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物質的變化》整理摘要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物質的變化》主要內容第1課《廚房里的物質與變化》(1)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是變化的,物質的變化是不同的。(2)物質總是在不斷地變化。有些變化之改變了物質的大小、形態等,而有些變化產生了新的物質,我們把產生新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3)水是透明的并且會流動的液體,它沒有味道。食鹽是白色的微小晶體,它是咸的。第2課《產生氣體的變化》(1)物質產生變化時,常常會伴隨一些現象,如產生氣體。(2)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會產生新的物質。(3)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透明、能滅火、比空氣重的氣體。(4)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發生化學變化。(5)貝殼和白醋混合在一起會產生氣泡,屬于化學變化。第3課《發現變化中的新物質》(1)一些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會既發生化學變化又發生物理變化。(2)蠟燭燃燒時會發出光和熱,并且固態的蠟變成液態的蠟流下來,這些變化是物理變化;蠟燭燃燒還會產生水、炭黑等新物質,這些變化是化學變化。第4課《變化中伴隨的現象》(1)物質在變化的過程中往往會有許多現象發生,有的會發光發熱,有的會改變顏色,有的會產生氣體,還有的會產生沉淀。(2)物質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可以根據是否產生新物質來判別它們。第5課《地球家園的化學變化》(1)地球的很多資源如巖石、礦物、煤、石油、氧氣等都是化學變化的產物。億萬年前,植物在地底高溫高壓的環境下,經過一系列復雜的變化慢慢形成了煤。煤已經完全失去了植物的特征,所以煤是一種新物質,煤的形成過程是化學變化。(2)綠色植物能夠利用太陽能將二氧化碳與水轉化成氧氣和為生物提供能量的物質,增加了大氣層中氧氣的含量。這一變化過程即為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就是二氧化碳經過光合作用轉化成了新物質——氧氣,所以說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氧氣是化學變化。第6課《生命體中的化學變化》(1)食物能夠為人體提供能量和營養。食物被人體消化吸收的過程是緩慢的,這個過程產生了化學變化。(2)情緒的產生也與化學變化有關系。(3)在米飯或饅頭中滴入幾滴碘酒,米飯或饅頭就會變成藍色。(4)我們在咀嚼米飯或饅頭時會感覺有甜味,是因為其中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發生了化學變化。第7課《美麗的化學變化》(1)紫甘藍與白醋的反應是化學變化。(2)化學變化有其美麗的一面。人類要利用好化學變化,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物質的變化》重點實驗一.觀察有氣體產生的變化實驗實驗名稱 觀察有氣體產生的變化實驗實驗材料 六個塑料瓶蓋、白砂糖、食鹽、小蘇打、水、白醋、2個滴管、勺子實驗步驟 (1)把六個塑料瓶蓋分為兩組,每組三個瓶蓋(2) 在每組的三個瓶蓋中,分別加入少量的白砂糖、食鹽和小蘇打。(3) 用一個滴管在第一組的三個瓶蓋中滴入水,用另一個滴管在第二組的三個瓶蓋中滴入白醋。(4) 觀察哪一個瓶蓋內有氣泡產生。實驗現象 第一組滴入水后,白砂糖、食鹽和小蘇打會有一部分(或全部)溶解在水中;第二組滴入白醋后,白砂糖、食鹽也會溶解,但裝小蘇打的瓶蓋中會產生氣泡。實驗結論 小蘇打和白醋混合會產生氣體。