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關注生物技術【設計依據與構想】“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社會倫理問題”一直是個存在爭議的話題,也是個發展性的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不可回避的問題并形成正確的認識,而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意識強加給學生。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先充分說出自己的認識;新課程強調要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習慣,所以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去偽存真,是這節課應該采取的措施。提前布置調查任務,講清調查要求和注意事項,課堂上給學生留下充分的展示調查結果的時間是這節課成敗的又一關鍵;通過課前搜集到的資料,引導學生更廣泛地了解生物技術對人類生活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課堂上注重在認知面的廣度上的拓展,采用辯論活動的形式,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既能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又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教材分析】學習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生物技術在工業、農業、環境保護、醫藥等領域的作用。2、掌握調查報告的書寫方法。能力目標1、學習調查方法,掌握調查技巧。2、通過辯論,訓練語言表達能力、思辨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對生物技術引起的倫理問題的探討形成正確的倫理觀。2、養成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習慣,認同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3、在辯論中學會傾聽、尊重和贊同,提高個人修養。學習重點1、說出生物技術在工業、農業、環境保護、醫藥等領域的作用。2、學習調查方法,學會書寫調查報告。3、倫理觀、價值觀的形成。學習難點1、調查方法與技巧的掌握。2、倫理觀、價值觀的形成。課前準備?1、搜集一些能充分說明生物技術在工業、農業、環境保護、醫藥等領域的作用的事例,制作成課件。2、將辯論活動的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制成課件。學生準備1、搜集生物技術和日常生活、社會倫理問題的關系的資料。2、在教師的幫助下自由組成調查小組,通過討論制定調查內容和對象,制定調查方案,設計好調查報告。在課前完成調查,并形成書面調查報告,為在課堂上匯報作好準備。【教學流程】一、導入新課(創設情境)播放一段轉基因生物培育過程的視頻,引出生物技術話題。設計思想播放視頻,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更直接快捷地引入新課。此外,讓學生感受日新月異的生物技術,旨意在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二、新課教學活動一:匯報課前進行的“生物技術和日常生活的關系”的調查結果每小組選派一名代表匯報調查結果,其他小組在傾聽后可以提問,并對該組進行評價。教師在這個環節中是個組織者,更是個傾聽者,其任務就是給學生搭建一個充分展示成就的舞臺。在學生匯報時教師不能打斷學生的發言,不能輕率地進行評價。在學生匯報后再播放生物技術在工業、農業、環境保護、醫藥等領域應用的視頻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深切地感受到生物技術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利益。設計思想匯報調查結果,給學生創造一個交流的平臺,展示成就的舞臺,嘗試成功的天地,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獲得知識、認識規律,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從學生在展示過程中的精彩表現就不難看出,只要教師引導得法,充分信任學生,大膽將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就能在教師的期望中茁壯成長。活動二:關注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和社會倫理問題設計一個辯論活動,辯題一:正方——生物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的都是利益。反方——生物技術的發展為人類帶來的不都是利益。辯題二:正方——只要技術上可行,克隆技術可以應用于所有生物,包括人類。反方——雖然技術上可行,克隆技術也不能應用于人的克隆。讓學生選擇自己的立場觀點,持共同觀點的學生組成一個辯論團,正反雙方進行辯論。辯論前教師要提出辯論活動的具體要求和注意事項,特別要強調辯論過程中的語言文明和修養風度。教師在辯論過程中要充當裁判的角色,引導學生的辯論朝正確的方向發展,讓每個在學生辯論的過程中都有收獲。最后教師總結:科學技術往往是一把雙刃劍,生物技術的發展在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的同時帶來了一些顯在的或潛在的威脅和社會倫理問題。科學技術本身沒有善惡之分,就看它被人怎樣利用。如將生物技術用于工業、農業、環境保護、醫藥等領域,就將為人類帶來福祉。反之將生物技術應用于戰爭,就將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災難。怎樣應用生物技術,將是每個現代人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當然即使人們應用生物技術的初衷是好的,某些生物技術也存在著安全性和社會倫理問題。這些問題將會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物技術的成熟繼續被人們關注,人們會不斷嘗試著回答這些問題,如果同學們感興趣的話,可以在這些領域里展示你的才華,將來解決這些難題的重任就落在你們的肩上了!設計思想通過激烈的辯論使達學生到了互相學習,學會傾聽和理清自己思路的目的,同時還訓練了思維的嚴謹性、語言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的過程;通過交流、思辨,去偽存真,從而認清事物的本來面目。活動三:自我評價,盤點收獲請同學們在小組內經過討論共同完成教材p81的思考題,并在全班交流。然后完成下面的“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注:在你選擇的“優、良、可”欄中畫“√”。學生自我評價后教師再進行激勵性評價。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