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酸和堿之間能發生中和反應,理解中和反應的定義;看到化學方程式能準確判斷是否屬于中和反應(2)了解鹽的組成特點,能初步判斷怎樣的物質屬于鹽類,區分鹽和食鹽的關系;(3)了解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2、過程與方法目標(1)通過借助酸堿指示劑以及其他物質,學會判斷酸堿發生中和反應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2)在得出結論、討論交流、總結反思的過程中,體驗個別到一般、從宏觀到微觀的思維方法,同時也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3)自學中和反應的應用,學會將所學知識運到實際解決問題。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在中和反應的科學探究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實事求是、嚴謹求實、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感受探究的成功與喜悅。(2)中和反應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有廣泛的應用、酸堿度在生產生活中也有著重要意義,由此感受到化學知識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二、教學策略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有關酸和堿的知識,也知道了指示劑的作用,學生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渴望通過自主的實驗探究來認識物質之間的反應,所以本節課從學生的實驗探究開始,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嘗試實驗成功的喜悅從而知道酸堿能反應,進一步強調這類反應是中和反應。教材注重化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將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體會化學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學重點:1、如何設計實驗驗證酸和堿能發生化學反應2、如何正確理解中和反應的定義和準確判斷一個反應是否是中和反應。教學難點:設計實驗判斷是否發生中和反應,如何從微觀角度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利用酸或堿的化學性質判斷中和反應后溶液的酸堿性。教學策略:本著“探究、體驗、合作、交流、尊重” 的教學理念,我把教材分為2課時。 今天學習第1課時,酸和堿的中和反應,我采取分組探究實驗環節,讓學生自己選擇物質來判斷酸和堿是否發生反應;而學習的難點中和反應的實質則利用微觀模擬動畫幫助學生理解;中和反應的應用則采取學生自學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三、教具準備稀鹽酸、稀硫酸、氫氧化鈉溶液、氫氧化鋇溶液、氫氧化銅固體、紫色石蕊溶液、無色酚酞溶液、石灰石、碳酸鈉粉末、鋅粒、鐵絲、膠頭滴管、試管四、教學過程課堂引入根據生活經驗:松花蛋(含有堿性物質)吃的時候有澀味,為了緩解澀味,我們常常加點醋。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其中所隱藏的化學知識嗎?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學習今天的內容。首先我先給大家演示3個實驗,氫氧化鋇和稀硫酸、氫氧化銅和稀鹽酸、氫氧化鈉和稀鹽酸。實驗1:先倒入少量Ba(OH)2溶液于試管中,再滴加幾滴稀硫酸,振蕩,大家注意觀察,有什么現象?實驗2:先取少量藍色的氫氧化銅固體于試管中,再滴加幾滴稀鹽酸,振蕩,同學們看到什么?實驗3:先取少量氫氧化鈉溶液于試管中,再滴加幾滴稀鹽酸,振蕩,同學們看到什么?這3個實驗中,都哪些發生了化學變化呢?你依據是什么?假設3中發生了化學變化,我們怎么來驗證呢?分組實驗相信大家都蠢蠢欲動了,不要著急。俗話話說,不打無準備之賬。我們需要先來設計好實驗方案,再動手做實驗。來看老師的要求: 1、自己獨立選擇藥品、制定實驗方案、預測現象2、小組交流,確定實驗操作并寫在題板上3、分工明確,正確操作,進行實驗并記錄實驗現象。注意液體藥品的取用方法和膠頭滴管的正確使用4、反思評價,完善實驗方案,確定小組發言人展示方案。5、實驗結束后,暫時不清洗試管,放回試管架上即可。過程中出現問題及時舉手向老師示意!我們有請小組代表展示他們的成果。。。。。。組1:在稀鹽酸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變紅,再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滴加過程中溶液會由紅色變為紫色再變為藍色。組2: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變藍,再向變藍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滴加過程中溶液會由藍色變為紫色再變為紅色。組3:在稀鹽酸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仍無色,再向滴有酚酞的稀鹽酸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滴加過程中會發現溶液由無色變為紅色。