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期末復習章節知識點匯總及練習 (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期末復習章節知識點匯總及練習 (含解析)

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
【滿分秘籍】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含義: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設立不同級別的民族自治區域和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
2.實行:全國已經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5個民族自治區,30個民族自治州:100多個個自治縣(旗)。
3.意義:體現了國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對維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和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為實現各共同繁榮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共同繁榮發展
1.國家采取許多優惠政策,派出大批人員,還通過技術、資金、物資等多種方式,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
2.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
3.20世紀末,中央決定進行西部大開發。極大地帶動了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三、“一國兩制”構想
1.提出: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
2.含義:“一國兩制”就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在臺灣、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3.地位:“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
四、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
1.香港回歸: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澳門回歸: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3.意義:標志著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五、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方針形成:
(1)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2)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改革開放以后,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不久,在“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2.海峽兩岸關系發展
(1)從1979年開始,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中央人民政府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通郵、通航、通商。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
(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3)1990年,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
(4)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這就是“九二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5)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6)2005年,胡錦濤會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及其所率的“和平之旅”訪問團,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灣和平穩定,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7)2015年11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同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
3.日益密切的交往: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
【滿分加練】
1.我國在建國初期創立的政治制度中,如表反映了( )
自治州 成立時間 人民政府所在地
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1956年4月18日 凱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56年8月8日 都勻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1981年9月21日 興義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政治協商會議制度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2.“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實施,對發揮各族人民當家作主的積極性,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鞏固國家的統一,促進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材料中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協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3.法治是人類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下面對我國近現代法律文獻的共同點表述正確的一項( )
1912年 南京臨時政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949年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8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A.都主要受歐美民主政治的影響 B.都是社會主義的性質的法律
C.都是民主與封建專制長期斗爭的結果 D.都推動了中國民主與法治建設的進程
4.1950年,周恩來在歡迎各民族代表大會上強調指出:“對于各民族的內部改革,則按照各民族大多數人民的覺悟和志愿,采取慎重穩進的方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導少數民族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方式是( )
A.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進行三大改造
C.實行贖買政策 D.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
5.廣西開展了三月三民族風俗活動,吃五色糯米飯、艾葉粑粑等特色食物,同時開展對歌、跳竹桿、拋繡球等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壯鄉民族風情,壯族傳統文化的魅力。材料主要表明國家重視少數民族( )
A.經濟建設 B.科技發展 C.文化傳承 D.民生改善
6.《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頒布實施后,在民族自治地方建立了完整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比如廣播電臺基本覆蓋少數民族地區,使用了二十五種少數民族語言,并且建立了少數民族語的影視譯制中心。材料表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
A.保障了少數民族的文化權益 B.推動了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
C.真正地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 D.解決了少數民族落后的問題
7.1999年12月20日,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澳門的回歸與下列哪項基本國策的實施有關 ( )
A.科教興國 B.依法治國 C.“一國兩制” D.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8.“‘一國兩制’是老船長的交響,香港、澳門正在祖國的懷抱中歌唱。”詩歌中“一國兩制”構想出臺的歷史背景包括( )
①歷史原因造成了香港問題、澳門問題和臺灣問題的存在
②實現祖國統一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
③不斷發展的中國已經具備解決這些問題的實力
④實踐證明,“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是正確的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鄧小平說:“‘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夠行得通,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可見,澳門的回歸根本得益于( )
A.“一國兩制”適合國情 B.澳門同胞回歸心切
C.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的增強 D.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
10.“一國兩制”是我國實現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成為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的( )
A.民族自治區 B.經濟開放區 C.特別行政區 D.自由貿易試驗區
11.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臺灣地區對祖國大陸的投資情況。引起表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企業(個) 年增長率(%) 合同金額(億美元) 年增長率(%)
1991 1735 57.30 13.90 54.60
1992 6430 270.60 55.43 298.70
1993 10945 70.20 99.03 79.90
A.“一國兩制”方針得到兩岸認同 B.“一個中國”共識的達成
C.兩岸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 D.《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
12.《反分裂國家法》規定:“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干涉。”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臺灣問題只能通過外交手段解決 B.臺灣問題是中國自己的內政問題
C.只能通過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 D.外國勢力可以參與解決臺灣問題
13.創新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的必由之路。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社會制度創新】
材料一 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新中國不僅贏得了政治上的獨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得到確立和堅持。
——央視紀錄片《復興之路》解說詞
【改革道路創新】
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
——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材料三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這一偉大創舉,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這也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創造性的成果。
——央視焦點訪談特別節目《打開中國奇跡的問號》解說詞
【統一模式創新】
材料四 兩幅圖
【人才機制創新】
材料五 李克強總理認為:注重學生的原創意識,開展啟發式、探究式教學,激發豐富的想象力,打牢知識根基,拓寬學術視野,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育工匠精神,踐行知行合一。
——摘自《學習強國》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正確處理民族關系方面的制度創新。為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20世紀末中央決定在西部實施什么戰略?這一戰略實施中最典型的項目成就是2006年通車的什么鐵路?
