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期末復習章節知識點匯總及練習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期末復習章節知識點匯總及練習 (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滿分秘籍】
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1.背景
(1)經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動亂,積累下許多嚴重的政治問題和社會問題。
(2)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異常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3)1978年12月,鄧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切向前看》的重要講話,為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基本的指導思想。
2.時間:1978年12月北京
3.內容:
(1)思想上: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
(2)政治上:果斷結束“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3)組織上:這次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
(4)意義
①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方面進行全面撥亂反正。
二、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目的: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
2.概況: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實行分田包干到戶、自負盈虧。到1983年,在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3.特點: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把土地長期包給各家各戶使用,農業生產基本上變為分戶經營,自負盈虧;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經營權。
4.意義: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促進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農村鄉鎮企業也迅速發展起來,為農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條新路。
三、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1.開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要求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
2.全面展開
(1)所有制形式:發展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
(2)管理體制:國有企業實行政企分開,逐步擴大了企業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
(3)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
4.意義:企業有了自主經營權;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增強了企業的活力。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
1.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完善: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指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作用。
3.意義: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五、對外開放
1.經濟特區:
(1)建立:1980年,在廣東、福建兩省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
(2)作用:對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國內的進一步改革,擴大對外經濟交流,發展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2.對外開放領域的擴大
時間 概況
1984年 開放大連等14個沿海開放城市
1985年 把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閩南三角地區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1988年 海南島被劃為經濟特區
1990年 設立上海浦東開發區
1992年 對外開放的地域向沿江城市、內陸邊境城市、內地省會和自治區首府等縱深推進;隨后幾年,又陸續開放了一大批符合的內陸市縣
2001年 中國成為WTO的成員,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新空間
3.格局: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4.作用: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
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
1.鄧小平理論
(1)形成
項目 具體內容
產生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12月):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
提出 中共十二大(1982年):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共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發展 中共十三大(1987年):闡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概括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充實 南方談話(1992年):提出“發展才是硬道理”,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
完善 中共十四大(1992年):提出必須用鄧小平建設有中共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全黨
確立 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進黨章
(2)意義:鄧小平理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引導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前進,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1)確立:2002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全國代表大會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2)意義: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3.科學發展觀
(1)確立:2012年,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科學發展觀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2)意義:對于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作出了新的科學回答,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確立:2017年,在色社會主義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2)意義: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
5.實現中國夢
(1)宏偉藍圖:
①中國夢內涵: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②實現途徑: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共力量。
③“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周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①內容: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②意義: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3)新發展理念:
①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②作用:針對的是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國當前最為緊迫的現實問題,關系我國發展全局和未來前景。
6.中共十六大以來我國取得的新成就
(1)政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果豐碩,中共十六大以來先后確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這些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經濟
①舉措: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優化升級產業結構,積極推進科技創新;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籌建和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加快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②表現: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持續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國在實現國家重大戰略發展目標、主辦國際盛會、應對突發事件、戰勝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具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和精神力量。
(3)社會:衣食住行條件得到改善、人均住房面積擴大、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等。
(4)教育: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義務教育、中高等教育取得長足發展。
(5)體育:2008年,第29屆夏季奧運會上,中國位居金牌榜第一位。
【滿分加練】
1.打破了長期以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的束縛,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的是( )
A.“兩個凡是”的方針 B.三民主義
C.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D.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2.鄧小平說:“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庇纱朔从吵龅泥囆∑剿枷胧? )
A.實行人民公社化 B.倡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C.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提出實行改革開放