組4: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紅色,再向變紅的溶液中滴加稀鹽酸,滴加過程中,發現溶液會由紅色變為無色。組5:將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再加入酚酞溶液,溶液仍為無色。組6:將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再加入酚酞溶液,溶液變紅。組7:將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再加入石蕊溶液,溶液變藍。組8:將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再加入石蕊溶液,溶液變紅。組9:將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在加入石蕊溶液,溶液仍為紫色。同學們交流討論,選出更科學,更合理的實驗方案。老師將剛才同學們比較有價值的方案,總結了出來,我們一起來看,思考:我們該選用石蕊還是酚酞呢?(酚酞)石蕊有什么不好呢?(石蕊顏色紫紅藍或紫藍紅,顏色變化不明顯,無法更好的去判斷)所以,我們更傾向于選擇酚酞溶液。是先向試管中加入鹽酸呢還是NaOH呢?(NaOH,為什么 )由此,我們通過酚酞顏色的改變,確定了NaOH和HCl確實可以發生化學反應,由此我們推斷,酸和堿確實可以發生化學變化。深入探究,拓展延伸——提升能力我們再來看剛開始老師做的實驗因為沒有加入指示劑,不知道反應后溶液是什么性質?現在老師向溶液中滴加酚酞,我們發現?溶液呈酸性或中性,接下來,我們繼續深入探究,設計方案探究現在的溶液到底呈酸性還是中性。開始吧。我們有請小組代表發言,哪位同學愿意跟大家分享自己組的成果呢?其實我們選的CaCO3、Na2CO3、Zn,它們都可以跟過量的酸反應,這些也恰巧是上節課我們學習的酸的化學性質。用pH試紙測定滴加稀鹽酸時溶液的pH,并在坐標上畫出pH變化的圖像。當滴入鹽酸的量較少時, NaOH溶液有剩余,溶液顯 性;當滴入的鹽酸量恰好與NaOH溶液的完全反應時,溶液顯 性;當滴入的鹽酸的量較多時,鹽酸有剩余,溶液顯 性。小試牛刀——學習鹽和中和反應的定義我們知道了酸和堿能夠反應,而且反應還叫做中和反應。讓我們一起寫出前面演示實驗中的三個化學方程式,并標出化學方程式中的物質的類別,自學理解鹽和中和反應的定義。我們找兩位同學到黑板前演板。大家寫的都一樣嗎?我們一起來觀察,這幾個反應都是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過程,這樣的反應,就叫做中和反應。大家到底學會了沒有了,來看下面這兩個化學方程式,它們是中和反應嗎?為什么?所以,判斷中和反應的關鍵是,反應物是?生成物是?微觀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我們知道酸和堿確實能夠發生中和反應,那么,中和反應為什么會發生?我們怎么從微觀角度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呢?一起來看一段動畫。仍然以NaOH和HCl反應為例。假設兩者恰好完全反應,請同學們思考討論半分鐘,試著總結中和反應的實質?拓展遷移——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學習了酸堿中和反應,那么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總結酸堿中和反應在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實際的應用?生1:醫療上,治療胃酸過多。生2:農業上,用熟石灰來處理酸性土壤。生3:工業上,用熟石灰來處理硫酸廠廢水。生4:生活中,用堿性藥水來涂抹蚊蟲叮咬處,止癢。生5:吃皮蛋時,口感不好,有澀味,蘸點醋,就沒有澀味。生6:洗頭發時,只用洗發水,頭發會發澀,如果洗發后再用護發素,頭發就會順滑。趁熱打鐵——反饋練習我們知道了中和反應的實質,下面趁熱打鐵,來看看大家掌握住了沒有。觀察并思考,下面哪些反應是中和反應?如果不是,你能否判斷它們的反應類型?時間過的真快,不知不覺,我們這節課就要結束了,你能談談你的收獲和疑問嗎?。。。這個同學問的好,我們學了中和反應有什么用呢,我們把這個問題留作課下作業,希望大家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中和反應在生活、工業方面的用途。同學們,今天大家的表現都非常出色,也很積極。感謝大家的配合。五、板書設計課題2 酸和堿的中和反應中和反應: 堿 + 酸 → 鹽 + 水Ba(OH)2+H2SO4==BaSO4↓+H2OCu(OH)2+H2SO4==CuSO4+ H2ONaOH +HCl ==NaCl + H2O中和反應的實質:H++OH-=H2O中和反應的應用: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六、教學反思學生學習化學一般遵循“聽、記、背、練”這四字方針,學生的學習愿望不強,教學效果也不夠理想。第1課時的安排,我把時間和精力著重放在設計實驗探究驗證酸堿是否反應這一環節上。讓學生按照教材會用酚酞溶液檢驗酸堿反應進行實驗并不難,難的是要知道為什么只選用酚酞溶液?所以探究時,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選擇試劑并設計實驗方案,討論、比較、反思看哪一種方案更合適。鑒于中考形式越來越靈活,而這部分也是中考難點,我將探究實驗進一步拓展延伸,對反應后的液體的酸堿性進行判斷,更深層次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