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我們的民族精神【學習提綱】一、永恒的中華民族精神(一)中華民族之魂1.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 。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綿延數千年的 之中。2.中華民族精神的作用:(1)是維系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 。(2)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 。(3)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 。中華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二)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中華民族形成了的偉大民族精神。1.團結統一①中華民族的先民很早就認識到,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個體必須結成整體,才能求得生存和發展。這種整體意識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認同和升華,成為團結統一精神。②中華民族團結統一的精神,無論在國家順利發展、興旺發達的時期,還是在祖國面臨危難、生死存亡的關頭,都迸發出強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華民族的企圖都不能得逞。2.愛好和平①中華民族素來以熱情好客、睦鄰友好、崇尚交流著稱于世,以“禮儀之邦”享譽于史。②在當代國際社會中,中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世界人民的廣泛贊譽。易錯點提示:愛好和平,走和平發展之路,并不表明為了維護自己國家的安全,就要放棄正義的戰爭,在外敵入侵或其他分裂祖國行為存在時,我們也要用武力來維護自己國家的利益,這與愛好和平并不矛盾。3.勤勞勇敢①中華民族歷來把吃苦耐勞、勤儉節約、艱苦樸素、不畏強暴、英勇頑強視為重要的優良品格。正是這種勤勞勇敢精神,奠定了中華民族堅不可摧的立業根基。②中國共產黨人在自己長期的奮斗歷程中,將勤勞勇敢精神發揚光大,使艱苦奮斗成為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世人矚目的業績。4.自強不息在歷代中國人民的創業實踐中,自強不息精神逐漸積淀為中華民族的內在氣質,成為鞭策中華兒女不斷開拓進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5.以愛國主義為核心(1)原因: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貫穿民族精神的各個方面。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相輔相成,無不體現著愛國主義這個主題。②無論什么時期,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③中華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2)愛國主義的特點: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作為中國人民千百年來形成的對祖國的最深厚感情,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3)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在當代中國,愛國與 本質上是一致的。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1.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征:(1)民族精神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其形成和發展是長期歷史積淀的過程,也是隨著時代變化而 的過程。(2)中國共產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和發展,主要體現在。?、僭谛旅裰髦髁x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已成為現代中華民族精神的主體,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性。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巖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都是這個時期中華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 ②新中國成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特別是在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繼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不斷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時代內容,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一個新水平。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大慶精神、抗洪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等,都是這個時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現。2.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①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 的重要任務。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②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 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在現代化建設和社會進步過程中,高昂奮進的民族精神能產生巨大的力量,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③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 的要求。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力和動員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為表明綜合國力強弱的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④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 的需要。社會主義中國的發展壯大是西方敵對勢力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加緊以各種手段和方式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政治戰略。面對這種挑戰,要頂住霸權主義的種種壓力,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就必須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⑤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 的重要保證。民族精神能夠凝聚起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力量,形成強有力的向心力,把全國各族人民聚集在黨的周圍,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⑥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 強基固本。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主要措施)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 。既要珍惜和愛護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繼承和發揚形成的優良傳統。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 。既要借鑒,又要警惕 。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 。以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互支撐,統一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能力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在中國民間,最重要的節日莫過于“年”,最深廣的文化莫過于“年文化”。過年( )①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 ②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③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 ④顯示了中華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2008年奧運會獎牌在傳統的金屬牌上鑲嵌了中華美玉。 這一創造性的做法( )A.體現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B.體現了中華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結合C.表明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精髓D.表明當代文化總是優越于傳統文化3.“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迸_灣詩人的一首《鄉愁》,在海峽兩岸廣泛流傳,引起兩岸同胞的廣泛共鳴。這種激蕩在兩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 )①表達了海峽兩岸人民熱切盼望祖國統一的心情②表明海峽兩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③表明海峽兩岸的所有人都贊同一個中國的原則④體現出愛國主義深深地植根于海峽兩岸人民的心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在中國格言的海洋里,有兩個意義相近的古老成語:“四海之內皆兄弟”(子夏)、“四海之內若一家”(荀子)。這主要體現了中華民族 ( )A.不畏強暴、英勇頑強的優良品格 B.禮儀為本、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C.開拓進取、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 D.注重團結、呼喚統一的民族精神5.2007年10月27日,紀念井岡山根據地創建80周年大會在江西省井岡山市舉行。弘揚井岡山精神必須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這是因為 ( )A.弘揚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B.民族精神具有鮮明的時代性C.弘揚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必然要求D.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時代精神相結合6.有評論認為,《士兵突擊》并非“創新之作”,而是“回歸之作”, 其回歸了我們國家和民族永遠不能缺失的崇高精神。下列對于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產和發展強基固本B.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C.