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溶液濃稀的表示一、設計理念本課題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第七章課題3《溶液濃稀的表示》第一課時,重點是教學方案的設計。科學探究是課程標準的重點要求,是新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其中教學方案的設計尤為重要。針對本節課的特點,主要采用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和學生交流互動的教學方法為主,并輔以其他教學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參與性和體驗性。二、教學資源分析1.課標解讀課標要求在新教材中的具體體現:本節內容是課程內容中身邊的化學物質中的一部分,教材在編排上是以三個版塊來實現課標要求的。第一板塊中,教材首先通過對硫酸銅溶解后形成顏色深淺不同溶液的觀察和分析,幫助學生從宏觀現象認識溶液的濃與稀,之后引入溶液濃度表示的一種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明確其與溶液濃度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計算。之后明確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使學生對溶質含量的問題有系統的認識。第二板塊中,教材通過提示讓學生明確溶液在加水稀釋前后溶質質量不變的等量關系后,學習有關溶液稀釋的計算,強調因為分子之間有間隙,體積之間不能相加減,溶液的體積等于溶液的質量除以溶液的密度。在最后一個版塊,學習配置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從化學走向生活。本課題的難度適中,對其含義的理解是難點,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確溶質含量即溶液的濃與稀和溶質溶解能力即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是衡量溶液的兩個不同方面的問題,無直接關系。2.教學起點分析糖水有甜味,甜味濃的是濃溶液,甜味淡的是稀溶液;像硫酸銅等有色溶液,顏色深的是濃溶液,顏色淺的是稀溶液,讓他們初步明確什么是溶液的濃與稀;知道對于生活中的溶液如糖水、鹽水等,可通過嘗的方法粗略的判斷其濃度;對于有色溶液來說,可通過溶液顏色的深淺粗略判斷其濃度。3.學情分析⑴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混合物中某純凈物的質量分數以及混合物中某元素質量分數的計算。在此基礎上,本節要學習溶液濃度的一種表示方法——溶質的質量分數,它們都是有關比例或含量的問題,實質是相同的,學生已有相應的思路和知識儲備。⑵對于溶液,學生已有初步學習,如學習了溶液的組成、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溶解度等方面的知識;另外從生活出發,他們也有一些關于溶液濃度方面的知識,如糖水的甜度有強弱,有色溶液的顏色有深與淺之分,這些已有認知都是他們學習的入口。4.重要方法——“選標準”的滲透在學生初步明確什么是溶液的濃與稀以及知道粗略判斷溶液濃度的幾種方法后,通過探究1明確溶劑的量相同時,溶解的溶質越多,溶液濃度就越大;強調溶液的濃與稀是溶質相對含量的問題。溶質相對含量越多,溶液就越濃,反之溶液就越稀。再通過探究2明確溶質的量相同時,溶劑的量越少,溶液就越濃;同時,提示學生在判斷探究1和探究2溶液濃度時都選了相應的標準。探究1中溶劑是相同的,探究2中溶質是相同的。之后出示探究3,先讓學生感受到與前面探究的不同,即溶質和溶劑的量都不同,無法直接判斷,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之后教師提示:通過探究1和探究2的方法將探究3中的溶質或溶劑“變”相同,從而判斷各溶液的濃度。此時要給學生充分討論的時間,讓他們將上述思路、方法滲透、內化并運用于解決問題。在給出溶質質量分數公式后,明確是溶質質量占溶液質量的比例,溶質質量占溶液質量的比例越大,值就越大,溶液就越濃;反之溶質質量占溶液質量的比例越小,值就越小,溶液就越稀。溶液的濃稀是溶質占溶液比例的問題,既然溶液的濃稀可用比值衡量,也反映出溶液的濃稀是相對而言的。用溶質質量分數公式計算后,觀察得到的值,把它們都可寫成比值的形式,結合溶質質量分數的定義,此時都把溶液的質量看成100份,即它表示溶液的質量為100份時溶質所占的份數。相同的標準是溶液的質量,值越大,溶質所占比例就越大,溶液就越濃;反之溶液就越稀。順勢就明確了溶質質量分數的含義:當溶液質量為100份時,溶質所占的份數。從而也明確了計算公式中100%不能省的原因。該環節有畫龍點睛,大徹大悟之感。5.辨證思想的融入展示幻燈6中的三支試管后設疑,2試管相對于1試管是濃溶液,因為它含有的溶質相對較多。相對于3試管它又是稀溶液,因為它含有的溶質相對較少。即讓學生明確溶液的濃稀是溶質相對含量的多少,是相對而言的;6.