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期末復習章節知識點匯總及練習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期末復習章節知識點匯總及練習 (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
【滿分秘籍】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1.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2.時間:1953-1957年。
3.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等。
4.成就:各項經濟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
(1)工業: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等三大工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等建成投產。
(2)交通運輸:新建寶成,鷹廈等鐵路30余條;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繼通車,密切了祖國內地與邊疆地區的聯系:1957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連接了長江的南北交通。
5.意義: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
二、三大改造
1.時間:1953-1956年底。
2.形勢
(1)農業: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1955年,全國掀起農業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全國絕大多數農戶參加了農業生產合作社。
(2)手工業:引導個體手工業者參加手工業生產合作社。
(3)資本主義工商業: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企業的公私合營,1956年初,出現了全行業公私合營的高潮,在改造過程中,國家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
3.實質:實現生產資料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
4.意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我國建立起來,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的社會變革,我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5.不足:在社會主義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等缺點。
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時間:1954年9月
2.形成: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地位: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4.作用: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四、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初步建立: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成功召開,初步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2.發展: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權,但政協作為統一戰線組織繼續存在,成為各民主黨深和愛國民主人士參政議政的舞臺。
3.職能: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
4.方針:“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服相照,榮辱與共”
5.性質: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
6.意義: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五、中共八大:
1.時間:1956年召開。
2.內容:分析了當時的國內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力量把我國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工業國。
3.影響:中共八大以后,中國開始全面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六、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接著,全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2.反映了人民眾迫切要求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狀況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加上當時的自然災害嚴重等因素,1959年到1961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發生嚴重困難。
3.國民經濟調整:中共中央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八字方針,并于1961年初開始實施。到1965年,工農業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呈現出物價穩定、市場繁榮的新面貌。
七、文化大革命
1.發動: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發展起來。
2.表現
(1)許多地方出現打、砸、搶事件,學校停課,工廠停工“鬧革命”,一些黨政機關受到沖擊,大批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受到批判和揪斗,民主與法治受到踐踏。
(2)國家主席劉少奇遭受了殘酷迫害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3.結束
(1)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團:1971年9月13日的“九一三事件”。
(2)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1971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了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4.危害:民主與法制受到踐踏,社會和生產秩序陷于混亂;“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新中國成立后最嚴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5.經驗: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很短,我們黨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沒有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彎路,人世間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業,世界歷史總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過程中前進的。
6.教訓: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實事求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依法治國。
八、建設成就
1.工業: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等油田建設起來;到1965年,我國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給。
2.交通:修建了蘭新、蘭青、包蘭等鐵路。
3.科技:我國在世界上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976年6月,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970年4月,成功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
4.英雄模范人物
(1)王進喜:率領鉆井隊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使大慶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開鉆。以他為代表的艱苦創業精神,被譽為“鐵人”精神。
(2)雷鋒:解放軍的好戰士,干一行愛一行,在每個崗位上都兢兢業業地工作,甘當革命的螺絲釘,默默無聞地為人民做了大量好事。1962年,雷鋒不幸因公殉職。
(3)鄧稼先: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被譽為“兩彈元勛”。
(4)焦裕祿:在任河南蘭考縣委書記期間,以身作則,帶病堅持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他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
【滿分加練】
1.以下是中國“一五”計劃期間農、輕、重產值比重變化表。該數據表明( )
1953年農、輕、重比例(%) 1957年農、輕、重比例(%)
農業 52.8 43.5
輕工業 29.6 29.2
重工業 17.6 27.3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
C.國民經濟高速發展 D.改變了落后的經濟面貌
2.石家莊市1953年全市在職職工人數為81067人,1957年達到182188人,與1953年相比增長百分之五十之多。這主要得益于( )
A.一五計劃的實施 B.民主政治的進步 C.城市功能的轉變 D.物質生活的改善
3.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1226名代表,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經過普選產生的,故此次大會又被稱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會”。這體現了( )
A.人民民主原則 B.社會主義原則 C.直接民主原則 D.民族平等原則
4.1956年,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在我國國民收入中已占92、7%,社會主義公有制工業在工業總產值中已達98、8%。出現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的召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文化大革命的發動
5.中共“八大”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下列關于中共“八大”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②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③中共八大以后,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
