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的性別決定》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概述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組成、解釋人的性別決定。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及小組合作能力,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 3、情感目標:通過本節課學習讓學生能用科學態度看待生男生女問題,同時樹 立“生男生女一樣好”、“男女平等”的思想。教學重點、難點1、重點:說明人的性別差異是由性染色體決定。2、難點:解釋生男生女及機會均等。生物學中,一對夫婦生男生女的機率如何,在知識聯系上屬于斷層,且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因此確立為難點,教學中可通過學生的游戲活動來突破這個難點。二、教學方法(1)自主學習,啟發教學。(2)小組討論。(3)活動探究。三、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請學生觀看小品《超生游擊隊》,看后請學生思考宋丹丹所說的“生男生女 全憑大老爺們”正確嗎?通過學生討論引出本節所要探討的問題:人的性別是如 何決定的。(二)過渡,提出問題引導,根據學生回答層層深入:1.遺傳物質主要位于細胞的哪個結構中?這個遺傳物質是什么?2.DNA在哪個結構上?3.人體體細胞的染色體有多少對?那么人的體細胞的染色體有幾種類型呢?這樣既復習了前面的知識,又導入到本節的第一個內容。(三)講授新課本節課我主要采用“以學生探究為主、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模式,以兩個活動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從而完成本節課的學習。活動一:探究人的染色體組成,活動二:探究人的性別決定。活動一: 探究人的染色體組成教師出示男女體細胞染色體圖和三道思考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并討論問題:(1)、人體體細胞染色體的類型?男女體細胞染色體的異同?(2)、男女性染色體的表達方式。(3)、男女體細胞及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表達方式。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男女體細胞染色體示意圖,讓學生了解男女性染色體的不同及表示方法。通過這個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同時師生進行小結并板書。活動二:探究人的性別決定——模擬生男生女的實驗(1)準備好模擬實驗材料(黃色布袋,白色布袋,黃色乒乓球,白色乒乓球),強調實驗注意點——隨機抽取、抽取后放回。通過這一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2)思考:標“男”的白色袋中10個黃色乒乓球和10個白色乒乓球的意義?(表示兩種不同的精子)(3)分組實驗,統計數據并簡單分析。通過模擬實驗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動手、解讀數據的能力。(4)通過性別決定圖解(板書),對實驗原理進行分析,得到實驗結論(決定后代性別的是父方精子的類型、正常情況下男、女比例接近1:1),在培養學生歸納實驗結論能力的同時,也由淺入深的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4)教學拓展1小小辯論會(1)出示資料 :農村婦女由于生了女孩而受氣,甚至自殺的事例。(2)以“男孩好還是女孩好”開展一個小小辯論會,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男女平等,重男輕女的思想是極度落后的。2男女比例失衡(1)中國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106.74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105.20(2)請學生對此數據進行分析,討論男女比例失調的原因、危害及對策。(五)鞏固練習:通過達標測評來鞏固本節知識。板書設計:一、人體細胞染色體的組成男性:22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XY)女性:22對常染色體+1對性染色體(XX)二、性別決定的方式遺傳圖解:XX(女) XY(男)↓ ↓X X YXX XY(女) (男)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