兩個明確:做完討論后讓學生明確⑴在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中要注意的問題,如①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和溶液的質量比,并且單位要統一;②溶質必須是溶解了的溶質,未溶解的不能計入其內;③100%不能省,目的是引入百分號,即把溶液的質量變成100份,使比較的標準一樣,所得值越大,溶液越濃;⑵要讓學生明確“同溫同溶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大。” 這一重要結論。三、教學方案的設計1.出示情景,引入新課。2.出示課題,目標展示。3.引導學生的生活認知,從生活走向化學,并且融入辨證思想。4.通過探究,學習重要的思維方法“選標準”。5.學習并練習判斷溶液濃度的一種重要方法,強調注意的問題并突破難點。6. “選標準”方法的滲透。7.本節應用,從化學走向生活。8.知識整合,對有關此類計算的整合。9.學海無涯,學無止境,讓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觀。四、教學目標:1.知道溶質、溶劑相對量的大小與溶液濃度的關系2.知道溶質的質量分數是表示溶液濃度的重要方法之一3.明確溶質的質量分數公式及其重要含義4.能認識溶質、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之間的比例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換算教學重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與溶液濃度的關系教學難點:溶質的質量分數重要含義五、教學方法與媒體選擇實驗探究法、合作學習法、分組討論法、分析對比法六、教學設備(投影儀、計算機)七、教學過程設計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情境激 趣引入新 課 【幻燈】噴灑農藥:藥液太稀不能殺死害蟲和病菌,但藥液太濃又會毒害農作物或樹木。 學生思考,知道噴灑的藥液需要一定的濃度。 通過情境的創設,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前知識預設新課講授 同學們都喜歡喝糖水,兩杯相同體積的水,在第一杯中加入一勺糖,在第二杯中加入2勺糖,都完全溶解,問那杯糖水甜?為什么?我們就說它的濃度大,第一杯的糖水濃度就小。像糖水、鹽水這樣可以嘗的溶液,可通過嘗的方法粗略判斷其濃度。幻燈5:探究實驗 探究1:實驗 7-7(1) 在室溫下,向三個試管中各加入10 mL水,分別加入0.5 g、1 g、1.5g硫酸銅,振蕩,使硫酸銅全部溶解,比較三種硫酸銅溶液的顏色。在這三種溶液中,哪種溶液最濃?哪種溶液最稀?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幻燈6:展示實驗圖片,直觀觀察分析幻燈7:探究2在室溫下,有三個試管,分別盛有10 mL 、20 mL 、30 mL的水,分別加入1 g硫酸銅,振蕩,硫酸銅全部溶解,在這三種溶液中,哪種溶液最濃?哪種溶液最稀?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幻燈8:探究3 實驗 7-7(2)在室溫下,有三個試管,分別盛有20 mL 、10 mL 、5 mL的水,分別加入2 g、0.5g、1 g硫酸銅,振蕩,硫酸銅全部溶解,在這三種溶液中,哪種溶液最濃?哪種溶液最稀?你判斷的方法有哪些?(討論后回答)幻燈9:展示重要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1.定義: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之比。2.計算公式:溶質的質量分數 = 溶質質量/ 溶液質量 ×100%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質量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100%幻燈10:出示數據,計算溶液質量和溶質質量分數,公式運用已知20℃時NaCl的溶解度是36 g,請計算該溫度時NaCl%: 燒杯編 號溶劑質量/g 溶質質量/g 溶液質量/g 溶質的質量分數%1 9.90.12 4.50.5341410036510040(判斷是否完全溶解)幻燈11 討論與交流:1.已知20℃時NaCl的溶解度是36克。“這表明,該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36%。” 這種說法對嗎?為什么 如何用溶解度表示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從而你可得出什么結論?同溫同溶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最大。2.把10克食鹽加到10克水中,可得到溶質質量分數為50%的食鹽溶液嗎?為什么?3.濃溶液是飽和溶液嗎?稀溶液是不飽和溶液嗎?它們的判斷標準相同嗎? 幻燈12我們會應用 1.在農業生產中,常需要用質量分數為15%的食鹽溶液選種。現要配制80 kg這種溶液,需要氯化鈉和水的質量各是多少?