④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未能在實踐中堅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圖反映的是我國農業經濟發展狀況,出現圖中B到C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進行土地改革
C.“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D.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7.面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辛探索。下列屬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正確探索的是( )
①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
②召開“七千人大會”,總結經驗教訓
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④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8.習近平指出:“偉大出自平凡,英雄來自人民。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在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年代,下列歷史人物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成為60年代時代英雄,他們是( )
①雷鋒
②邱少云
③袁隆平
④王進喜
⑤楊利偉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9.《人民日報》元旦社論見證了時代風云、記錄了社會變遷,勾勒出國家民族發展的歷史軌跡。結合所學知識判斷,1967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的標題應該是( )
A.《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B.《改革開放,擁抱世界》
C.《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D.《三大改造,化私為公》
10.“文革”中,身為國家主席的劉少奇被誣陷為“叛徒、內奸、工賊”,慘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這突出表明“文革”期間( )
A.民主與法制被肆意踐踏 B.國民經濟發展緩慢
C.科學教育文化事業遭到嚴重摧殘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1.依據歷史事實得出歷史結論(即論從史出)是歷史學科的能力要求之一。歷史事實是指客觀存在的歷史人物或事件,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下列選項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
A.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舉行
B.1952年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
C.1970年,我國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
D.“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了新中國成立后的最嚴重的挫折
12.1975年3月5日,鄧小平發表講話說:“前一個時期,毛澤東同志有三條重要指示:第一,要學習理論,反修防修;第二,要安定團結;第三,要把國民經濟搞上去。這三條指示互相聯系,是個整體,不能丟掉任何一條。這是我們這一時期工作的綱。”該講話的主要歷史背景是( )
A.“大躍進”運動導致了重大損失 B.“兩個凡是”方針引起了普遍不滿
C.“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嚴重內亂 D.姓“資”姓“社”問題擾亂了改革
13.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主心骨。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材料一圖A事件在中國民主革命中的地位是什么 圖B會議于1954年召開,被毛澤東評價是“標志著我國人民從 1949年建國以來的新勝利和新發展的里程碑。”結合所學,說說你對此的理解。指出圖C中“1956年中國發生了質變”的標志性事件以及它對推動我國社會發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2020 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2020 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沖鋒號已經吹響。我們要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
——摘自《國家主席習近平2020年新年賀詞》
(2)我國在哪次會議上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依據材料二指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什么任務
(3)2020年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綜合上述問題,從歷史角度分析我們目標能夠順利實現的有利因素。
14.今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一百周年,習主席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以下資料呈現了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一些經歷,請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苦難中鑄就輝煌】
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紅軍將士上演了世界軍事史上威武雄壯的戰爭活劇,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
——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根據材料一概括紅軍將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艱難險阻 聯系所學知識分析,此次征途的勝利對中國革命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探索中收獲成功】
材料二:鄧小平同志這樣說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我們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我們今天同樣應當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澤民《在鄧小平同志追悼大會上的悼詞》
(2)根據材料二聯系所學知識回答,圍繞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問題,在毛澤東和鄧小平領導下分別成功探索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什么道路
【失誤后撥亂反正】
材料三:
(3)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請聯系相關知識指出圖中A處挫折所指代的事件 并回答在B處轉折性歷史事件中,我們黨做出的歷史性決策是什么
【奮斗后贏得未來】
材料四:2021年5月28日至30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都高度重視科技事業,科技事業在黨和人民事業中始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戰略作用。
(4)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學家胸懷祖國、堅韌不拔、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諸多領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贏得了人民的普遍贊譽。請你寫出人們對圖1、圖2科學家的贊譽稱號 并回答圖3中科學家領導的科研團隊取得了怎樣的科學成就
材料五: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層戰略對話在美國舉行,對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會議的開場白中,楊潔篪嚴正回應,“美國沒有資格居高臨下同中國說話,中國人不吃這一套。”上圖是這次戰略對話后很多中國人爭相轉載朋友圈的一張對比圖,體現了國人濃濃的民族自豪感!
(5)從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氣回應”,你認為中國外交底氣顯著增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認識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依據材料表格分析可知,1957年中國工業比例由原來的17.6%上升為27.3%,所占比重大幅上升,體現了一五計劃期間優先發展重工業,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953年至1957年底,黨和政府編制并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黨和政府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培養建設人才,A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排除B項;材料不能體現“國民經濟高速發展”,排除C項;一五計劃完成后,我國開始向工業化邁進,排除D項。故選A項。
2.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石家莊市1953年全市在職職工人數為81067人,1957年達到182188人,與1953年相比增長百分之五十之多。”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57年的在職職工人數比1953年曾展樂百分五十多,職工人數的增多反映我國工業的發展。為了有計劃的進行社會主義建設,1953年-1957年我國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棉襖,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A項正確;民主政治的進步、城市功能的轉變、物質生活的改善與1957年比1953年職工人數大幅增長不符,排除BCD項。故選A項。
3.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會”可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選舉產生人民代表,反映了人民當家做主,這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A項正確;社會主義原則強調實行社會主義制度,排除B項;新中國成立后實行的是間接民主,而非直接民主,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民族平等的問題,排除D項。故選A項。
