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2.舉例說出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的異同點。(二)能力目標1.通過觀察資料和圖片,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概括總結的能力。2.分析比較不同昆蟲發育過程,形成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概念。(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關注昆蟲在自然界和人類的生活中的作用。2.辯證地認識昆蟲與人類的關系。二、教學重點1.描述家蠶、蝗蟲的生殖與發育過程。2.舉例說出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異同點。三、教學難點說出昆蟲變態發育的特點。四、教學準備有關家蠶、蝗蟲生殖發育的視頻、PPT課件。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引入 PPT展示:腦筋急轉彎──毛毛蟲過河。展示答案──變成蝴蝶后飛過去! 【提問】這個表述可能有不嚴謹的地方,但是卻揭示了蝴蝶的一個生命現象。毛毛蟲是直接變成了蝴蝶嗎?你還知道哪些昆蟲具有這種現象?是所有的昆蟲發育都經過這些階段嗎?這就是今天我們的學習內容。 學生思考問題,利用生活經驗只要能答出從毛毛蟲到蝴蝶還有一個繭的過程就可以,以此進入新課的學習。 設置情景,旨在引起學生好奇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觀察生命現象并提出問題的能力。家蠶的生殖和發育──變態發育 介紹我國的養蠶歷史和有關絲綢之路的史實。 組織學生完成教材觀察與思考1中的排序。 依次出示PPT,根據圖片提出相應問題,例如:等等,根據學生回答講述有關蛻皮、各時期發育時間等一些發育過程中的現象。 閱讀課本第10頁的“觀察與思考”,問題1小組討論家蠶是通過哪種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 這種生殖方式的特點是什么 答案:家蠶通過有性生殖的方式產生后代。 這種生殖方式是由兩性生殖細胞(如精子和卵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 問題2:家蠶發育過程經歷哪些階段,每個階段有沒有不同? 答案: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在不同的發育時期,家蠶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也不同,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問題3:根據日常的觀察,說說還有哪些動物與家蠶的生殖和發育方式相似。 答案:蚊、蠅、菜粉蝶、蜜蜂、赤眼蜂等動物與家蠶的生殖和發育方式相似,它們都是進行有性生殖,發育經過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為完全變態。 仔細傾聽同學的介紹,認真完成課本練習。 根據PPT展示的圖片思考問題,并通過回憶八年級上冊的內容,了解家蠶在發育時脫去的殼是它的外骨骼,因為外骨骼不能隨著身體的生長而長大。 小組自主討論交流,通過比較家蠶三個時期的特征,領悟變態發育的概念。理解昆蟲的變態發育使其能適應多種環境,是它們能廣泛分布的原因之一。 希望經過學生自己觀察、思考、討論、交流等一系列的自主學習,自己總結歸納出知識。 通過介紹我國的養蠶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蝗蟲的生殖和發育 自然界中有那么多昆蟲,是不是所有的昆蟲都和家蠶的發育過程一樣呢?我們來看看蝗蟲這種常見昆蟲的發育過程。 PPT出示蝗蟲的發育過程,讓學生觀察。 【提問】1.為什么圖中把蝗蟲的幼蟲稱為若蟲?2.仔細觀察,幼蟲和成蟲區別在哪里?3.蝗蟲的發育經歷了哪幾個時期? 根據學生回答講授若蟲與成蟲的區別,為什么還可以叫做跳蝻。 【提問】哪些昆蟲和蝗蟲的發育過程相似?視頻播放蟬的發育過程。 仔細觀察圖片,思考問題,了解若蟲、跳蝻等一些生物學名詞,理解蝗蟲的發育過程,并能舉例說出一些發育過程類似的昆蟲。 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并提出相關問題,培養學生學會從事實中抽提出生物學知識的能力。完全變態 不完全變態 小組討論:家蠶與蝗蟲的生殖發育的異同點,完成PPT表格。通過比較兩種生殖發育的不同點,明確兩種變態發育的概念和不同。 通過比較不同的發育過程,總結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 呈現兩種發育過程,便于學生比較。4.課件展示“金蟬脫殼”的圖片。 提出問題:蟬脫下的“殼”是什么結構?為什么脫“殼”?在家蠶和蝗蟲發育過程中也有蛻皮現象 為什么? 答案:因為它們的外骨骼不能隨著幼蟲身體的生長而生長,所以在幼蟲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蛻皮現象。技能訓練 討論課本的“技能訓練”,【提問】問題的具體、明確、可探究性方面考慮。 分析討論,回答交流 培養學生對問題進行評價的能力。課堂小結 請學生回顧本節課內容,寫出知識結構。 整理知識 學會歸納總結。作業 搜集昆蟲和人類生活關系的資料,制作小報,班級交流。 課后實踐 滲透科學、技術和社會關系的教育。六、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一、家蠶的發育1.家蠶的生殖:有性生殖。2.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卵、幼蟲、蛹、成蟲。3.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二、其他昆蟲的發育1.昆蟲的發育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完全變態。2.昆蟲的發育要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這樣的發育過程稱為不完全變態。1.某同學在公園發現了一條綠色的“肉蟲”,并把它放在了一個小盒里,帶回了家。過了幾天,當他再打開盒子看時,發現“肉蟲”變成了一只美麗的蝴蝶。他捉住的這只昆蟲應當屬于完全變態發育的一種。那么正確的完全變態發育過程應當是( )A.卵→蛹→幼蟲→成蟲 B.卵→幼蟲→蛹→成蟲 C.卵→若蟲→成蟲 D.卵→若蟲→蛹→成蟲2.夏天,人們常常會在河邊看到“蜻蜓點水”的現象。你知道那些蜻蜓在進行什么活動嗎?( )A.喝水 B.產卵 C.練習飛行 D.捉河里的小動物3.蝗蟲的若蟲與成蟲相比,本質的區別是( )A.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 B.身體較小C.內臟器官結構不同 D.若蟲都不能飛懷遠縣小街中學八年級生物董建永2017.5.15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