要適應的溫度和水分。
3.幼蟲或幼崽從動物卵中破殼而出,叫孵化。
4.剛孵化出來的蠶寶寶很小,成為蟻蠶。觀察時使用毛筆、羽毛輕取輕放。
第二課《認識其他動物的卵》
1.不同動物的卵的大小、形狀、顏色等都不一樣。
2.雞蛋的內部結構(由外到內):卵殼、卵白、卵黃、氣室。
卵殼:保護作用;氣室:提供胚胎呼吸需要的氧氣; 卵白:提供水分和營養;卵黃:提供胚胎發育時所需的氧氣。
3.蛋黃上的小白點是胚,在適宜的條件下會發育成小動物。
第三課《蠶長大了》
1.蠶蛻皮前不吃也不動,好像睡著了一樣,稱作眠,眠是蛻皮的前兆。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蛻皮。
2.蠶的幼蟲分為頭、胸、腹三部分。身體有口、眼、足(8對)、環節、氣門等結構。
3.我們在觀察時可以借助尺子、放大鏡等工具觀察幼蟲的生長變化。
第四課《蠶變了新模樣》
1.蠶蛹的身體呈紡錘形,分為頭、胸、腹三部分。
2.蠶繭具有保護蠶蛹的作用。
3.觀察蠶吐絲結繭的過程以及身體發生的變化。
第五課《繭中鉆出了蠶蛾》
1.蠶蛾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部有一對觸角、復眼和口器;口器退化,不再進食。胸部有兩對翅和三對足,翅比較短小,沒有多少飛行能力。腹部:有環節,有氣門,足消失,末端體節外生殖器官。
2.雌蛾、雄蛾區分:雌蛾體型大,腹部肥大、灰色,翅短小,振動慢,爬行慢。
雄蛾體型小,腹部狹長、黑色,翅稍大,振動快,爬行快。
第六課《蠶的一生》
1.蠶的一生經歷卵(2-5天)、蠶(幼蟲33-35天)、蛹(10-13天)、蠶蛾(成蟲6-8天)四個階段,一生一般經歷49-56天。
2.從蟻蠶到吐絲結繭,蠶的幼蟲共蛻皮4次,變蛹1次,變蛾1次,一生共蛻皮6次。
第七課《動物的繁殖》
1.常見的動物繁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
2.卵生:像蠶和雞,產卵繁殖后代。昆蟲、魚類、鳥類等動物一般都是卵生動物。
胎生:像貓、狗,直接生出小動物。胎生動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養小動物。
第八課《動物的一生》
1.像雞那樣,卵生、身上長有羽毛和翅膀的動物屬于鳥類。
2.像狗那樣,胎生、身上長毛、吃媽媽乳汁長大的動物屬于哺乳動物。
3.動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典型練習
下圖為蠶的生長過程圖,根據圖片回答問題。
根據蠶的生長過程,要經歷四個階段分別是卵、 、 、 。
在養蠶活動中發現,蠶的四個形態經歷時間最長的是 。
蠶的幼蟲分為 、 、 三部分,有 對腹足。
請將下列動物進行分類。
①人 ②羊 ③鯨 ④貓 ⑤蝸牛 ⑥鯽魚 ⑦鵝 ⑧螞蟻 ⑨蝙蝠 ⑩蛇
卵生動物有: 。
胎生動物有: 。
參考答案:
1.觀察蠶蛾
(1)幼蟲、蛹、成蟲。
(2)幼蟲。
(3)頭、胸、腹,4。
2.請將下列動物進行分類
卵生動物有:⑤⑥⑦⑧⑩
胎生動物有:①②③④⑨
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動物的一生》重點實驗
1.觀察蠶卵
實驗名稱 觀察蠶卵
實驗材料 蠶卵、放大鏡、直尺
實驗步驟 (1)將蠶卵小心放到白紙上,觀察蠶卵的大小、形狀、顏色等。 (2)借助直尺測量蠶卵的大小。 (3)一邊觀察,一邊記錄。
實驗現象 蠶卵大多數為灰黑色、小米粒大小、中間內凹的圓餅狀。
實驗結論 蠶卵顏色為灰黑色,小米粒大小、約1毫米,形狀為中間內凹的圓餅狀。
2.觀察蠶蛹
實驗名稱 觀察蠶蛹
實驗材料 蠶蛹、剪刀、放大鏡
實驗步驟 (1)取出蠶蛹,仔細觀察。推測蠶繭里蠶蛹的樣子。 (2)用剪刀輕輕剪開蠶繭。 (3)借助放大鏡觀察蠶蛹
實驗現象 體形粗短,紡錘形,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很小,身體縮短,深褐色。
實驗結論 蠶蛹紡錘形,深褐色,中間粗,兩頭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