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4 常見的鹽一、教材分析【教材版本】粵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九年級下冊(修訂版)第八章第四節內容。【教學內容】這節課是在酸、堿的學習思路之上學習鹽的組成特點、分類及鹽的用途、鹽的化學性質(鹽與金屬反應、鹽與酸反應、鹽與堿反應、鹽與鹽反應),并由此總結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通過本課的學習既可以對前面所學知識進行應用,又是高中繼續學習重要預備知識。二、素質教育目標【知識與技能】1、認識常見的鹽:NaCl、Na2CO3、CaCO3的用途;2、初步理解鹽的組成特點;3、理解鹽的化學性質,并能根據鹽的化學性質,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4、記住復分解反應的發生的條件,能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過程與方法】1、通過Internet資源學習幾種常見鹽(NaCl、CuSO4、Na2CO3、CaCO3)的用途,初步培養學生搜集學習資料的能力以及對有用資料的預篩選能力;2、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學生學會分析簡單的化學實驗現象并從中得出相關的、正確的結論;3、通過學生觀看Flash動畫(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討論交流得出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4、通過反饋練習,學生了解自己對本節課知識的掌握程度。【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增強學生對化學實驗現象的探究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學精神;2、通過鹽的化學性質的總結,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動腦筋,總結規律,形成科學的記憶方法;3、通過實驗鞏固已學過的物質間(鹽與金屬、鹽與酸、鹽與堿、鹽與鹽)發生反應的知識,認識到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增強對化學實驗的認識。三、學習對象分析1、學生經過快一年的化學課學習,已具備一定簡單的實驗操作能力;2、學生思維較活躍,在教師引導下能動腦思考;3、學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網絡搜索收集有用的資料幫助學習;4、學生有較強的合作意識,愿意和同學進行交流。四、教學思路設計情景導入→教師設疑發問→學生動手研究問題(自主探究)→網上交流→得出結論→教師設疑發問→學生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動腦→歸納小結→學生課堂練習及時反饋信息→反饋評講。通過語言講授和學生操作計算機,以討論法、實驗探究組織整個學習過程。五、設計意圖1、通過Internet資源學習幾種常見鹽(NaCl、CuSO4、Na2CO3、CaCO3)的用途,初步培養學生搜集學習資料的能力以及對有用資料的預篩選能力;2、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并寫出相應的反應方程式,鞏固已學過的酸和堿、酸和鹽、堿和鹽之間的復分解反應的知識,從而理解鹽的化學性質和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3、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從實驗成果中體會到做好化學實驗對學好化學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強對化學實驗的認識,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開動腦筋,總結規律,形成科學的記憶方法。學生能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六、教學重難點【重點】 鹽的化學性質、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難點】 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七、教學用具多媒體、Internet資源、Flash動畫、課件、實驗所需儀器及藥品。八、教學策略針對以上對教學重點、難點的分析,本節課將采用啟發式教學與實驗探究式教學相結合來分解重、難點,在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探究中,思維活動始終處于積極狀態,在歸納中激發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敏捷性和創造性。九、課時安排一課時十、學習程序設計【流程圖】【符號說明】符號意義 教學內容與教師活動 媒體的應用 學生的活動 媒體的應用【詳細程序設計】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活動成果 評價 資源或工具一、鹽的組成特點、分類及用途 導課:由圖片導入 觀看鹽的晶體圖片,寫出化學式 較正確地寫出化學式NaCl、CuSO4、Na2CO3、CaCO3 學生基本掌握了簡單化學式的書寫。 投影儀提問:分析化學式的組成 討論、交流 鹽是由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組成 學生能根據信息得出較正確的結論。講解:根據陰、陽離子的不同,可將鹽分為不同的類型。 自學課本P80/鹽的組成和分類,完成練習。 學生找出鹽對應的酸和堿,并對鹽進行分類 能根據正確地給鹽分類,并找到其對應的酸與堿。提問:鹽有哪些用途? 上網查找NaCl、CuSO4、Na2CO3、CaCO3的用途,交流成果 找到以上三種鹽的用途 能運用網絡查找有用信息。 百度百科維基百科二、鹽的化學性質 提問:鹽有哪些化學性質?組織協作答疑解惑 實驗探究 與金屬反應 CuSO4+Fe =FeSO4+CuHg(NO3)2+Cu=Cu(NO3)2 +Hg 能根據實驗現象寫出化學方程式。 實驗儀器及化學試劑、多媒體課件與酸反應 Na2CO3+2HCl=2NaCl+H2O+CO2 ↑BaCl2+H2SO4=BaSO4 ↓+2HCl與堿反應 CuSO4+2NaOH=Na2SO4+Cu(OH)2↓FeCl3+3NaOH=3NaCl+Fe(OH)3↓與鹽反應 NaCl+AgNO3=AgCl ↓+NaNO3BaCl2+Na2SO4=BaSO4 ↓+2NaCl三、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提問:酸和堿、酸和鹽、堿和鹽、鹽和鹽之間的復分解反應在任何條件下一定能發生嗎? 觀看Flash動畫后,討論并交流 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水、氣體或沉淀。 學生根據Flash動畫能比較容易地得出結論。 Flash動畫、課件反饋練習 全程監管答疑解惑 練習 判斷下列各反應能否發生,并陳述原因:NaOH + KCl —KOH + HCl —Ag + CuSO4 —AgNO3 + BaCl2 —KOH + FeCl3 —Cu(OH)2 + NaCl —AgNO3 + Cu —BaSO4 + NaCl — 能運用本節課的知識解決相關問題。 