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生物第四單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三章 人體的呼吸第二節 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教學目標:能夠說出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能夠描述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過程。教學重點、難點能夠描述肺與外界氣體交換的過程。教學準備胸廓模擬裝置教學過程引入1、 閱讀課本P45“想一想,議一議”。問題:與吸入的空氣相比較,呼出的氣體成分發生了什么變化?含量增加的氣體從哪里來?含量減少的氣體又到哪里去了?2、展示教學目標(略)二、教學新課(一)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1、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1)位置:它位于胸腔內(2)組成:左右各一個,左肺有兩葉,右肺有三葉。(3)有節奏的自主吸氣和呼氣,一分鐘大約呼吸16次。2、學生自己感受呼吸時胸部的變化(1)引導學生將雙手按在胸部兩側感受。深吸一口氣,可以感覺到肋骨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擴大;再深深的呼氣,你可以感覺的肋骨在向下向內運動,胸廓縮小。(2)提示:你所感覺到的胸廓的擴展和收縮,是肋骨間的肌肉收縮和舒張的結果。3、胸廓容積的變化,還與膈的運動有關。膈的位置:胸腔的底部,腹腔的頂部。(1)演示實驗,課本P46,教師演示。(2)討論①氣球在什么情況下脹大?在什么情況下回縮?(手將橡皮膜向上推時氣球回縮,放松橡皮膜時氣球脹大。)②如果氣球破損了,或者罩口密封不嚴,結果會怎樣?(不論向上推或放松橡皮膜,裝置內的氣球都不會有明顯的變化。)結論:吸氣時,膈肌收縮,膈頂部下降,使胸廓上下徑增大;呼氣正好相反,膈肌舒張,膈底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徑縮小。4、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結論)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收縮,肺內氣壓比外界低,外部氣體被壓入肺;呼氣正好相反,肋間肌和膈肌舒張,肺內氣壓比外界高,氣體被壓出肺。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由前面材料我們知道,吸入氣體與呼出氣體成分明顯不同:呼出的氣體與吸入的空氣比較,氧氣明顯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這種變化是怎樣發生的呢?吸入的氣體順著支氣管在肺里各級分支,到達支氣管最細的分支末端形成的肺泡。(展示“肺泡與血液之間的交換示意圖”)肺泡:肺泡壁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2)肺泡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也是由一層扁平的上皮細胞構成。由肺泡壁和肺泡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的特點,使發生在肺內的氣體交換更容易。肺泡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過這些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后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技能訓練測量肺活量,這個可以在體育課上完成。三、課堂小結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吸氣時,肋間肌和膈肌收縮,肺內氣壓比外界低,外部氣體被壓入肺;呼氣正好相反,肋間肌和膈肌舒張,肺內氣壓比外界高,氣體被壓出肺。2、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肺泡中的氧氣透過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進入血液;同時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過這些毛細血管壁和肺泡壁進入肺泡,然后隨著呼氣的過程排出體外。課堂練習肺富有彈性,當 和 收縮使得胸腔容積增大時,肺便 ,肺內氣壓相應 ,于是外界氣體就被吸入。當 和 舒張使得胸腔容積縮小時,肺便 ,肺內氣壓相應 ,于是肺內氣體就被呼出。人體呼出的氣體與空氣比較,在成分上的變化是( )氧氣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減少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減少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氣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在醫院做胸部彩超檢查時,醫生要求你吸氣后閉氣不動,吸氣過程中你的肋骨和胸廓的運動方式( )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擴張肋骨向上向外運動,胸廓收縮C、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胸廓擴張D、肋骨向下向內運動,胸廓收縮五、課后思考氣體在肺泡處進行了交換,氧順利進入了血液,那么氧最后是在細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