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舟山第一初級中學2012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階段性測試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次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C B A B C C C B A題次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C C A C A B D C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其中,21題9分,22題11分,23題8分,24題10分,25題10分,26題共12分)21、9分(1)、(4分) 錯誤:英國 改正:意大利錯誤:葡萄牙 改正:西班牙錯誤:太平洋 改正:大西洋錯誤:亞洲 改正:美洲(2)、鄭和(1分);理由:因為鄭和下西洋比歐洲航海家遠航早半個多世紀(1分),他是世界上最早進行遠航的航海家(1分)。(3)、都加強地區間的聯系(1分),促進各地區經濟文化交流(1分)。22、11分(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2分);君主立憲制(2分)(2)、華盛頓(1分);推翻英國殖民統治實現國家獨立;建立共和政體;促進資本主義發展;(寫出兩點給2分)(3)法國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2分)(4)自由、民主、平等(2分)23、8分(1)、A(1分)、C(1分)(2)、經濟上:英國經濟上正在進行工業革命,工業是經濟的主體(1分)中國農業仍是經濟的主體,男耕女織仍是當時絕大多數中國農民基本的生產和生活方式(1分)政治上:英國建立資本主義民主制度(1分)中國專制皇權達到了頂峰(1分)外交政策上:開辟新航路,進行海外貿易和海外殖民擴張(1分)中國實行閉關鎖國(1分)24、(10分)(1)“既占上海”:1842年簽訂《中英南京條約》開放上海為通商口岸(2分);《中英南京條約》簽定后,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1分),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分)。(2)“又割臺灣” 1895年簽訂《馬關條約》將臺灣割給日本(2分);《馬關條約》的簽定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2分)。(3)指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或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1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分)。25、10分(1)原因:鴉片戰爭失敗認識到西方科學技術的先進性。(1分)對策:洋務運動(1分)原因:甲午中日戰爭的失敗,認識到僅僅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是救不了中國的(1分)對策:戊戌變法或者維新變法(1分)(2)、辛亥革命(1分)評價:從正反兩個方面評價即可: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2分),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1分)。但是由于革命力量不夠強大,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派被迫向北洋軍閥首領袁世凱妥協,并沒有徹底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2分)26、12分(1)工業革命;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蒸汽時代(4分)(2)深度: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9世紀的電磁學和熱力學這兩門新興科學物化的技術成果;(1分)廣度:第二次工業革命遍及一切與功、電、磁、熱、光相關的技術領域(1分);電燈、汽車等(2分)。(3)科學在鑄造世界的未來上能起決定性的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一個國家要長久繼續存在就必須推進科學、推廣科學的運用。(2分)(4)國家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加快科技創新。社會的進步,離不開科學等。(2分)舟山第一初級中學2012學年第二學期八年級階段性測試答題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次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題次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非選擇題(本題共6小題,其中,21題9分,22題11分,23題8分,24題10分,25題10分,26題共12分)21、(9分)材料一:以下是某位同學所作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新聞發布會”的文稿,其中有四處知識性的錯誤,請你指出來并加以改正。哥倫布是英國航海家,他一心一意想尋找到東方的新航路。1492年,他得到葡萄牙王室的資助,率領3艘帆船,共87名船員,一直向西航行,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橫渡了太平洋,到達了亞洲的古巴、海底等地。對于人類來說,這是一個關系到世界歷史重大轉折的時刻,從此,新舊大陸之間的隔絕狀態被打開了。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錯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600多年前,他奉著“共享太平之福”的宗旨,率領龐大的船隊,到達過東南亞和非洲東海岸,一路帶動了文明和和平。他可以稱得上是“世界海洋第一人”。(2)材料二中的“世界海洋第一人”指的是誰?說“他”是“世界海洋第一人”的理由是什么?(3分)(3)材料中兩位人物的遠航有什么共同積極意義?(2分)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分)材料一: 人民為自由而戰,尋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榮光,查理的斷首,都鐫刻著“王在議會,法為習慣”的字樣。