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源遠流長的發酵技術教學目標:1.舉例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發酵產品。2.嘗試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酒釀等食品。3.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4.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從實踐中獲取知識,收集資料。教學重點1.舉例說出日常生活中的發酵產品。2.嘗試利用發酵技術制作酒釀等食品。3.舉例說出發酵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難點認識發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教學過程我們中國人有一個傳統,每逢過年過節,家里來親戚朋友的時候都要開懷暢飲,表達喜悅之情。酒是怎么來的呢?關于酒的由來,有很多的傳說。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聽聽老人是怎么說的。聽完老人的介紹,同學們知道酒是由什么釀造的嗎?那糧食怎么會變成酒呢?這其實和發酵有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源遠流長的發酵技術。小組活動一:首先請同學們自學課本P61-P63,思考以下幾個問題:什么叫發酵?由什么引起的?生活中有哪些發酵現象?舉例說出一些常見的發酵產品?發酵是指某些微生物在無氧的情況下進行的一種特殊的呼吸方式。它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能夠引起發酵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和真菌。水果放久了會有酒味,果酒暴露在空氣中會變酸。學生舉例說出一些常見的發酵產品。教師進行分類總結,同時提出他們分別由哪些微生物發酵而來?說一說:白酒、蘋果醋、面包、饅頭、酒釀、泡菜、酸奶、醬油分別是哪種微生物發酵而來?從幻燈片上,你發現了什么?不同的微生物在無氧的條件下,分解有機物的產物也不同。也就是制作不同的發酵食品利用的微生物也不同。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對發酵技術已經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們通過學習釀制酒釀的實驗來深入了解發酵技術。實驗:釀制酒釀目的:嘗試釀制酒釀。器材:蒸熟的糯米、甜酒曲、廣口瓶等。步驟:1、清洗所有的容器;2、蒸熟糯米;3、用冷開水沖洗蒸熟的糯米;4、將酒曲碾碎,均勻地攪拌在糯米中;5、將糯米裝入廣口瓶,在糯米中間挖一個洞,,并蓋上蓋子。6、將廣口瓶放置在25-30℃的環境中;7、2天后,酒釀制作完成。因為釀制酒釀需要2天時間,我們課堂上時間有限,所以老師特地在網上找了一個適合家庭釀制酒釀的視頻,方法和材料都很簡單,方便同學們課后在家制作。請同學們在觀看視頻的 同時,用心記憶。小組活動二:思考以下幾個問題為什么認真清洗各種器具?糯米為什么要蒸熟?熟糯米為什么要冷卻到30度?酒曲中含有什么?為什么要挖洞?為什么要密封?7、為什么要保持適宜的溫度?掌握了這些理論知識,相信同學們一定能夠順利地在家完成制作酒釀這一實驗,下一節課期待你們的成果!其實,釀酒和制作酒釀原來差不多。剛才我們提到制作酒釀和制作饅頭都用到了酵母菌。想一想:剛做成的面包饅頭為什么松軟多孔?酵母菌發酵產生的二氧化碳遇熱膨脹,跑到空氣中,在面包、饅頭里留下很多孔。隨著工業化革命,科技迅猛發展,這些傳統的家庭作坊式生產發酵產品,也逐漸被現代化發酵工廠所代替。現代化發酵工廠應用的技術叫現代發酵技術。小組活動三:認真閱讀P63-P64內容,思考以下問題:1、什么是現代發酵技術 2、通過發酵技術可以生產哪些產品?3、不斷發展的發酵技術,還在哪些領域得到應用?分享收獲: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教師總結練習:選擇題1、幾千年來,發酵技術依靠的生物類群主要是( )A、植物 B、動物 C、病毒 D、微生物2、下列不屬于發酵技術在生活中應用的是( )A.酒精生產 B.抗生素生產C.塑料生產 D.醬制品生產3、酒釀是我們喜愛的發酵食品之一,它是用熟的糯米飯加酒曲發酵而成的。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 )A、乳酸菌 B、酵母菌 C、醋酸菌 D、大腸桿菌4、利用糯米發酵而成的酒釀,在發酵過程中需要一定的環境條件,其中適宜的溫度條件是( )A. 0 ℃左右 B. 10-15℃C. 25-30℃ D. 50-60℃5、制作泡菜的壇子必須密封,主要是為了( )A.隔絕空氣,防止雜菌進入并繁殖B.利于乳酸菌在缺氧的環境下發酵C.防止灰塵污染D.使多種細菌在壇內快速增多6、饅頭或面包膨大和松軟,里面有許多小孔,是因為在制作過程中( )A.酵母菌使面粉發酵,產生了二氧化碳B.酵母菌使面粉發酵,產生了酒精C.乳酸菌使面粉發酵,產生了酒精D.曲霉把淀粉分解成葡萄糖7、甲、乙、丙三瓶奶分別加入乳酸菌,甲、乙兩瓶密封,丙瓶敞開。甲瓶加熱至100℃后再冷卻,然后均在室溫下放置12小時,可以發酵成酸奶的是( )A.甲 B.乙 C.丙 D.甲和乙課后作業:放學回到家后,自己動手制作酒釀給家人品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