(2)我國改革開放開始的標志是哪一事件?結合所學說說40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原因?
(3)材料三中,“這一偉大創舉”是指建立什么經濟體制?這種經濟體制在城市主要是給企業“松綁“,這個”松綁“指的是增強企業的什么?
(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實現國家統一,我國政府創造性地提出了什么構想?該構想的內涵是什么?香港、澳門的回歸有怎樣的歷史意義?
(5)用簡練的語言,就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談談你的想法。(言之成理即可)
14.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英國千方百計地恢復和維持它在香港的統治,加之國內、國際因素的影響,香港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直到1982年9月,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才揭開了中英關于香港問題會談的序幕。經過22輪艱苦曲折的談判,中英雙方終于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聯合聲明,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于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摘編自肖元愷《中英關系與香港問題》等
材料二 第一條香港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第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第五條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材料三 從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由1.37萬億港元增至2.49萬億港元,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由4575億港元增至9083億港元。香港已連續23年被評為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營商環境和競爭力長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宋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二戰后香港問題難以有效解決的原因有哪些?
(2)根據材料二,指出中國政府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別行政區的權力關系。
(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該如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侗族自治州”“苗族自治州”等信息可知符合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即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立自治機關,尊重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C項正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指人民代表大會作為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排除A項;政治協商會議制度是我國的政黨制度,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民主黨派發揮政治協商等作用,排除B項;基層群眾自治制度表現為由居民(村民)選舉的成員組成居民(村民)委員會,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
2.答案:B
3.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我國歷史上通過進步性的法律推動了中國民主與法治建設的進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共同綱領》、《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都推動了中國民主與法治建設的進程,D項正確;新中國成立后,通過了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等,并不是受歐美民主政治的影響,排除A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近代中國資產階級民主性質的憲法,并非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律,排除B項;《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近代中國民主與封建專制長期斗爭的結果,而在新中國成立后,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已經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等法律并不是民主與封建專制長期斗爭的結果,排除C項。故選D項。
4.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在少數民族地區因地制宜,進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了剝削和壓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邁進了社會主義社會,D項正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對少數民族實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A項;三大改造是我國在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三個方面實行的改造,排除B項;實行贖買政策是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采取的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
5.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了廣西開展吃特色食物、對歌、跳竹桿等特色民族風俗活動,讓孩子們感受壯族民族風情和文化魅力,這說明國家重視弘揚和傳承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C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壯族傳統文化活動,沒有涉及經濟、科技和民生等領域,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
6.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民族自治地方注重當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設立廣播電臺、影視譯制中心等,這有利于滿足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少數民族的文化權益,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自治地方滿足人民文化需求,注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沒有涉及不同地域間的文化交融情況以及人民當家做主的情況,排除BC兩項;解決少數民族落后問題的觀點在于發展經濟,而不是依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排除D項。故選A項。
7.答案:C
解析:20世紀80年代初,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理論,1999年12月,澳門成功回歸祖國,是“一國兩制”理論成功運用,C項正確;科教興國主要是教育科技有關,排除A項;依法治國屬于國家治理,排除B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主要是管理少數民族地區,排除D項。故選C項。
8.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香港和澳門問題是歷史原因造成的,因此解決香港和澳門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是整個中華民族的強烈愿望;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我國國家實力的增強,不斷發展的中國也已經具備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實力,①②③符合題意,B項正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是正確的”這一說法是對一國兩制構想的評判,并不是這一構想出臺的背景,④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故選B項。
