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渠口小學湘科版三年級下冊各單元知識點班級: 姓名:第一單元 控制溶解1. 有些物質在水里能溶解, 有些物質在水里很難溶解。2. 溶解的快慢與溫度高低、 是否攪拌、 顆粒大小等因素有關。 大多數物質在水的溫度越高時, 溶解越快; 進行攪拌時, 溶解越快; 顆粒越小時,溶解越快。3.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不同的物質的量是不一樣的。在 20℃時,100 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36克食鹽。在20℃時,100 毫升水里最多能溶解 204克白糖。4. 多余的鹽粒, 一直留在水中, 不再溶解了。 這個現象叫做飽和。5. 在本單元的學習中, 我們經歷了控制單個變量進行對比實驗的科學探究過程。 對比實驗要遵循只有一個條件( 即要對比的因素) 不同的規則,因為如果實驗中有幾個不同的條件, 就比較不出到底是哪個因素影響了實驗結果。如在做“攪拌會影響溶解的快慢嗎” 的實驗時, 對比的因素是攪拌對溶解的快慢的影響, 即不同條件是攪拌與不攪拌, 所以要準備兩份同樣多的食鹽、 兩杯一樣多且溫度相同的水, 實驗時要將兩份食鹽同時放入兩杯水中。6. 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物質的量,會受到溫度的影。比如在10℃時 100毫升水中最多可以溶解 202克白糖, 但是在 20℃時, 100 毫升水里則可以溶解 204克白糖。所以在 100毫升水里溶解 202克白糖時形成的溶液,在 10℃時是飽和的, 但是在 20℃時則是不飽和的。第二單元 水的三態變化1. 水有氣態的水蒸氣、 液態的水和固態的冰、雪三種形態,它們都是水。 水結冰后體積會膨脹。 加熱或冷卻時物體的體積會發生變化; 加熱或冷卻也可以改變某些物質的狀態。2. 水在通常情況下,會在水的表面從液態轉化為氣態的水蒸氣“跑” 到空中, 這種現象叫做蒸發。3. 水蒸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4. 加快空氣的流動、加大蒸發的面積、提高溫度、干燥的環境都可以加速水的蒸發。5. 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叫凝結。6. 將水加熱到一定溫度(通常是 100℃) , 水中會產生大量的氣泡, 水會劇烈地翻騰起來,水迅速地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中, 這種現象叫作沸騰。7. 當溫度降低到 0℃以下時,水會結冰;當溫度上升到 0℃以上時, 冰會融化成水。8. 云、霧、雨、露都是地表的水分蒸發就能成水蒸氣,在不同的環境下遇冷形成的。云是在高空形成,云遇冷則會下雨,霧和露形成則是靠近地面,這些都是常見的自然現象。 生活中還有很多凝結現象。9. 燒杯用火加熱必須隔著石棉網。第三單元 天氣觀測1.用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 攝氏度( )是溫度的一種單位。 空氣的溫度簡稱氣溫, 用來測量氣溫的溫度計叫氣溫計。 使用氣溫計測量溫度進要在避免太陽直射, 且距地面 1.5 米高的位置進行。2.氣象站的溫度計是放在百葉箱里來測氣。我們這里的氣溫是14時 (下午兩點)最高。3.竺可楨是我國著名的氣象學家,他寫出《物候學》一書。4.云的觀察分為云量和云狀兩個方面。 根據云量把天氣分為晴天、少云、多云、陰天。云有卷云、積云、層云三種主要形態。5.云是大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它們飄浮在空中。 這些水最終又以雨、雪、雹等形式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形成降水。6.雨量筒是測量雨量的儀器,雨量筒要放在離地面稍高處的位置。7.雨量等級是一定時間內下雨的多少, 它可以分為小雨、 中雨、 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幾個等級。如24小時的雨量小于10 毫米是小雨,10~25 毫米是中雨,25~50 毫米是大雨,50~100 毫米是暴雨,100~250 毫米是大暴雨,大于 250 毫米是特大暴雨。8.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 風向標所指的方向就是風吹來的方向。 當風向標的箭頭指東時, 表示刮東風, 紅旗向西北飄, 此時刮東南風; 炊煙從西南飄過來, 表示刮西南風。9.風力是指風的大小,我們現在把風力通常分為13 個等級,就是 0~12級,其中,12級風最大。我們當地的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左右。風級歌:0級煙柱直沖天, 1 級青煙隨風偏, 2 級輕風吹臉面,3 級葉動紅旗展, 4 級風吹飛紙片, 5 級帶葉小樹搖,6 級舉傘步行艱, 7 級迎風走不便, 8 級風吹樹枝斷,9 級屋頂飛瓦片, 10 級拔樹又倒屋, 11、12 陸上很少見。10.天氣諺語是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觀察天氣現象的總結。 東漢哲學家王充在《論衡》 中就有天氣諺語的記載。 天氣諺語可以分為四類:看云識天氣( 天上鉤鉤云, 地上雨淋淋; 瓦塊云, 曬煞人) ;看風識天氣( 南風吹到底, 北風來還禮; 雨后刮東風, 未來雨不停) ;看光識天氣(東虹日頭西虹雨; 早霞不出門, 晚霞行千里);看物象識天氣(燕子高飛晴無云、 燕子低飛雨來到; 螞蟻搬家蛇過道, 必定大雨到) 。