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小工程師》主要內容第一課《了解我們的住房》(1)基本結構:住房都有一定的結構,根據需求不同,結構也會存在差異。(2)主要系統:住房由供水、供暖、采光、電路等多個系統組成。(3)建造過程:選址一—設計一一建造一一評估一一改進(其中設計是核心)。第二課《認識工程》(1)認識:許多發明創造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2)工程與技術關系:工程建設需要運用相關科學知識以及技術的支撐來完成。(3)建設步驟:明確問題一一在限制條件下進行設計一—制作模型一一測試評估改進一一實施建設。第三課《建造塔臺》(1)設計:對一項工程的設計需要考慮到各因素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聯。(2)工程要求: 項目成本、項目安全性。(3)制訂標書:標書項目內容:建塔位置、使用材料、塔的設計、成本預算、人員分工、時間分配等。標書設計形式:文字、圖畫、標記、數字、標識等。第四課《設計塔臺模型》(1)工程要求:高度、安全、承重是必須要達到的要求。底部能夠移動、具有抗風抗震能力、堅固耐用是重點考慮的要求。成本、美觀、設計方式、分工等是均衡綜合考慮完成的要求。(2)核心要求:穩固、美觀、價廉的平衡。第五課《制作塔臺模型》(1)制作模型是工程設計的重要環節。(2)操作過程提示:與設計方案一致;分工合作,注意安全。(3)操作技巧提示:搭建順序:底座搭建一一側面搭建一一整體搭建。固定接口,確保牢固 立柱等高,防止傾斜。精準測量,避免誤差 多用三角形,確保穩思,提高承重熊力。第六課《測試塔臺模型》(1)意義:測試是工程設計中的重要環節,是衡量設計是否達到規范要求的重要方法。(2)評價項目:設計圖及文字說明、分工合作、塔高、頂端承重、抗風能力、抗震能力、美觀、材料成本統計。(3)項目測試方法:用軟尺測量塔臺高度。在塔臺頂端放置相同數量的重物。使用電風扇三檔風力測試塔臺抗風性。使用地震測試臺測試抗震能力。第七課《評估改進塔臺模型》工程要反復評估改進,不斷完善,才能達成最終的工程要求。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小工程師》重點實驗1.制作塔臺模型實驗名稱 制作塔臺模型實驗材料 吸管、膠帶、剪刀、尺子實驗步驟 搭建底座 搭建側面 整體搭建 注意:(1)模型要與設計方案相一致;(2)接口處要固定牢固,同時考慮節省膠帶;(3)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4)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實驗現象 在制作過程中,如果出現不合理問題,可以進行修改,但要經過小組研討交流后,先用紅筆在設計圖紙上做好修改標記,再實施制作。實驗結論 塔臺設計上小下大,保證了整體的穩定性;側面鏤空結構,可以提高抗風能力。整體框架結構多采用三角形結構,能夠提高承重、抗震能力。2.測試塔臺模型實驗名稱 測試塔臺模型實驗材料 風扇、米尺、抗震檢測儀等實驗步驟 1.用米尺測量塔臺模型高度; 2.用電風扇從側面吹塔臺模型測試抗風能力; 3.用抗震檢測儀測試塔臺模型抗震能力; 4.在塔臺模型頂端加載重物測試頂端承重能力; 5.根據消耗材料價格,核算塔臺模型成本。實驗現象 根據評價表和測試結果對各項測試項目進行計分。實驗結論 吸管、膠帶用量過多導致成本過高,浪費材料;制作過程中測量有誤差,導致模型頂部傾斜;模型底部面積較小,對于抗震和抗風能力有一定影響。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小小工程師》典型練習一、閱讀短文,回答下列問題。舉世聞名的埃菲爾鐵塔高324米,重達10000噸,由許多鋼結構組成。除四個腳用鋼筋水泥外,其他都由鋼鐵構成,共用去熟鐵7000噸。鋼鐵結構有18038個,施工時鉆孔700余萬個,使用鉚釘250余萬個。每隔7年油漆一次。為了設計這座高塔,建筑大師古斯塔夫.埃菲爾用了足足5000多張設計圖。至今已有100多年,埃菲爾鐵塔依然巍然屹立。1. 埃菲爾鐵塔牢固的原因是( )A.上小下大,上輕下重,呈三角形結構 B.采用框架結構,風阻小C.底部采用拱形結構,承重更強 D.以上都是2. 埃菲爾鐵塔大量使用( )框架結構,使其結構更穩固。A.三角形 B.長方形 C.正方形 D.圓形3. 埃菲爾鐵塔每隔7年油漆一次,其目的是為了( )A.改變鋼鐵顏色 B.增加厚度,防止磨損C.增大硬度,防止撞壞 D.防止鋼鐵生銹4. 埃菲爾鐵塔工程最重要的階段是( )A.選址 B.建造 C.設計 D.驗收參考答案:1.D 2.A 3.D 4.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