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傳染病》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舉例說明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舉例說明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列舉常見的寄生蟲病、細菌性傳染病(包括淋病)、病毒性傳染病(病毒性肝炎、非典、禽流感。)2、過程與方法調查當地的主要傳染病;了解調查的基本方法。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通過了解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建立正確的傳染病的預防觀點。通過對傳染病的討論,學生初步形成關注社會問題習慣,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引導學生分析、理解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以及預防措施。課時安排:一課時課前準備:學生:1、調查當地常見的幾種傳染病。2、準備艾滋病的資料。教師:1、制作本節課的課件。2、準備艾滋病的有關資料。教學過程:導入1、師:人的一生什么最重要?生: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擁有一段美好的婚姻、有很多金錢、擁有幾個知心朋友等等.師總結: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擁有一段美好的婚姻、有很多金錢、擁有幾個知心朋友在人的一生都很重要,但人的一生最重要是健康的身體。只有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更好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同學們,從小長大或許患過這種那種疾病,就你們對疾病的了解,請同學們列舉你所知道的疾病。生:感冒、冠心病、細菌性痢疾,肺結核,狂犬病、麻疹、水痘、貧血、結膜炎、齲齒等2、師(展示圖片)常見的疾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貧血、結膜炎、齲齒蛔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結核、近視眼、冠心病、灰指甲、乙肝。請同學們分類生:傳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結膜炎、蛔蟲病、流行性乙型腦炎、肺結核、灰指甲、乙肝非傳染病:貧血、齲齒、近視眼、冠心病3、師(展示圖片)結膜炎、近視眼,請同學們區分這兩疾病形成的病因。生:討論,總結,近視眼:患者自身的眼部結構發生變化引起的,不能傳染。結膜炎:外來的致病細菌或病毒引起的,具有傳染性。新課教學傳染病( 一)病原體的概念及種類同學討論和總結概念:也叫病原生物,是能引起人和動植物傳染病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的統稱。舉例:流感病毒、狂犬病毒、蛔蟲、結核桿菌、艾滋病毒等等師:總結常見的病原體,并圖片展示艾滋病毒、蛔蟲、結核桿菌傳染病傳染病的概念學生討論及總結:由病原體(如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之間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傳染病的特點學生討論及總結:傳染性和流行性等特點,還有有病原體,地方性,季節性,免疫性等特點 。師:總結,并圖片展示傳染病的分類學生討論及總結:學生討論及總結:生:呼吸道傳染并、消化道傳染并、體表傳染病、血液傳染病。師:展示幾類常見的傳染病圖片。同學思考:1、為什么咳嗽或打噴嚏時要用手帕捂住口鼻?2、為什么老人和小孩更易患流感?傳染病流行的環節學生討論及總結: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傳染源是指體內有病原體的生長,生殖,并能將病原體排出體外能和動物,它包括患病的人和動物,以及病原體的攜帶者。傳播途徑是指病原體從傳染源排除后,經過一定的傳播方式進入健康人群體內所經過的途徑,它包括空氣,飛沫,飲水、食物,生物媒介傳播,接觸傳播。易感人群是指對某些傳染病缺乏免疫能力而易患病的自然人群。它包括嬰幼兒、老人、孕婦。教師點評,課件展示圖片。(4) 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同學思考并總結: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教師展示圖片并總結關注艾滋病概念病毒分布傳播途徑艾滋病感染階同學總結:概念:艾滋病(AIDS)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致死性傳染病。病毒分布 :艾滋病患者和攜帶者血液、精液、唾液、淚液、尿液和乳汁中傳播途徑 :1)性濫交2)血液傳播3)母嬰傳播艾滋病感染階:一個健康人從感染上艾滋病毒(HIV)到死亡,一般分為三個階段:1)HIV急性感染期2)無癥狀期3)癥狀期學生練習:討論:以下行為是否可以傳染艾滋病,并分析為什么?1 與愛滋病病人共同進餐2 靜脈吸毒者共用一個針管3 在運動中撞到艾滋病患者4 與艾滋病患者擁抱5 與艾滋病患者共用紋身、紋眉器械6 觸摸艾滋病患者摸過的門把手7 輸入含有HIV的血液8 叮咬過艾滋病患者的蚊蠅叮咬正常人9 與艾滋病患者共用抽水馬桶10 與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須刀四、本節課你學到了生么1、了解了病原體的概念,認識了幾種常見的病原體2、理解了傳染病的含義,知道傳染病的分類3、掌握如何控制傳染病4、體悟健康的重要性5、關注艾五、鞏固訓練1、下列疾病中,不屬于傳染病的是()A、狂犬病 B、 乙型肝炎 C、白血病 D、腮腺炎2、下列敘述是否正確,試說明理由 。(1)傳染病只能在同種生物間傳播。(2)傳染病的病原體只包括細菌和寄生蟲。(3)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都是預防傳染病的措施。3、連線題流行性感冒 消化道傳染肺結核細菌性痢疾 呼吸道傳染狂犬病甲型肝炎 血液傳染沙眼乙型肝炎 體表傳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