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熱》主要內容第1課《溫度與水的變化》在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時的溫度是100℃,水結冰時的溫度是0℃。水沸騰后持續加熱,水的溫度會基本不變,保持在100℃。水沸騰時發生的現象是:冒“白氣”、水翻滾、產生大量氣泡。水沸騰后停止加熱,溫度逐漸降低,白氣逐漸減少。第2課《水的蒸發和凝結》(1)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水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又凝結成水的現象,水和水蒸氣的互相變換與溫度有關。水蒸發的現象:濕衣服晾干了、水洼里的水變干了。水凝結的現象:早晨草地上的露珠、剛洗完澡后浴室的玻璃上有水。(2)溫度越高,水蒸發越快。溫度越低,水凝結越快。(3)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加入食鹽后溫度降低,導致小水珠變多。(4)云是水蒸氣受冷形成的小水珠或小冰晶,漂浮在高空;霧是水蒸氣受冷凝結而成的小水珠,漂浮在低空;霜是低空的水蒸氣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雪是高空的水蒸氣在0℃以下受冷形成的小冰晶。第3課《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時,熱量會從高溫物體傳向低溫物體,導致高溫物體溫度下降,低溫物體溫度升高,直至兩個物體溫度相同。第4課《熱在金屬中的傳遞》(1)熱可以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這個過程叫熱傳遞。熱傳遞是一個從熱源中心向四周各個方向逐漸擴散的過程。(2)熱量傳遞方式:熱傳導、熱輻射、熱對流。第5課《熱在水中的傳遞》(1)熱對流:流體各部分之間發生相對運動時,使熱量由高溫物體轉移到低溫物體的過程。(2)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主要是熱對流。取暖器和空調主要的傳熱方式是熱對流。第6課《哪個傳熱快》(1)不同材料傳熱快慢不同,金屬材料傳熱比較快,塑料和木頭傳熱比較慢。(2)像金屬這樣容易傳熱的物體叫作熱的良導體,傳熱快,散熱也快。像塑料、木頭這樣不容易傳熱的物體叫作熱的不良導體,傳熱慢,散熱也慢。(3)熱的良導體:銅、鐵、鋁、不銹鋼。熱的不良導體:玻璃、木頭、陶瓷、棉花、空氣、水。第7課《做個保溫杯》(1)保溫杯只能起到盡量減慢熱量傳遞的作用,不能阻止熱量傳遞。(2)保溫杯的木塞是熱的不良導體,隔絕內部物質與外界空氣的接觸,減少熱傳導與熱對流。鍍銀內壁是減少熱輻射,內壁與瓶身間是真空,無熱傳導與熱對流。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熱》重點實驗1.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實驗名稱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實驗材料 試管、燒杯、二個溫度計、熱水、冷水實驗步驟 (1)燒杯中放入熱水,在試管中放入冷水,分別測出熱水和冷水的溫度, (2)將試管放入熱水中,一段時間后,分別測試管里的水溫,和燒杯中的水溫。實驗現象 在測量過程中會發現,試管中的水溫在慢慢升高,而燒杯中的水在慢慢下降。實驗結論 溫度不同的物體相互接觸熱會傳導。2.熱在金屬中的傳遞實驗名稱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向實驗材料 一個圓形銅片、蠟燭、火柴、鐵架臺、實驗步驟 (1)在圓形銅片上用蠟把火柴貼在銅片上備用, (2)把貼好火柴的銅片入在鐵架臺的夾子上固定, (3)把點燃的蠟燭實驗現象 距離點燃蠟燭越近的火柴,掉的越早、越遠的火柴,掉的越遲,更遠的會不掉下來。實驗結論 熱在金屬中的傳遞方向是向各個方向傳遞的。小學科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熱》典型練習1.下列哪種方法不是熱的傳遞方法( )熱傳導 B、直 射 C、熱輻射2.在家燒菜的鍋為什么會按一個木制、塑料等材料做的握手,主要原因( )。A、更好看 B、可以省材料 C、減慢熱傳導3.下列現象屬于凝結的是( )。A、水坑里的水慢慢變少 B、濕衣服晾干 C、眼鏡起“霧”4.大小、形狀都相同的下列物體中,傳熱最慢的是( )。A、鐵棒 B、銅棒 C、塑料棒5.冬天,人們喜歡用空調取暖,這種傳熱方式有 、 、 。6.在日常生活中,燒開水時,發現鍋蓋縫里有白色“霧水”冒出,這個 “霧水”是 。參考答案:1.B 2.C 3.C 4.C5. 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 6.小水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