4.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1956年我國經濟已經以公有制為主體,結合所學可知三大改造是指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C項正確;土地改革的完成是1952年,排除A項;中共八大召開正確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排除B項;1966年文化大革命發動,排除D項。故選C項。
5.答案:B
解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確立,我國進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著如何生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任務。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開,大會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明確指出,當前黨和人民主要的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成為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但中共八大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未能在實踐中堅持下去,①③④符合題意;我國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于1954年,排除②。故選①③④組合,排除ACD,B項正確。故選B項。
6.答案:C
解析:1958年,我國實行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國民經濟得到嚴重破壞。導致圖中B到C下降。C項正確;“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時期政策,排除A項;土地革命是1950-1952年,排除B項;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1978年之后,排除D項。故選C項。
7.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可知是1956年--1966年,這十年間正確的探索有②1962年召開“七千人大會”;④1961年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A項正確;①“大躍進”是錯誤的探索;③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1978年后,錯誤;排除含有①或者③的組合B、C、D三項。故選A項。
8.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得出①雷鋒③袁隆平④王進喜是60年代時代英雄,A項正確;②邱少云是抗美援朝時期的英雄,⑤楊利偉是21世紀的英雄,排除BCD項。故選A項。
9.答案:C
解析:1967年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文革時期主要是階級斗爭。因此,1967年《人民日報》元旦社論的標題應該是《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C項正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是1950-1953年,排除A項;《改革開放,擁抱世界》是1978年,排除B項;《三大改造,化私為公》是1953-1956年,排除D項。故選C項。
10.答案:A
解析:從材料可得出,文革期間身為國家主席的劉少奇被誣陷為“叛徒、內奸、工賊”,慘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這是對我國民主法制的破壞,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民主與法制,而不是經濟、科教方面,排除BC項;材料體現的是文革的破壞性,而不是強調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排除D項。故選A項。
11.答案:D
解析:根據“歷史結論是關于史實的基本判斷和基本觀點”可知“‘文化大革命’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了新中國成立后的最嚴重的挫折”是對“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判斷,屬于歷史觀點,D項正確;ABC項都是對歷史史實的敘述,屬于歷史事實,排除。故選D項。
12.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1975年3月5日,鄧小平發表講話,這是我們這一時期工作的綱”可得出是在發生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期間,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留下了極其慘痛的教訓,C項正確;“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全國在經濟建設中開展的以實現工農業生產高指標為主要特征的群眾運動,排除A項;B、D兩項與題干材料無關,排除B、D項。故選C項。
13.答案:(1)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黨的十八大。脫貧。
(3)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越的政治制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解析:(1)地位:根據材料一可得出圖A是五四運動,它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理解: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圖B是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作用: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得出圖C是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完成;1956年,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2)目標: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得出黨的十八大確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任務:根據材料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如期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可得出必須完成脫貧任務。(3)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得出目標能夠順利實現的有利因素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優越的政治制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戰略。
14.答案:(1)艱難險阻:敵人的圍追堵截;自然環境惡劣。
(答到“渡江河,爬雪山,過草地”等其它具體因素,也可酌情給分)
影響: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2)毛澤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3)A處挫折:“大躍進”或人民公社化運動(任答其中一個事件均可);B處決策: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答出“實行改革開放”即可得分)。
(4)圖1:“兩彈元勛”;圖2:“雜交水稻之父”;圖3: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答出發現青蒿素即可得分)。
(5)根本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
認識: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路是艱難曲折的;中國共產黨是在不斷探索奮斗中發展壯大的;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1)根據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紅軍將士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了人類生存極限。紅軍將士上演了世界軍事史上威武雄壯的戰爭活劇,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可以概括,紅軍將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的艱難險阻有:敵人的圍追堵截;自然環境惡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紅軍長征的勝利對中國革命產生的影響是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播下了革命種子,鑄就了長征精神,打開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2)根據材料二“鄧小平同志這樣說過,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我們中國人民至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毛澤東成功探索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根據材料“我們今天同樣應當說,如果沒有鄧小平同志,中國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開放的新局面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光明前景”并結合所學可知,鄧小平成功探索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3)根據示意圖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處挫折指的是“大躍進”或人民公社化運動;B處決策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4)根據圖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1是鄧稼先,被譽為“兩彈元勛”;圖2是袁隆平,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圖3是屠呦呦,屠呦呦領導的科研團隊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青蒿素。(5)根據材料圖片的對比并所學知識可以得出,中國外交底氣顯著增強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歸納出,對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的認識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路是艱難曲折的;中國共產黨是在不斷探索奮斗中發展壯大的;中國共產黨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漠河县| 正定县| 全椒县| 和林格尔县| 信宜市| 辽中县| 原平市| 清苑县| 深州市| 外汇| 延吉市| 寿宁县| 偏关县| 泸西县| 石城县| 陇南市| 阜阳市| 潮安县| 广平县| 云和县| 利辛县| 汤阴县| 米易县| 龙井市| 日照市| 新建县| 宣化县| 乐都县| 聂拉木县| 紫云| 盈江县| 当阳市| 东丽区| 江津市| 汉沽区| 永和县| 洞头县| 宣威市| 仲巴县| 合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