9.答案:C
解析:根據材料“‘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夠行得通,主要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幾年發展起來了,是個興旺發達的國家、有力量的國家,而且是個值得信任的國家”可得出澳門的回歸根本得益于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會議確定改革開放政策,改革開放后綜合國力的增強,C項正確;材料中提問的是一國兩制的原因,并沒有體現“一國兩制”適合國情,排除A項;澳門同胞回歸心切與題意無關,排除B項;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與題意無關,排除D項。故選C項。
10.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一國兩制”是我國實現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后,成為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的特別行政區,歸中央人民政府管理,C項正確;材料說的是香港、澳門建立了什么樣的地方行政機構,不是少數民族地方行政機構、經濟開放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排除ABD三項。故選C項。
11.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下表反映了1991—1993年臺灣地區對祖國大陸的投資情況”可得出是1992年九二共識中“一個中國”共識的達成,B項正確;臺灣尚未回歸祖國,“一國兩制”方針得到兩岸認同與史實不符,排除A項;兩岸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的發表,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
12.答案:B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實現祖國統一,是中國的內部事務,不受任何外國勢力干涉。”可知,我國是主權國家,臺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問題,屬于中國內政,不屬于國際關系問題,外國勢力不可以參與臺灣問題的解決,B項正確,排除D項;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屬于外交領域,排除A項;解決臺灣問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只能通過和平手段解決臺灣問題”說法絕對,排除C項。故選B項。
13.答案:(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西部大開發;青藏鐵路。
(2)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人民的勞動等。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活力。
(4)一國兩制;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高度自治。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5)培養想象力,打牢知識根基。汲取前人寶貴經驗,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從小培養自己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1)根據所學和材料一“經過20多年的探索和建設,新中國不僅贏得了政治上的獨立”可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正確處理民族關系方面的制度創新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20世紀末中央決定在西部實施西部大開發,這一戰略實施中最典型的項目成就是2006年通車的青藏鐵路。(2)根據所學和材料二“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開放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可知,改革開放開始的標志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40多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原因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人民的勞動等。(3)根據所學和材料三“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這一偉大創舉,使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這也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創造性的成果”可知,這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種經濟體制在城市主要是給企業“松綁“,這個”松綁“指的是增強企業的活力。(4)根據所學和材料四示意圖可知,為實現國家統一,我國政府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它是指一個國家、兩種制度、高度自治;香港、澳門的回歸,中國人民洗雪了百年國恥,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5)此問相對開放,回答符合下列要點即可,如,培養想象力,打牢知識根基。汲取前人寶貴經驗,勤思多問,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勇于實踐,從小培養自己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等。
14.答案:(1)英國千方百計地恢復和維持它在香港的統治;中國綜合國力不足;美國的干涉(任意2點)
(2)方針:“一國兩制”。權力關系:授權與被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高度自治權來源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
(3)做法:增強綜合國力;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任意2點)
解析:(1)依據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于英國千方百計地恢復和維持它在香港的統治,加之國內、國際因素的影響,香港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香港問題難以有效解決的原因有英國千方百計地恢復和維持它在香港的統治;中國綜合國力不足;美國的干涉等等。(2)依據所學可知,中國政府解決香港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一國兩制”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后,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為香港、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據材料“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依照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可知,中央和特別行政區的權力關系是授權與被授權,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的高度自治權來源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授權。(3)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們認為要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就要增強綜合國力;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和遏制任何分裂國家的行徑;加強兩岸經濟文化交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彦淖尔市| 望都县| 芮城县| 峡江县| 那坡县| 阿拉尔市| 高邮市| 富阳市| 通许县| 诸城市| 扎鲁特旗| 赤城县| 万山特区| 潼南县| 开鲁县| 万荣县| 噶尔县| 平潭县| 三江| 潞城市| 永善县| 额济纳旗| 古田县| 合肥市| 武平县| 饶河县| 浑源县| 彩票| 德清县| 宝清县| 桐庐县| 平凉市| 渑池县| 新疆| 侯马市| 德令哈市| 林州市| 犍为县| 永昌县| 嘉黎县| 嘉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