多媒體課件學生總結 引導 能較準確的總結本節課知識。結束 作業十一、版書設計(一)鹽的組成特點及分類1、鹽的組成特點: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構成2、分類(二)鹽的化學性質(三)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1、反應物能溶于水或酸;2、生成物有沉淀、氣體或水。十二、評價【學習效果評價】《全日制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既要評價學生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更應重視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強化評價的診斷與發展功能和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選拔與淘汰功能。因此我們選取以下學習評價方案,從幾個不同層面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檢測評價。【教學設計評價】概念和原理教學是化學課程的“靈魂”,使學生認識化學的基本內涵,培養學生形成化學基本觀念,是基于觀念建構的教學。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學設計注重化學觀念的建構過程,在理清知識脈絡和學生認知脈絡的基礎上設計問題線索,尋找解決問題的證據,學生通過設計的學習活動,形成概念。本教學設計體現了三維學習目標,突出的方面:1、 新課程倡導以科學探究為主的多種學習方式,科學探究活動是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化學知識和解決化學問題的重要實踐活動。鹽的化學性質及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是進行科學探究的恰當素材,在教學設計中,創設以酸、堿的性質為載體的實驗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主線是引導學生體驗實驗探究的主要歷程。 問題線索清晰,在學生已有認識的基礎上,以問題探究的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總結規律揭示本質。2、 注重以學生為本。本教學設計中,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活動,增進對科學的情感,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在實驗的過程中,體驗鹽的化學性質,Flash動畫帶領學生領悟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教師關注學生的主動參與,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通過實驗現象),尋找可能的原因。教師不斷地創設情境,引發思考和討論,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怎樣去思考,怎樣分析推理,怎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以及創設活動并指導學生親自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到實踐活動中, 在交流的過程中認識反應的本質。 教師調整自身的位置,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較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學生思維過程的展示,突出學生親歷探究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實踐能力。3、恰當地使用Flash動畫直觀展現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微觀變化過程,幫助學生搭建起宏觀物質和微觀世界的橋梁,幫助學生認識宏觀現象的微觀本質,初步領悟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方法,幫助學生體驗認識物質及其反應的微觀視角。4、設計學生活動,使學生置于過程之中,從中體驗只有實驗才是化學的最高法庭。十三、教學體會和反思運用多媒體、網絡組織學習,相對傳統學習具有以下優勢:1、激發學習興趣,增加學習容量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習,內容具有時代性,手法具有多樣性,學習氛圍輕松、活潑,學生能夠在良好狀態下積極地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生可以通過鼠標點擊自由地在不同知識點之間進行轉換,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了大量的信息,使學習容量大為增加,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在此基礎上,針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思考交流,其思維深度也大大增加。2、自主建構知識、培養學生能力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學習目標的指引下,通過“人機對話”的方式,自主探究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去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網上沖浪去尋找知識。通過獨立思考、對話交流去獲取知識。這培養了他們運用Internet去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培養了他們的獨立精神和協作品質。3、顧及個體差異,真正因材施教網絡學習可進行異步的交流和學習,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基礎與學習進度自定進度進行個別化學習,克服了以往 “好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真正實現了因材施教。結束作業總結本節課內容評價、分析反饋練習總結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觀看Flash動畫,討論交流多媒體提問:酸和堿、酸和鹽、堿和鹽、鹽和鹽之間的復分解反應在任何條件下一定能發生嗎?得出結論修正實驗求證全程管理、組織協作、指導實驗、答疑解惑根據已有知識總結提問:鹽有哪些化學性質?反饋練習,討論交流搜索資料,討論交流進入Internet網上世界提問:鹽的用途學生自學課本P80鹽的分類鹽的組成特點課件明確活動要求指導使用網絡課件全程監控組織協作答疑解惑討論、交流、得出結論提問:鹽的組成特點?寫出圖片中鹽的化學式創設情景、激發興趣,導入新課音樂 投影特點鹽金屬酸堿鹽新鹽 + 新金屬新鹽 + 新酸新鹽 + 新堿新鹽 + 新鹽根據陽離子分:鈉鹽、鉀鹽、鈣鹽等。根據陰離子分:鹽酸鹽、硫酸鹽、硝酸鹽等。鹽金屬酸堿鹽新鹽 + 新金屬新鹽 + 新酸新鹽 + 新堿新鹽 + 新鹽9∕1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