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2化學合成材料【教學目標】1.會區別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了解有機化合物和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特點。2.知道有機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性能與用途。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重點和難點:】1.會區別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了解有機化合物和有機高分子化合物的特點。2.知道有機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性能與用途。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教學方法】交流討論,自主學習、講解【教學設計】情境引入: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等,它們有哪些性質呢?二、預習檢測:1、化合物主要有 和 兩大類。有機化合物都含有 元素,此外,還可能含有 等元素。有機化合物簡稱 。2、塑料根據其受熱時性質不同,可分為________塑料和________塑料.3、有機合成材料包括 、 、 三大類。三、新知新解: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自主探究 導入新課 指導學生填寫教材的“活動與探究”中的表格;并利用實物投影學生的答案,引導學生根據表格內容比較和討論。 認真填寫表格中有關化合物的化學式、組成元素、相對分子質量,并進行比較和討論,得出討論(1)的結論:這些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和氫元素;討論(2)的結論:甲烷、乙醇、葡萄糖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小,而淀粉和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大。 該“活動與探究”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著手,首先讓學生填寫表格,然后比較、討論,自主歸納得出結論,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閱讀討論 歸納小結 〈指導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依次出示下列問題:1.化合物分哪兩大類?它們有什么區別?2.C、CO、CO2、CaCO3等是有機物嗎?為什么?3.為什么有機物的數目異常龐大? 仔細閱讀課本積極討論、思考并回答有關問題:有機物和無機物,主要區別是看組成上是否含碳元素。C是單質,其余化合物具有無機物的特點。由于有機物中原子之間的結合方式不同,所以形成了數目龐大的有機物,并且有機物結構不同,性質也就不同。 肯定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這部分內容沒有太大難度,可讓學生自主歸納總結。自 然 過 渡 指 導 閱 讀 〈過渡〉有些有機物的相對分子質量較大,通常稱它們為有機高分子,用有機高分子制成的材料稱為有機高分子材料,它又分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和有機合成材料,合成材料的用途很廣,下面一起來研究:二、有機合成材料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依次出示下列問題:舉例說明什么是天然有機高分子材料?什么是合成材料?有機高分子化合物是怎樣形成的?鏈狀和網狀有什么區別? 認真聆聽仔細閱讀教材的文字材料,塑料制品應用范圍比例圖,分子模型圖等,根據問題思考并踴躍發言。 通過比較相對分子質量的大小,自然地從第一部分過渡到第二部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認識圖、理解圖的能力,討 論 交 流 〈指導討論〉1.指導討論教材的“討論”欄目。2.舉出常見塑料的名稱和用途?〈投影〉實物投影一張服裝標簽,讓學生討論各標記的含義,特別是纖維的種類,引導學生討論和舉例說明天然纖維和合成纖維各有什么性能?洗滌熨燙時的注意事項。 由教材上的插圖或課前收集的各種塑料制品,分別說明它們的用途。觀看投影,根據生活經驗和書本知識,進行討論并回答 進一步培養學生建立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物質用途的基本觀念。塑料、纖維是學生熟悉的生活用品,讓學生把生活經驗和剛學的書本知識融合在一起,體現了化學對人類生活的重要。討論交流 合成橡膠。〈指導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文字和有關合成橡膠用途的插圖,并介紹合成橡膠與天然橡膠比較,具有的優良性能。 認真聽題思考并回答仔細閱讀教材和插圖,認真聆聽老師講解 由回憶舊知識引入課題,不僅鞏固了舊知識又體現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投 影 展 示 評 判 討 論 〈指導閱讀〉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文字和有關塑料等的插圖。〈投影〉學生課前調查的有關“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這類污染的建議,讓學生評判是否合理?〈展示〉展示學生收集的標有“塑料包裝制品回收標志”的塑料制品,請學生討論回答各標記的含義。〈投影〉投影學生從網上下載的合成材料(如:新型塑料)發展的新成就。例如:淀粉塑料、導電塑料、塑料回收等圖片。 仔細閱讀教材和插圖,劃出重點。觀看投影和展示并積極評判、討論,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投影出來,很興奮。 課前由學生收集資料,課上組織學生展示討論,學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投影出來,很興奮,學習的積極性高漲。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展 開 辯 論 投 影 小 結 〈組織辯論〉將學生分成甲(正方)、乙(反方)二大組,正方的論點是“塑料的利”,反方的論點是“塑料的弊”。挑選二位支持人以及雙方的組長,課前進行指導。辯論過程中組織好紀律,有時作一些指導。〈投影〉多媒體投影“白色污染”的危害以及新型合成材料的圖片。最后,呼吁大家珍惜資源、愛護環境、合理使用化學物質。 甲、乙雙方面對面展開辯論,課堂氣氛達到高潮,學生爭著表現自己。 通過辯論和觀看投影,學生意識到學習化學、愛護環境的重要。 將辯論引入課堂,是一種開放式教學的嘗試,它體現了新課程理念。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使學生樹立辨證地看問題。樹立學好化學的決心。四、隨堂練習: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質,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A.羊毛 B.棉線 C.尼龍繩 D.真絲巾2.現有下列物質:①木炭 ②甲烷 ③乙醇 ④二氧化碳 ⑤硫 其中屬于有機化合物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③⑤3.下列產品所用的塑料,具有熱固性的是( )A.塑料盆 B.雨衣 C.食品袋 D.浴帽4.下列各組物質的名稱指的不是同種物質的是( )A.滌綸(的確良) B.錦綸(尼龍) C.腈綸(人造羊毛) D.合成纖維(棉纖維)5.某有機物由兩種元素組成,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3∶1,原子個數比為1∶4,則兩種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比為( )A.4∶3 B.3∶4 C.12∶1 D.1∶126.“白色污染”在某些城市屢禁不止,所謂“白色污染”是指( )A.工廠煙囪冒出的白色煙塵B.建筑工地中的白色廢棄物C.聚乙烯白色塑料垃圾D.石灰窯產生的白色粉塵【課堂小結】:本課題學習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的區別,主要介紹了常見的塑料、合成纖維和合成橡膠的性能和用途,以及一些新型有機合成材料。目的是使學生充分認識化學與生活、生產的密切聯系,以及材料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同時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徑和方法,以培養學生關注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板書設計】1.有機物和無機物,主要區別是看組成上是否含碳元素。2.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具有的優良性能。3.“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這類污染的建議。參考答案預習檢測:1、有機化合物 無機化合物 碳 氫、氧、氮、氯等 有機物2、熱固性 熱塑性3、塑料 合成纖維 合成橡膠隨堂練習:1.C 2.B 3.A 4.D 5.C 6.C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