幻燈13:知識整合練習某鈣片(有效成分為碳酸鈣)的說明中標明含鈣量為30%。小明為了檢驗該產品,取10g鈣片放入100g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其他成分不與鹽酸反應)。反應后總質量比反應前減少了2.2g求:(1)碳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是多少?(2)該鈣片中實際含鈣的質量分數是多少?(3)所用稀鹽酸中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解析:(1)CaCO3中Ca%=40/100*100%=40%(2)由質量減輕可知二氧化碳的質量為2.2g,根據CaCO3+2HCl=CaCl2+H2O+CO2↑可計算出碳酸鈣的質量為5g,即含鈣元素的質量為5g *40%=2g,含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g /10g *100%=20%,(3)根據上述反應式可計算出所用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為3.65g,所以鹽酸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3.65 g /100 g)*100%=3.65%幻燈14:簡單讓學生回答,為下節課溶液的稀釋和濃縮做伏筆。2 .你能將10%食鹽溶液轉化為5%的食鹽溶液?你有哪些方法?如果將10%食鹽溶液轉化20%的食鹽溶液?你有哪些方法?解析:將濃溶液轉化為稀溶液可加溶劑或加比稀溶液更稀的溶液,將稀溶液轉化為濃溶液,可蒸發溶劑或加比濃溶液更濃的溶液;對于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較大的物質,溶液濃稀的轉化也可通過改變溫度來實現。幻燈15:小結,談收獲我們有收獲 請你談談判斷溶液濃稀的方法有哪些? 教師總結:上述是一些判斷溶液濃度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中同學們還會學到其他判斷溶液濃度的方法,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希望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里快樂成長,不斷收獲! 學生思考、分析、回答,由已有的感性認識自然過渡到本節課。直觀觀察分析思考、分析、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討論后回答學生填表,然后回答小組之間討論后回答練習應用,知識整合知識拓展 從學生熟悉的糖水入手,讓學生對溶液濃度有一個感性認識。引導學生的生活認知,從生活走向化學,并且融入辨證思想。通過探究,學習重要的思維方法“選標準”。學習并練習判斷溶液濃度的一種重要方法,強調注意的問題并突破難點。 “選標準”方法的滲透。本節應用,從化學走向生活。知識整合,對有關此類計算的整合。學海無涯,學無止境,讓學生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學習觀。課堂小 結 溶液濃稀的表示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的質量分數 = 溶質質量/ 溶液質量 ×100%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100%八、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和反思:1.好課是打破常規的課。2.課堂始終是引領并跟著學生思維,且使學生積極性最大發揮的場所。3.課堂中學生學到的思維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會使其受益一生。4.了解學生已有知識,研究學生,才能共鳴。5.實驗是引領學生化學思維的關鍵,做好一個實驗,讓學生碰撞出思維的火花,這火花也許會影響他們的一生。6.站的高才能看的遠。7.老師是人類的工程師,老師的任務任重而道遠,艱巨而又有意義。8.在教學設計方面我采用了直接引入的方法,待到下一課時再總結相關公式,這樣學生會將所學知識整合并加深理解;另外也可以先復習前面的有關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讓學生熟悉思路,做好知識儲備,并由此引入新課,讓學生自然完成知識的理解和整合,這兩種方法都有豁然開朗,化零為整之感;幻燈13中的內容可靈活應用。9.一點糾結:硫酸銅溶于水后,形成的是硫酸銅絡合物的水溶液,若完全溶解的話,溶質的質量比加入硫酸銅的質量要大,對于九年級學生而言,在未知該知識的情況下,學生計算時溶質的質量是否可以用硫酸銅的質量,如果不行的話,換哪一種溶質教好?為了保持整節課的連貫性該溶質要使溶液有顏色,而且溶于水后不形成絡合物。還有,既然大家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為什么計算時教材上還使用硫酸銅?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