3.電視劇《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個鏡頭:雙水村一隊在隊長孫少安的帶領下,全隊農民按下手印,進行了分田土地承包。以此為核心的我國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措施是( )
A.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 B.實行農業集體化運動
C.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
4.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廠長經理在《福建日報》上發出:“請給我們松綁”的呼吁,《人民日報》轉載了這封呼吁信,將“松綁”風吹向全國。這里的“松綁”主要是指( )
A.優先發展重工業 B.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自主權
C.推行公司制 D.允許企業實行公私合營
5.下表:1978、1997年我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成分比重表(%),下表反映了我國工業總產值中各種經濟成分的變化。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類別 年份 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 集體工業 城鄉個體工業 其他經濟 類型工業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A.工業結構不斷調整 B.企業管理體制的改革
C.市場經濟逐步形成 D.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
6.1990年,擅長打橋牌的鄧小平在改革開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張“中國王牌”,用實際行動打消了國內外對中國是否繼續改革開放的疑慮,也回答了中國將以何種步伐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問題。這張“王牌”是( )
A.設立深圳經濟特區 B.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
C.批準海南建省并成為經濟特區 D.開發與開放上海浦東新區
7.世界銀行經濟學家說:“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隧道口的光亮?!钡贸鲞@一認識的主要依據是( )
A.發展農村鄉鎮企業 B.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
C.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D.中國成功加入WTO
8.為了加快民族地區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擴大內需,實現共同富裕,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中央實行了( )
A.可持續發展戰略 B.西部大開發戰略 C.第一個五年計劃 D.搞活經濟政策
9.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一系列法律,建立起了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框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的核心是( )
A.刑法 B.民法 C.憲法 D.經濟法
10.會議中鄧小平表示贊成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個提法,并說,這樣大會也就有了一個主題了。這里的“大會”是指( )
A.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四大
C.第一屆全國人大 D.中共十九大
11.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次談話是在( )
A.十一屆三中全會 B.中共十四大 C.南方談話 D.中共十五大
12.2013年《咬文嚼字》雜志社發布了當年中國的“十大流行語”,“中國夢”“光盤”“倒逼”“逆襲”等赫然在列。“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 )
①道路自信
②國家富強
③民族振興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從近現代中國百年歷史發展軌跡分析,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中國最大的創新者。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力所在就是持續的創新力,概括地講,道路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改革創新、文化創新,構成了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的“中國創新集成”。
——摘編自胡鞍鋼《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國家發展生命周期視角》
(1)依據材料一提煉一個觀點,并從不同角度各選一例史實對此觀點加以論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材料二 奧運史上首次機器人水下傳遞火炬,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制冰技術世界領先,“冰立方”成世界首座智能化水冰轉換場館,主媒體中心智慧餐廳機器人烹飪送餐“一條龍”。……2022北京冬奧會充滿創新活力,在場館建設、后勤保障、疫情防控等方面閃耀著科技之光。
——《創新添活力:科技之光映照北京冬奧》
(2)依據材料二概括科技創新對北京冬奧會的影響。
(3)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創新的理解。
14.2022年中國改革開放44周年。某中學歷史興趣小組準備舉辦一次關于“改革開放”的成果展覽。請你協助完成以下有關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材料一:“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薄皩嵭兴膫€現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產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br/>——《人民日報》1979年元旦社論
(1)根據材料一,請指出“戰略轉變”前后,黨的工作重心分別是什么?
材料二:如果說此前中國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應該說人們終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經濟學家華而誠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思想領域看,這里的“光亮”主要是指什么事件?有何影響?1992年我國提出了怎樣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
材料四:在改革開放后的工業化過程中,兩支突起的“異軍”迅速發展,已成為我國宏觀經濟的兩個新的增長點。
(3)兩支“異軍”一支是鄉鎮企業,為農村致富和實現工業化開辟了一條新路。另一支“異軍”是指外資企業。你知道我國最早引進外資的地區是哪里嗎?
材料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4)材料二中的“關鍵一招”是在哪次重要會議上提出的?這次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誰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指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1978年,思想理論界展開了一場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這使人們認識到,只有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解放運動,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C項正確;1977年2月7日,《人民日報》《紅旗》雜志和《解放軍報》發表社論,公開提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方針。這一方針后來被稱為“兩個凡是”?!皟蓚€凡是”方針依然體現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并不能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奠定思想基礎,排除A項;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但并不能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思想基礎,排除B項;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沒有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基礎,排除D項。故選C項。
2.答案:B
解析: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鄧小平發表一系列重要談話,強調“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也是檢驗路線方針政策是否正確的唯一標準。他大力支持開展真理標準大討論,指出這場大討論“實際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爭論”,“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所以材料反映出的鄧小平思想是倡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人民公社化,排除A項;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與黨的十三大有關,排除C項;提出實行改革開放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材料沒有涉及,排除D項。故選B項。
3.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材料“分田土地承包”可知,主人公孫少安帶領生產隊沖破種種桎梏,率先推行的改革措施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為提高,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C項正確;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國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中所犯的錯誤,打擊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排除A項;實行農業集體化運動與“分田土地”不符,排除B項;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是在三大改造時期,與“分田土地”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4.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1984年”“請給我們松綁”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84年我國開始了以國有企業改革為重點的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其中心環節是擴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也就是廠長們呼吁的“松綁”,B項正確;優先發展重工業是在我國“一五”計劃期間,主要是在1953-1957年,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推行公司制是國企改革關于產權制度方面的具體措施,與“松綁”不符,排除C項;企業實行公私合營是三大改造時期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的方式,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