材料二:獨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堅靈魂深處,為此它不惜與母邦兵戎相見……一位偉大的總統將它從危機中拯救。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將國王推上了斷頭臺,巍峨的凱旋門見證了拿破侖創造的奇跡……這個民族從不畏懼硝煙和戰火的洗禮,因為他們更愛自由和真理。——摘編自《圖說天下》(1)、材料一中“查理的斷首”指的是哪一重大革命 “王在議會,法為習慣”體現了出該國確立了怎樣的政體 (4分)(2)、材料二中帶領美利堅人民實現“獨立和自由”的“偉大的總統”是誰 他有哪些歷史功績 (3分)(3)、什么事件點燃了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從而揭開了這個國家革命的序幕 (2分)(4)上述材料中,三個國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2分)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8分)材料一:乾隆末年,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對外貿易長期出超(出口貨值大于入口貨值)。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西方發生了工業革命,科學技術和生產力加速發展。材料二:明清時期,曾領先世界的中國,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統治者嚴密控制人們思想;而此時,應該立新體質,掃清發展障礙,崛起為世界第一強國……中國逐漸落伍……材料三:英國馬戛爾尼使團來華,提出遣使駐京、開放通商口岸、減少關稅、將舟山附近一海島讓給英國人居住和存貨。乾隆帝以“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拒絕通商請求。乾隆時期還把四個通商口岸減少為廣州一處。(1)材料一反映了乾隆時中國經濟社會的基本情況是( ) ,但當時中國經濟仍以( )為主體(請你從下面的選項中,選出正確的答案,將其代號填在橫線上)(2分)A 經濟繁榮,國力強盛 B發展緩慢,經濟凋敝 C農業 D資本主義工商業(2)綜合三則材料,簡析英國崛起和近代中國落伍的原因。(6分)24、閱讀下列材料:(共10分)“既占上海,又割臺灣,膠州強立埠,國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橫,未有甚于今日者” ——引自《拳匪紀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1)材料中的“既占上海”,是指什么事件?這件事對當時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2)材料中的“又割臺灣”又是指什么事件?這件事對當時中國產生了什么影響?(4分)(3)“膠州強立埠,國土欲瓜分”又是指什么事件?在這一事件發生的期間西方列強對中國發動了什么戰爭?(2分)25、梁啟超在1922年的《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中,把中國人思想逐漸西化的過程分為三期。(10分)第一期,先從……上感覺不足。這種感覺,從鴉片戰爭后漸漸發動到同治年間借了外國兵來平內亂,于是曾國藩、李鴻章一般人,很覺得外國的船堅炮利確是我們所不及,于是福建船政學堂、上海制造局等漸次設立起來。第二期,是從……上感覺不足。自從甲午敗于日本,國內有心人因想到堂堂中國為什么衰敗到這田地,都為的是政制不良,所以拿“變法維新“做一面大旗,在社會上開始運動……第三期,便是從……上感覺不足。第二期從甲午戰役到民國六七年間止,約歷二十年之久覺得我們政治法律等等遠不如人……但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出新制決不可能,漸漸要求人格的覺醒。(1)、產生第一期和第二期的兩種感覺不足分別主要體現在哪里?當時分別采取了什么對策?(4分)(2)第三期中“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件件落空”中的革命是指哪一歷史事件,并對其簡單評價。(6分)26、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材料一: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技術革命,它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全部生產力,比過去一切時代創造的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材料二 無論就其深度還是廣度而言,第二次工業革命都遠遠超過第一次工業革命。就深度而言,第二次工業革命是19世紀的電磁學和熱力學這兩門新興科學物化的技術成果;就廣度而言,第二次工業革命遍及一切與功、電、磁、熱、光相關的技術領域。時至今日,人們仍然時時刻刻地直接感受著它所帶來的恩惠。——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世界歷史》材料三 科學在鑄造世界的未來上能起決定性的作用……沒有科學,現代工業國家就一點也不能存在……一個國家若不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識資源來推進科學,并推廣科學的運用,它就不能長久繼續存在。——英國貝爾納《歷史上的科學》請回答:(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它最先發生在哪個國家;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它使人類進入了什么時代?(4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第二次工業革命就其深度與廣度而言超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具體表現。結合所學知識,任舉2例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至今給我們帶來的“恩惠”。(4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說明科學的作用。(2分)(4)綜合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2分)―――――-―――――――――――――――裝――――――訂――――――線―――――――――――――――――――――――班級: 姓名: 學號: 試場座位號:舟山一初八年級2012—2013學年第二學期歷史與社會及思想品德學科階段性檢測卷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40分)1、有學者在分析某一歷史時間發展的背景時寫道:“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傳播基督教的熱情、對黃金的狂熱追求,掌握大量天文地理知識……”據此可判斷( )A.