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植物的基本類群——藻類、苔蘚一、教學目標(一) 知識與技能1.說出植物基本類群的名稱。2.概述藻類、苔蘚植物的形體特征和生活環境。3.說出藻類植物、苔蘚植物對生物圈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4.關注藻類、苔蘚植物的生存狀況。(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列表比較,學會運用比較法,討論不同植物類群的結構和進化趨勢。(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我國珍稀植物種類的了解,感受到祖國擁有豐富的珍稀植物資源,激發保護植物的多樣性的責任感。2.關注生物圈中各種綠色植物及其生存狀況,形成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觀點。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藻類、苔蘚植物的生活環境、特征。難點:藻類、苔蘚類植物與人類的關系。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微視頻、衣藻模型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說明引入 1.展示不同植物圖片,請學生辨識。你們知道植物的作用有哪些嗎?(防風固沙、凈化空氣、釋放氧氣,說明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大部分植物具有葉綠素等光合色素,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自養類型。特備強調“自養”的概念。) 2.你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植物? 3.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植物有多少種?中國地形條件復雜,自然資源也是極其豐富,被譽為“園林之母”,你知道我國有哪些珍稀植物嗎?(簡要介紹P2“你知道嗎”內容) 這些植物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生活在水中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喜陽有的喜陰,那我們該如何去認識和了解它們呢?能否給他們分分類呢?分類的方法有很多,我們的植物學家根據它們的形態結構將其分為四大類,分別是?這些綠色植物構成了絢麗多彩的植物界,也正是它們養育了地球上的其他生物。(學生回答) 植物為歷史上很多的文人墨客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今天我們將從他們生活環境、結構特點,以及和人類的關系上進行學習。 學生觀察。 學生回答。 學生朗讀。 分別指的是藻類、苔蘚植物。 熟悉的詩歌引入,樹立關注自然,關注身邊植物的情感。一、藻類植物 1.講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天來了,江水和湖水都泛起了綠色,這是因為春天氣溫升高,水中的藻類植物開始大量繁殖。 你們印象中一株完整的植物體包含哪些結構? 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含有你們所說的這些結構呢? 2.請觀察這個衣藻模型,這個植物是否具有你們所說的根莖葉哪些結構呢?介紹衣藻的結構:鞭毛起游動作用;指著“眼點”的位置問學生是什么?(可能回答眼睛)解釋眼點僅僅起到感受光信號的作用,不是眼睛。既然是植物細胞,那跟動物細胞相比,它有哪些不同?有什么?從而介紹細胞核、葉綠體、細胞壁結構。 3.水棉(觀察課本圖片:多細胞) 4.海帶(介紹清楚“固著器”為什么不是“根”) 請學生歸納藻類植物的共同特征(生活環境、形態結構、繁殖方式)。 思考:藻類植物在生物圈中起什么作用?(這里面主要是與人類的關系。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也與人有關。) 3.藻類越多越好嗎? 由于單細胞藻類的生長周期較短,藻類的大量繁殖后,很快就會死亡。就會造成遺體在水中堆積。產生許多有毒的物質,使水質惡化,造成魚類等水生動物的大量死亡。這種現象發生在海水中叫赤潮,在淡水中叫水華。 思考 思考并回答 觀看、 思考、 歸納、 歸納藻類的作用 通過古詩營造教學情境,引出藻類植物類群,借助視頻,思考藻類植物的主要特征。二、苔蘚植物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描寫的是哪一類植物? 2.你們平時在那些地方看到過苔蘚植物?(注意和青苔的區別) 3.苔蘚植一共分為兩類,大家可以看課本P5的兩幅插圖,發現它們各自具有怎樣的特征?(一類是扁平葉狀體,叫做“苔”;一類是直立,就做“蘚”。)與藻類植物比較,它有哪些主要區別呢? 4.為什么苔蘚植物都比較矮小且只能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 歸納苔蘚植物的主要特征。 5.苔蘚植物葉片很薄,能作為指示植物監測空氣污染。還有那些作用? 觀看、思考、歸納。 分析苔蘚植物能監測空氣污染的原因。小結1 以上兩類植物,主要以孢子繁殖后代,因此稱為孢子植物,而在自然界中,以種子來繁殖后代的種子植物,是最高等、最繁茂的一個類群。我們下節課再進一步學習。 學生聆聽 總結本節所學,加深印象。作業 1.查閱資料,了解“赤潮”和“水華”。 2.尋找苔蘚植物。 練習冊 學以致用,認一認身邊的植物。五、板書第四章 生物的類群第1節 植物一、植物的基本類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