5.答案:D
解析:從表格數據可得出隨著1992年后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下降明顯,城鄉個體工業和其他經濟類型的工業上升,說明體制改革有取得成效,D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工業的成分結構變化,排除A項;材料沒有強調管理方面,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體制改革,沒有體現市場經濟形成,市場經濟提出于1992年,排除C項。故選D項。
6.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90年,我國開放上海浦東新區,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D項正確;1980年設立深圳經濟特區,1984年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批準海南建省并成為經濟特區,ABC項時間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項。
7.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92年春,鄧小平到南方各省視察,發表了著名的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1992年10月,在南巡談話思想的影響下,中共十四大召開,明確指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人們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國企改革加快了步伐,C項正確;發展農村鄉鎮企業是在1992年之前,排除A項;興辦深圳、珠海、汕頭、廈門4個經濟特區是在1980年開始,排除B項;中國成功加人WTO是在2001年,排除D項。故選C項。
8.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為了加快民族地區的發展,縮小東西部地區之間的貧富差距,擴大內需,實現共同富裕,加強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和邊疆安全”可得出中央實行西部大開發戰略,B項正確;可持續發展,是指滿足當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孫后代滿足其需要之能力的發展,排除A項;“一五”計劃,是指我國從1953年到1957年發展國民經濟的計劃,排除C項;對內搞活、對外開放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排除D項。故選B項。
9.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86年又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基本形成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初步實現了在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和社會文化生活等方面有法可依的局面。我國逐漸向依法治國的道路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框架的核心是憲法,C項正確;ABD項都是專項法律,都以憲法為根本大法制定的,排除。故選C項。
10.答案:B
解析:依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推動改革開放進入新的階段,B項正確;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工作中心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排除A項;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排除C項;2017年中共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D項。故選B項。
11.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結合所學可知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內容,將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進到一個新階段,C項正確;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排除A項;十四大提出經濟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排除B項;十五大確定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D項。故選C項。
12.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中國夢的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②③④符合題意,C項正確;①道路自信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
13.答案:(1)觀點: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大的創新者;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力在于持續的創新。
史實及論述:
道路創新:井岡山道路(或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把馬克思主義同我國具體實際結合,走自己的道路,從實際出發指引了中國建設。
理論創新:史實: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論述:各自的影響即可(毛澤東思想書上沒有影響,自己編的符合題意也可)
制度創新:史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論述:各自的影響即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書上沒有影響,自己編的符合題意也可)
改革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鄉鎮企業、設立經濟特區。論述:各自的影響即可。
文化創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雙百方針,創新的文化成果也可。論述:各自的影響即可。
評卷標準:五個角度各選一例史實并論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可以是改革創新,也可以是制度創新),成文。
(2)提高了場館建設的水平,為后勤做了充分保障、加強了疫情防控。(任意一點即可)
(3)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任意2點即可)
解析:(1)此問相對開放,回答符合下列要點即可,如,觀點必須正確,論述時,必須有材料中點到的幾個角度,每一個角度中的史實要準確,并揭示其意義,如,觀點:中國共產黨是中國最大的創新者;中國共產黨的生命力在于持續的創新。論述:道路創新:井岡山道路,拉開了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入農村、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把馬克思主義同我國具體實際結合,走自己的道路,從實際出發指引了中國建設。理論創新: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們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推動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巨大成就。制度創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國兩制。它們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改革創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開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鄉鎮企業、設立經濟特區。它們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發展。文化創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雙百方針。它們適應改革開放事業向前推進,體現了中華文化的與時俱進。(2)根據所學和材料二“……2022北京冬奧會充滿創新活力,在場館建設、后勤保障、疫情防控等方面閃耀著科技之光”可知,這體現的影響是,提高了場館建設的水平,為后勤做了充分保障、加強了疫情防控。(3)此問相對開放,回答符合下列要點即可,如,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14.答案:(1)階級斗爭;經濟建設。
(2)鄧小平南方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深圳
(4)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鄧小平
“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指: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解析:(1)根據材料一“把全黨工作的著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是一個偉大的戰略轉變。”“實行四個現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產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笨芍?,黨的工作重心在戰略轉變前“以階級斗爭為綱”;黨的工作重心在戰略轉變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2)由“1992年”結合所學可知,材料中“光亮”主要是指鄧小平南巡談話。鄧小平南巡談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思想,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新階段,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3)據所學知,我國對外開放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經濟特區,深圳是我國建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也是我國最早引進外資的地區。(4)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四中的“關鍵一招”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這次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沖破了長期以來“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次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進行全面撥亂反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黄县| 巩留县| 肇庆市| 芦溪县| 视频| 科技| 乌鲁木齐市| 加查县| 宜君县| 德昌县| 资溪县| 南皮县| 栾川县| 久治县| 桦川县| 汉阴县| 陵水| 桦甸市| 闸北区| 东山县| 肇庆市| 郴州市| 竹山县| 禹城市| 濮阳市| 兰溪市| 宣武区| 米易县| 缙云县| 紫阳县| 寻乌县| 油尖旺区| 延边| 象山县| 黔西县| 奎屯市| 沽源县| 双江| 阿勒泰市| 武威市| 白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