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我國文化建設中極為重要的一項任務D.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主要是文化工作者的使命7.“思想文化越是多樣化越是需要主心骨”。這啟示我們,必須堅持: ( )A.以人民群眾為文化創造主體 B.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C.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D.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闖關東”是我國近代歷史上一個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電視劇《闖關東》,以其美學品位和歷史品位所產生的藝術吸引力和感染力,征服了上億觀眾,是一部既養“眼”更養“心”的精品力作?;卮痤}。8.《闖關東》既養“眼”又養“心”。下列對其養“心”作用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B.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C.文藝作品風格不同,但都是積極向上的大眾文化D.思想道德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中心環節9.《闖關東》之所以吸引觀眾,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弘揚了艱苦艱斗、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意義在于 ( )①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 ②凝聚和動員民族力量,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③鑄造民族之魂,回歸傳統文化 ④抵制外來腐朽思想文化的影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0.2005年以來,兩岸炎黃子孫融通中華民族的聰慧睿智,融化半個世紀的堅冰,重新開啟了兩岸政黨交流的大門。為改善臺海關系,推動兩岸的和平發展,大陸方面積極采取措施,促進向和平與合作的方面發展,前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和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民黨主席郁慕明也對大陸進行了具有標志性意義的訪問。這體現了 ( )A.臺每兩岸已經實現了統一 B.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精神C.愛好和平的中華民族精神 D.自強不息的中華民族精神11.我國探月活動的成功,可以說是以科學技術的成就續寫傳統文化中“奔月”理想的佳話。這種滲透在科技探索活動中的民族情感和文化情結 ( )①凝聚著自信自尊,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 .②體現著與時俱進,是進行科學技術探索的主要精神動機③蘊涵著美好憧憬,激勵人們自強不息、奮發有為④充溢著浩然正氣,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著積極推動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2.國家主席胡錦濤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紅軍長征造就的偉大精神穿越70年時光,仍然具有激蕩人心的強大力量。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征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的 ( )A.創新性 B.時代性 C.開放性 D.區域性13.楊叔子院士講過一句話:一個國家,沒有先進的科技,一打就垮;沒有民族精神,不打就垮。下面觀點對民族精神理解錯誤的是 ( )A.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B.民族精神是民族綜合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和集中體現C.弘揚民族精神就是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D.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民族精神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14.瓊州勝景五公祠有副膾炙人口的對聯:“只知有國,不知有身,任憑千般折磨,益堅其志;先其所憂,后其所樂,但愿群才奮起,莫負斯樓?!边@副對聯生動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中( )①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操 ②公正廉明、崇尚平等的民主精神③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超然胸襟 ④自強不息、堅韌不撥的頑強斗志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鄧小平談到愛國時曾經說:“難道祖國是抽象的嗎 不愛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愛什么呢 ”這說明 ( )①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②愛國主義不是具體的,而是抽象的 ③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本質上是一致的 ④愛國就是愛社會主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簡析題16.材料:在我國傳統文化的百花園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歷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節,及凌云常虛心”的自然形態及豐富的精神內涵所傾倒,并留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書卷與美談。蘇東坡有詩曰:“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鄭板橋的題竹詩膾炙人口,百讀不厭:“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br/>當今的祖國,正面臨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挑戰,如何使祖國盡快趕上和超過發達國家,走在世界的前列,如何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艱巨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成為當代愛國青年的光榮使命。要完成這一使命,不僅需要赤誠的愛國這心,更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這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請回答:(1)有人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堅韌頑強的竹子,已經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你是否贊同這一觀點?(5分)竹子虛心而有節,樸實而堅貞,根根相連,生生不息等生命特征與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發展中形成的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相吻合。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常常把竹子人格化為中華民族精神。(2)古人“竹文化”對你有何啟示? 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要用先進文化塑造我們的人生。先進文化可以豐富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不斷提高知識文化修養和思想道德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3)新時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什么?地位和重要性: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優秀文化傳統之中,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和根本。必要性:當前,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地舉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意義: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6分)(4)新時期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正確做法是什么?(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精神?)①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發揮"主心骨"的作用,即發揮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作用。 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既要珍惜和愛護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又要繼承和發揚黨在長期革命斗爭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 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既要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先進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又要警惕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西化、分化的圖謀,確保國家的文化安全。 ④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相輔相成,相互支撐。民族精神注入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才能博采眾長、日益豐富。只有堅持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時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5)為什么說社會主義榮辱觀與中華民族精神是一脈相承的? ①在五千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②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它給予中華民族精神和傳統美德一脈相承,同時也帶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是時代精神的匯聚和體現。(6)有人認為:“民族精神是歷史精華的凝聚,而現在是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因此,弘揚民族精神已不合時宜”。你是否贊同此觀點?為什么? 不贊同。①當前,面對世界范圍各種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蕩,要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必須更高地興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為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②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