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1)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2)知道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和聯系;(3)能判斷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質的變化2. 過程與方法(1)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的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2)能主動與他人交流、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生活中物質變化的分析,體會化學就在你我身邊;(2)通過觀察和實驗,增強學生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化學的興趣;(3)體會觀察和思考是學習化學的基本素養之一。二、學情分析初三學生剛學化學,作為啟蒙階段的學習,本節課直接影響學生今后化學學習的興趣和深度。雖然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學科學中接觸過很多物質變化的實例,卻沒對其變化進行具體分類,更沒有思考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區別,對變化的本質沒有根本的認識。三、重點和難點重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和區別。難點: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判斷。四、教學方法多媒體展示、實驗探究、啟發、講授五、教學過程主導活動 主體活動 設計意圖【視頻導入】通過兒子在煮雞蛋過程中“藍色火苗竄出”、“鍋蓋跳舞并在上方形成團團白霧”、“雞蛋破裂”、“鍋中開紅花”等現象,引出本節物質的性質和變化的學習。 觀看、傾聽、興趣點被激發、注意力被調入課堂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齊讀教學目標】 觀看、齊讀 有針對的進行學習。【過渡】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請大家來觀察幾個實驗。注意觀察變化前、變化中、變化后物質顏色、狀態。【演示實驗】1.[實驗1-1]水的沸騰(1)把盛有少量水的試管夾在鐵架臺上。(2)在試管底部小心加熱至水沸騰。(3)把一塊潔凈的玻璃片移近試管口,觀察現象。2.[實驗1-2]膽礬的粉碎(1)取少量膽礬放在研缽中。(2)用研杵把膽礬研碎,觀察現象。提問: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以上兩個實驗在變化過程中只是形狀或狀態發生了變化,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像這種變化叫做物理變化。3.[實驗1-3]膽礬溶于水后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1)向試管中加入少量配制好的膽礬溶液。(2)向其中滴入氫氧化鈉溶液,觀察試管中發生的變化。4.[實驗1-4]大理石與稀鹽酸反應(1)將少量的石灰石放入干燥的試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稀鹽酸。(2)用配有玻璃彎管的橡皮塞塞在試管口,使彎管的另一端伸入裝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里,觀察現象。提問: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這兩個變化都有新的物質生成,這種變化叫做化學變化。 傾聽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并及時記錄板書:一、物質的變化1.概念: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2.特征:沒有其他物質生成,只是形狀、狀態(氣態、液體、固體)的變化。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并及時記錄板書:二、化學變化1.概念: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又叫化學反應)2.特征:①有新物質生成,常表現為顏色改變、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隨能量變化,常表現為吸熱、放熱、發光等。 引起注意、指導學生觀察。體會實驗是學習化學的一種方法。通過觀察實驗現象,體驗觀察、描述實驗現象的方法。讓學生在觀察與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中,培養科學觀察、規范表達和分析歸納的能力和實事求是、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學生實驗探究】第一小組實驗方案步驟1:將蛋殼掰碎。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步驟2:(1)碎蛋殼放入小燒杯中。(2)向裝有蛋殼的小燒杯中,加入注射器中的白醋。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第二小組實驗方案:步驟1:將注射器中的白醋注入小燒杯,用手扇動,聞氣味。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步驟2:向步驟1裝有白醋的燒杯中,加入紫色的甘藍汁,觀察現象,及時記錄。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第三小組實驗方案步驟1:用藥匙取一平藥匙食鹽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玻璃棒攪拌,玻璃棒不碰燒杯內壁,讓食鹽全部溶解。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步驟2:向步驟1裝有食鹽溶液的小燒杯中,滴入幾滴硝酸銀溶液,觀察現象,及時記錄。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第四小組實驗方案步驟1:用藥匙取一平藥匙蘇打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玻璃棒攪拌,玻璃棒不碰燒杯內壁,讓蘇打全部溶解。觀察,及時記錄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步驟2:向步驟1裝有蘇打溶液的燒杯中,加入注射器中的白醋,觀察現象,及時記錄。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第五小組實驗方案步驟1:用藥匙取一平藥匙蘇打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玻璃棒攪拌,玻璃棒不碰燒杯內壁,讓蘇打全部溶解。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步驟2:向步驟1裝有蘇打溶液的小燒杯中,加入紫色的甘藍汁,觀察現象,及時記錄。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第六小組實驗方案步驟1:用藥匙取一平藥匙蘇打放入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用玻璃棒攪拌,玻璃棒不碰燒杯內壁,讓蘇打全部溶解。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步驟2:向步驟1裝有蘇打溶液的小燒杯中,加入幾滴氯化鋇溶液,觀察現象,及時記錄。變化前的物質變化時發生的現象變化后的物質變化后有無新物質生成 實驗、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結果、及時記錄實驗,觀察掰蛋殼時的現象和蛋殼中加入白醋時的現象,思考分析過程中有無新物質生成,并判斷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實驗、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結果、及時記錄實驗,聞白醋的氣味和向白醋中加入紫色甘藍汁時的現象,思考分析過程中有無新物質生成,并判斷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實驗、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結果、及時記錄實驗,觀察食鹽溶于水時的現象和向實驗溶液中加入硝酸銀溶液時的現象,思考分析過程中有無新物質生成,并判斷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實驗、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結果、及時記錄實驗,觀察蘇打溶于水時的現象和蘇打溶液中加入白醋時的現象,思考分析過程中有無新物質生成,并判斷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實驗、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結果、及時記錄實驗,觀察蘇打溶于水時的現象和蘇打溶液中加入紫色的甘藍汁時的現象,思考分析過程中有無新物質生成,并判斷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實驗、觀察、分析、討論、交流結果、及時記錄實驗,觀察蘇打溶于水時的現象和蘇打溶液中加入氯化鋇溶液時的現象,思考分析過程中有無新物質生成,并判斷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學生探究,激發學化學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钴S課堂氣氛,體會身邊的化學。初步應用觀察、實驗的方法學化學。引導學生,通過實驗獲得事實,并進行分析歸納。盡可能多給學生提供動手和清楚觀察事實的機會,拉近學生與化學的距離,培養小組合作能力。讓學生在觀察、實驗和討論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小組匯報】 要求六個小組匯報中要包括藥品、操作、現象和結論。 小組討論并交流實驗結果。 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和表述能力。【實例交流】 學生列舉生活中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例子,師生一起對典型實例分析。 思考、舉例、回答、分析 運用知識點,分析身邊的現象。【總結】先和同學們一起將本節知識結成知識網絡,并對導入中兒子在煮雞蛋過程中“藍色火苗竄出”、“鍋蓋跳舞并在上方形成團團白霧”、“雞蛋破裂”、“鍋中開紅花”等現象,進行解釋,并分析各是哪種變化。 思考、歸納、總結 用不同形式呈現知識點,更有助于學生的記憶和學習。【跟蹤練習】見多媒體。 思考、分析、回答 鞏固提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