新航路的開辟 B.第一次世界大戰 C.工業革命的興起 D.資產階級革命2、“……從西班牙向西航行,橫渡大洋,可以到達印度……我在1492年發現印度大陸以及大批島嶼,包括被印第安人稱為的海地……在內。”留下這段遺言的航海家應該是 ( )A.達 伽馬 B.迪亞士 C.哥倫布 D.麥哲倫3、每年的7月4日,美國人民都會載歌載舞,歡度國慶。下列文件中與美國國慶日有直接關系的是 ( )A.《權利法案》 B.《獨立宣言》 C.《人權宣言》 D.《1787年憲法》4、美國資產階級革命與英法兩國資產階級革命不同之處在于( )A.推翻殖民統治,贏得國家獨立B.推翻封建統治,確立君主立憲制C.結束封建專制,確立共和政體D.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民主共和國5、康熙皇帝經過長城時曾做詩:“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說明清初統治者對北方少數民族采取( )A、 防御政策 B、懷柔政策 C、發動戰爭 D、進行分裂6、1851年,現代意義上的首屆世界博覽會在英國倫敦開幕,當時陳列的展品不可能有( )① ② ③ 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7、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而且造就了許多新職業。下列職業人員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網絡管理員—火車司機—汽車售票員B.汽車售票員—火車司機—網絡管理員C.火車司機—汽車售票員—網絡管理員D.汽車售票員—網絡管理員—火車司機8、面對列強的入侵,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中國人民進行了英勇的反抗斗爭。這些斗爭中規模最大的是( )A、臺灣人民抗擊日軍占領 B、黃海戰役C、太平天國運動 D、辛亥革命9、對下列年代尺,解讀最準確的是 ( )1842 1895 1901A.中國近代遭受外來侵略的全過程 B.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程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和瓦解的歷程 D.中國近代化的進程10、“吾國四千年大夢之喚醒,實自甲午戰爭割臺灣,償二百兆始。”下列條約內容與梁啟超所述史實密切相關的是( )A. 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B.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C. 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饑界D. 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1、法國國旗從左自右的藍、白、紅三種顏色分別代表自由、平等、博愛。“自由、平等、博愛”三位一體的政治口號的提出源于 ( )A.《權利法案) B.《人權宣言》 C.《拿破侖法典》 D.《1787年憲法》12、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黃海海戰 ③火燒圓明園④簽訂《辛丑條約》 ⑤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A.①②③⑤④ B.①②⑤③④ C.①③②⑤④ D.①③②④⑤13、19世紀初,蒸汽機在交通運輸業中的運用,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的重大意義是( )A.提高了工人生產的積極性 B.促進工人運動的興起C.迅速擴大了人類活動和交往范圍 D.促進了現代工廠的建立14、中國近代史上:“給中華民族烙上了永遠恥辱的第一次轉折”是( )A.鴉片戰爭 B.甲午中日戰爭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D.日本全面侵華戰爭15、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為民主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下列孫中山沒有直接參與或組織的事件( )A.創立同盟會 B.創立三民主義 C.發動武昌起義 D.創立中華民國16、國家主權神圣不可侵犯,下列史實體現維護國家主權的是( )①清朝雅克薩之戰 ②土爾扈特部回歸 ③《馬關條約》的簽訂 ④香港澳門回歸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17、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的是( )A、林則徐 B、魏源 C、李鴻章 D、嚴復18、“工業革命的新階段”是指工業革命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些“新”主要表現在( )①手工工場的規模越來越大 ②蒸汽機車發明,人們開始大規模修建鐵路 ③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越來越明顯 ④電力在生產和生活中廣泛使用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19、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專制皇權,具體表現在 ( )①廢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權分屬六部 ②讓錦衣衛兼做秘密警察,負責監視、偵察③設立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 ④設置軍機處 ⑤大興文字獄A.①②③④⑤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0、1912年9月3日,孫中山發表演說,指出“我國去年之革命,是種族革命,亦是政治革命”。其中的“革命 ” A、首先爆發于“六朝古都”南京 B、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C、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月考答案.doc 八年級月考試卷.doc 八年級答題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