二.蠟燭燃燒產生新物質實驗實驗名稱 蠟燭燃燒產生新物質實驗實驗材料 蠟燭、火柴、透明的玻璃杯、試管夾、玻璃片實驗步驟 將蠟燭固定在實驗臺后,用火柴點燃蠟燭。(2)將一個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蠟燭上,觀察玻璃杯內壁的變化。(3)用試管夾夾住一塊玻璃片與蠟燭火焰短暫接觸,觀察玻璃片的變化。實驗現象 點燃的蠟燭發光、發熱,同時有黑煙產生;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點燃的蠟燭上,玻璃杯內壁會出現水霧;當玻璃片與蠟燭火焰短暫接觸后,玻璃片上有黑色物質出現。實驗結論 蠟燭燃燒不僅會發出光和熱,還會產生水、炭黑等新物質。三.加熱白砂糖產生新物質實驗實驗名稱 加熱白砂糖產生新物質實驗實驗材料 火柴、蠟燭、金屬勺、隔熱手套、白砂糖實驗步驟 (1)將蠟燭固定在實驗臺后,用火柴點燃蠟燭。(2)向金屬勺中加入少量白砂糖。(3)手持金屬勺末端,在點燃的蠟燭上加熱勺子,觀察白砂糖的變化。實驗現象 加熱后白砂糖的狀態、顏色、氣味都發生了變化,產生了氣泡,并散發出焦味,最終燃燒。加熱停止后又由液態變成了固態。實驗結論 白砂糖加熱過程中先后經歷了兩種變化:一種是沒有新物質產生的熔化過程,另一種是繼續加熱,有新物質產生的炭化過程。四.感受化學變化的美麗實驗實驗名稱 感受化學變化的美麗實驗實驗材料 兩個培養皿、兩片紫甘藍、白醋、水、兩個玻璃片實驗步驟 (1)剪下兩塊紫甘藍葉片,把它們分別浸泡在白醋和水中,觀察并記錄紫甘藍顏色的變化。(2)為了讓紫甘藍能完全浸沒,可以在紫甘藍表面壓一片玻璃。實驗現象 紫甘藍與水混合后,沒有發生明顯的顏色變化。紫甘藍與白醋混合后,我們發現顏色從藍紫色變成大紅色。實驗結論 紫甘藍與白醋發生了化學變化。小學科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物質得到變化》典型練習1.鐵在潮濕的環境中放置一段時間容易生銹,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鐵生銹的過程和水結冰的過程一樣,都產生了新物質B、鐵和鐵銹是不同的兩種物質C、鐵生銹的過程中沒有產生新物質2.下列現象能說明咬過后放置的蘋果發生了化學變化的是( ).A、蘋果的質量變輕了B、蘋果的形狀改變了C、蘋果的顏色、軟硬、味道等變了3.下列變化中,有新物質產生的是( )。A、水結成冰 B、食物腐敗 C、玻璃杯碎裂4.下列幾種氣體中,成分相同的是( )。①搖晃可樂后產生的氣體②水燒開后冒出的氣體③小蘇打和白醋混合后產生的氣體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5.白糖加熱過程中正確的變化順序是( )。①變黃 ②熔化 ③變棕色 ④變黑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6.下列不屬于蠟燭燃燒時產生的新物質的是( )。A. 水 B. 蠟油熔化 C. 黑煙 D. 燒黑的燭芯7.關于紫甘藍分別放在水和白醋中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紫甘藍在水中的變化是物理變化B.在紫甘藍表面壓一片玻璃,讓它完全浸沒C.紫甘藍在白醋中先變紅再變藍D.紫甘藍要同時浸泡在醋和水中8. 小明和姐姐外出吃飯,小明點了一瓶可樂,如姐點了一瓶車奶,兩個人都沒有喝完各自點的飲料,淘氣的小明將姐姐瓶中的牛奶倒進自己裝有可樂的杯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小明第二天到實驗室又做了相同的實驗,實驗的結果如右圖所示,請根據課上學習的知識分析以下問題。(1)把可樂倒人杯子中產生很多氣泡,這個過程中可樂發生了( )變化。A. 物理 B. 化學 C. 生物(2)可樂和牛奶混合后伴隨的主要現象是( )。A. 發光 B. 產生沉淀 C. 發熱參考答案:B 2. C 3.B 4.B 5. B 6.B 7.C8.(1) B (2) 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