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3 元素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元素的概念,將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識統一起來;2.了解元素符號所表示的意義,學會元素符號的正確寫法,逐步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3.初步認識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工具,能根據原子序數,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關該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過程與方法:1.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獲取信息;2.學習運用尋找規律性和特殊性的方法處理信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 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物質觀,增進對物質的宏觀組成與微觀結構的認;2. 發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元素的概念、元素符號的書寫和意義。 難點:元素的概念。三、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設問】金剛石和石墨是同種元素,提出什么是元素的疑問?【投影】三種不同碳原子的結構,找相同點和不同點1.三種碳原子的核電荷數、質子數、中子數、核外電子數及相對原子質量間的關系。2. 觀察:表格中的質子數或核電荷數,你有什么新發現?3. 這些碳原子都屬于碳元素,你能總結出元素的定義嗎? 思考,作答。觀看,議論。學生討論:都是碳原子,他們的質子數一樣都為6,中子數不同; 學生討論,歸納。 從生活入手,激起學生的興趣,同時埋下一個伏筆。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溫故而知新”。引導學生觀察、比較,為形成元素概念打下基礎。【展示】1.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同一類原子的總稱。 學生理解,記憶。【提問】區分碳元素和氧元素關鍵看什么?【總結、投影】不同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是:核電荷數(或質子數)不同。 歸納:質子數不同 通過比較,進一步理解概念的內涵,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總結、歸納能力。【討論】原子得失電子后形成離子,元素種類是否發生改變? 討論,畫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 通過分析,學會辨析概念【提問】元素和原子又有什么不同呢?【投影】元素:宏觀概念,只講種類,不講個數原子:微觀概念,既講種類,又講個數 學生討論、歸納 加深對元素概念的理解。【練一練】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請改正。1.水是由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組成。2.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3.水分子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4.水是由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學生思考、作答。 加深對“元素只講種類,不講個數”的認識,同時為下面總結物質、元素、原子、分子間的相互關系做好準備。【說一說】請用關系圖表示出物質、分子、原子之間的關系。 學生結合上述4題總結。 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投影】2.物質、元素、分子、原子之間的關系 學生理解,記憶。 及時鞏固前面的知識,使知識網絡化,條理化,清晰化。【小結】元素組成物質,元素有什么不同?通過舉例說明不同物質由不同元素組成,同種元素可組成多種物質。 學生理解【討論】化學變化中,元素是否發生改變?【展示】化學反應前后,原子不變,元素種類不變。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過渡】外國人可能不認識漢字,所以要使用統一的符號。【提問】閱讀課本,回答下列問題:1.元素符號采用的是 文。2.元素符號書寫的原則是什么? 閱讀課本61頁回答:拉丁文,一大二小。 通過漫畫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投影】元素符號的意義:H:氫元素;一個氫原子思考:O表示什么?2O呢?【講解】特殊元素符號可以表示物質 學生聆聽、理解。學生思考、理解。 對知識進行深化理解。【過渡】自然界中的100多種元素如何分類?【投影】按照元素名稱的偏旁規律呈現出部分元素名稱。3.元素的分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固態、液態、氣態)、稀有氣體元素。 學生觀察、按偏旁找出規律。 在已有的語言知識基礎上,讓學生尋找規律,自主學習。(問)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們有那些收獲?跟大家說一說。(對學生的歸納進行評價,適時糾正、補充、表揚與鼓勵。) 以小組討論的方式對本課題進行歸納小結,然后各組派代表發言。 培養學生的歸納、表達能力。板書設計:課題3 元素元素定義: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核內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物質、元素、分子、原子之間的關系:3. 元素的分類:二、元素符號1.元素符號的書寫原則:2.元素符號的意義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