11.氣象臺的氣象探測設備有氣象衛星、氣象雷達、探空氣球、海洋氣象監測船、 地面氣象觀測站。12. 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 。2022年3月23 日是第 62 個世界氣象日 。13.天氣預報讓我們對一些氣象災害有了更多的預警。14.氣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區多年時段的天氣平均狀況。如湖南一年四季分明,云南卻四季如春。我們當地的氣候是一年四季分明。第四單元 植物的秘密1.植物的“身體” 一般由根、 莖、 葉、 花、 果實、 種子六種器官構成。2.番茄的種子在它的果實里, 狗尾巴草也有花這個器官。3.植物的根按形態可以分為直根(如白菜)和須根(如蔥子)。4.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和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養分等作用。5.常見的變態根有肉質根( 如胡蘿卜) 、 塊根( 如甘薯) 、 支柱根( 如玉米)。6.植物的莖形態多樣, 莖上有節, 節上生有葉和芽。 莖可分為直立莖、 纏繞莖、匍匐莖、攀緣莖等。 馬鈴薯也是植物的莖, 屬變態莖。7.植物的莖有支撐植物的“身體” 和運輸水分的功能。8.不同植物的葉子,顏色、形狀、大小是不同的。9.葉在莖上排列的方式叫葉序。葉序有對生、互生、輪生、簇生等; 不同葉序的植物都是彼此交錯、 互不遮擋的方式接受更多陽光, 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10.浮水植物王蓮有“水中花王” 之稱, 它的圓形葉片直徑可達 1~2.5 米,葉子漂浮在水面上, 即使一個重 35 千克的人坐在上面, 也不會掉下來。11.變態葉是由于功能改變引起的形態和結構變化的葉, 是一種可以穩定遺傳的變異。 在植物的各種器官中, 葉的可塑性最大, 發生的變態最多。 主要類型有:鱗葉( 如洋蔥、 百合) 、 葉刺( 如仙人掌的刺) 、 葉卷須( 如豌豆的卷須) 。第五單元 植物的一生1.不同植物的種子, 形狀、大小、顏色、氣味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2.植物的種子由種皮和胚構成, 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軸和子葉。3.種子萌發需要一定的條件: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空氣。種子萌發與是否有陽光無關。4.間苗又稱疏苗。 通過間苗, 可以為小苗提供充裕的空間、 水分、 光照等盡可能好的生長條件。5.毛竹又名楠竹, 是世界上生長速率最快的植物。6.植物的花要經歷花開花謝的過程,花調謝后結果。7.花是由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等構成的。(花的最外一輪葉狀構造稱為花萼,花萼包在花蕾外面,起保護作用)花存在的目的是完成植物繁殖的關鍵環節——傳粉受精。8.果實的作用:很多果實可以食用;果實儲存了大量的營養物質,為種子發育提供營養;果實可以保護種子,還還可以幫助種子傳播。9.根、莖、葉作為營養器官,花、果實和種子作為繁殖器官,互為存在條件,實現各自功能,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物種繁衍。10.果實是花的一部分發育而成的,果實中有種子。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種,除了種子外,還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莖或葉來繁殖后代。如番薯用根繁殖、 月季、柳樹用莖繁殖、落地生根用葉繁殖。11.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壽命。12.油菜的一生要經歷種子、 萌發、 幼苗、 開花、 結果、 死亡的過程。第六單元 材料的發展1. 常見衣服的材料有棉、絲綢、毛、合成纖維等。2. 衣料不同,其具有的性能、主要用途也不同。從透氣性比:絲綢最好, 棉布第二,毛料第三,合成纖維最差。從耐磨性比:合成纖維最好,毛料第二,棉布第三,絲綢最差。從滲水性比:絲綢最好,棉布第二,毛料第三,合成纖維最差。從保暖性比:毛料最好,棉布第二,絲綢第三,合成纖維最差。3. 我們周圍常見的材料有木頭、纖維、紙、玻璃、鋼鐵、塑料、橡膠等。 建筑材料有鋼材、混凝土、木材等。4. 不同的住房建筑材料有不同的性能,不同的性能決定了不同的用途。5. 人們為了滿足各自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6. 我們的周圍存在著許多不同種類的材料。材料分為天然材料(如棉花)和人造材料(如鋼鐵),人們把像棉花這樣,直接來自大自然的材料叫做天然材料);像鋼鐵這樣,由人類制造的材料叫做人造材料。7. 在常見的材料中,如煤、棉花、木材是天然材料,塑料 、玻璃、桌凳是人造材料。8. 利用納米材料,人們可以開發出具有高性能(高強度、耐高溫)、高功能(滲濕防水性、抗靜電性及導電性、抗菌性等)的新型化學纖維,由此制成的多功能、高附加值的功能性納米衣料,具有抗菌、抗靜電,紅外、紫外光吸收等功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