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教案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功能2.理解血型鑒定的原理3.能區別三種血管4.理解心臟的結構5.能描述血液循環的途徑過程與方法1.通過討論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2.采用講述法、列表比較法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功能3.通過自主學習、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同獻血的重要性,培養高尚的公民道德觀2.理解心臟的生理特征,認同體育鍛煉有利于心臟的健康教學重難點重點:1.血液的組成與功能2.血管的結構與功能3.心臟的結構與功能4.血液循環的途徑與意義難點:1.血型2.不同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3.心臟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教學過程導入:人屬于生物,生物在生活過程中需要營養,同時還需要排出廢物。如果沒有正常的運輸,營養物質的進入和廢物的排出就不能完成,在人體內存在著循環系統,其中的血液循環擔負著人體內主要的物質運輸任務新授:一、血液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由血液分成實驗可知:血液分為血漿和血細胞。血漿:呈淡黃色占血液的55%。主要成分:水(91%—92%)、無機鹽(0.9%)大于0.9%會使細胞皺縮小于0.9%會使細胞破裂、蛋白質(7%)、葡萄糖(0.1%)。功能:運載血細胞,運輸養料和廢物。血細胞: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數量多無細胞核能運輸氧。人貧血是由于紅細胞過少或血紅蛋白過少。血紅蛋白:一種含鐵的蛋白質,成年男子120-160g∕L,成年女子110-150g∕L,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貧血患者要多吃含蛋白質和鐵豐富的食物。觀察人血圖片時看到最多的血細胞的紅細胞。白細胞體積大有細胞核能吞噬病菌。做親子鑒定往往需要提取白細胞。人身體出現時炎癥時白細胞可以穿出血管吞噬病菌。血小板無核可止血凝血。血塊是由纖維蛋白和血細胞共同構成的。血液凝固后出現的黃色液體的血清,血清中不含纖維蛋白原。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所以血液屬于結締組織。血液的功能:運輸氧和二氧化碳,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防御和保護,調節體溫。2.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區別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的血。靜脈血:含氧少顏色暗紅的血。二、血型常見的血型包括A型、B型、AB型、O型。遇到特殊情況輸血時應以輸同型血為原則。如果輸血時血型不同有可能造成紅細胞凝集成團影響健康。人體還有自身造血功能,青少年紅骨髓造血,成年人終身造血的結構是骨松質。獻血不會影響健康,同時還會刺激身體的造血功能。成年人的血量約為體重的7%-8 %,失血達1200ml以上會有生命危險。一次失血不超過400ml不會影響健康。三、 血管血管 判定標準 特點動脈 將血液由心臟送往全身各處 壁厚、腔小、彈性大靜脈 將血液由全身各處送回心臟 壁薄、腔大、彈性小毛細血管 連接小動脈和小靜脈 壁非常薄由一層細胞構成四、心臟心臟由心肌構成,能收縮和舒張當心臟收縮時血液出心臟,當心臟舒張時血液回心臟。1.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根據血液運輸距離的長短心臟壁出現了厚薄之分,左心室壁最厚,其內血壓最高2.連接血管:左心房→肺靜脈 左心室→主動脈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右心室→肺動脈如果從肺靜脈注射,水會從主動脈流出;如果從上腔靜脈注水,水會從肺動脈流出;如果從肺動脈中注水,水會從肺動脈流出。生病打吊針例子:上肢打吊針,藥物通過上腔靜脈進到右心房。下肢打吊針,藥物通過下腔靜脈進到右心房。3.血液類型: 左心房、肺靜脈、左心室、主動脈→動脈血右心房、上下腔靜脈、右心室、肺動脈→靜脈血心臟左則流動脈血,右則流靜脈血。4.瓣膜:防止血液倒流的結構房室瓣(心房→心室)動脈瓣(心室→動脈)靜脈瓣(靜脈→心房、靜脈中)當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動脈瓣開,心室舒張時動脈瓣關房室瓣開。如果從主動脈注水,水會從主動脈流出。5.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房室瓣關閉不嚴)、先天性心臟病(心室與心室之間有個小孔)。6.血液在心臟中流動的規律:靜脈→心房→心室→動脈7.兩種循環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動脈→毛細血管網→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①各循環都是從心室開始的,終止于心房。②體循環流出的是動脈血,流回的是靜脈血;肺循環流出的是靜脈血,流回的是動脈血。③兩個循環同時進行,最后在心臟匯合,形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④在全身組織細胞毛細血管處,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液由靜脈血變動脈血。⑤打吊針時藥物經過的循環途徑是體——肺——體。8.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血壓過高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可能使血管破裂。血壓過低會使血流緩慢,從而影響組織的正常活動。正常值:收縮壓90-130mmhg 12.0-17.3kpa。舒張壓60-90mmhg 8.0-12.0kpa。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