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6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 導學案 (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6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 導學案 (含答案)

資源簡介

高一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導學案
第26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學習目標:1.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概述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的主要舉措。
3.認識新中國為民主政治建設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所作出的努力。
4.了解毛澤東對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貢獻,認識毛澤東思想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學科素養:1.結合“開國大典”的相關史實,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
2.概述新中國鞏固人民政權的主要舉措,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鞏固人民政權的必要性及影響。
3.結合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從“歷史解釋”角度認識外交領域的開創性。
4.結合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相關史實,從“時空觀念”和“家國情懷”角度認識新中國為民主政治建設和向社會主義過渡所作的努力。自主梳理知識
知識點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1.第一屆政協的召開
(1)時間:1949年9月21日。
(2)主要內容
①大會一致決定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名。
②通過了______________,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作用。
③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
[特別提醒]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暫代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能,《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195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再代行全國人大職權,1954年憲法取代《共同綱領》成為國家的根本大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2)意義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長期壓迫和剝削中國各族人民的歷史,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
②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由________向________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③中華民族開始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進入新紀元。
[特別提醒]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中國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新時期,并沒有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的標志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
知識點二 人民政權的鞏固
1.鎮壓反革命:新中國成立時,國民黨殘余軍隊還盤踞在華南、西南地區。人民解放軍仍在進行人民解放戰爭的后期作戰,肅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裝。
2.土地改革
(1)背景:新中國剛成立時,全國尚有約占總數2/3的農民被束縛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2)措施: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頒布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果: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________在全國大陸基本完成。
(4)影響:農民從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縛中徹底解放出來,________得到大解放,為中國逐步實現工業化掃除了障礙。1952年,全國糧食產量大大增加。
3.“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
(1)背景:新中國面臨一個經濟上千瘡百孔的爛攤子。國家財政困難,投機商人趁機搶購物資,囤積居奇,拒用人民幣,倒賣銀元,加劇物價飛速上漲。
(2)目的:制止投機資本制造的市場混亂,黨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經濟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機資本進行“________”和“________”。
(3)結果
①到1950年春,全國物價趨于穩定,結束了連續十幾年物價暴漲的局面,人民政府贏得全國人民的信任。
②為了從根本上穩定物價,政務院通過采取統一全國財政收支管理、________、現金管理等措施實現了國家財政經濟的統一。
③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嚴重破壞的國民經濟得到全面恢復。
4.抗美援朝
(1)背景: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從其全球戰略和冷戰思維出發,作出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決定,并派遣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阻撓中國的統一大業。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組成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直逼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和圖們江,擴大侵朝戰爭,嚴重威脅中國國家安全。
(2)時間:1950~1953年。
(3)概況:1950年10月,應朝鮮黨和政府請求,中國黨和政府決定入朝作戰。以彭德懷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與朝鮮軍民并肩作戰。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__________上簽字。
(4)影響:抗美援朝戰爭打出了國威和軍威,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
[特別說明] 新中國初期土地改革的實質和目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
[深化理解] “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的實質
人民政府進行的“銀元之戰”和“米棉之戰”是同資產階級的一場較量,性質屬于社會主義革命性質。表面上“銀元之戰”采用行政手段,“米棉之戰”采用經濟手段,都是為了穩定物價,其實質是黨和政府與資本家爭奪市場領導權。
[知識拓展] 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的原因
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和正確指揮;國內人民的大力支持;中國人民志愿軍戰士和朝鮮軍民的英勇奮戰;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等等。
知識點三 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
(1)按照“________”方針,先后與蘇聯、保加利亞、朝鮮、越南等十個人民民主國家建交。
(2)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針,先談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巴基斯坦及瑞典、丹麥、瑞士、芬蘭建交。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第一次建交高潮。同時,新中國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
2.日內瓦會議
(1)時間:1954年4月。
(2)地位: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次以________的地位和身份參加討論國際問題的重要會議。
(3)影響:顯示了剛剛登上國際舞臺的新中國在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積極作用。
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首次提出:1953年。
(2)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________、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4.萬隆會議
(1)時間:1955年4月。
(2)地位:這是戰后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國家參加的國際會議。
(3)影響:中國代表團提出并堅持“________”的方針,推動了會議朝著達成協議的方向前進,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險。同時中國影響力擴大,更多的國家同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易錯易混] “一邊倒”不等于放棄獨立自主
“一邊倒”是指新中國堅定不移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其實質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嚴正立場。但它并不意味著中國政府放棄獨立自主,無原則地倒向蘇聯一邊,也不意味著中國絕不與英、美等資本主義國家交往。
[深化理解]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新中國外交成熟的標志
(1)從內容上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別,因而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的特點。
(2)從影響上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逐漸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概念闡釋] “求同存異”
“求同存異”方針中的“同”是指亞非國家團結一致共同反對殖民主義,謀求發展,而不是社會意識形態相同;“異”是指亞非國家的社會制度和建設道路不同。“求同存異”就是要超越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差異,為了共同的利益加強團結和合作。
知識點四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
1.經濟上
(1)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
①時間:1953年。
②內容: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________的社會主義改造。
(2)三大改造
①時間:1953~1956年。
②內容: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③影響:標志著________占絕對優勢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我國初步建立起來。
(3)“一五”計劃
①時間:1953~1957年。
②結果:第一個________提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2.政治上
(1)1954年憲法的頒布
①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②性質及體現的原則:是一部________的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________。
(2)民主政治建設成就: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初步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
3.思想上:毛澤東思想不僅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也是社會主義革命、________的指導思想。
4.意義: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思維點撥] “一五”計劃的特點
(1)“一五”計劃確定工業化為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并優先發展重工業,強調處理好重工業、輕工業和農業的關系。
(2)“一五”計劃將工業化建設的重點放在東北地區。
(3)“一五”計劃以工業化為目標,包括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兩大任務,體現了發展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
(4)“一五”計劃工業化建設立足于中國國情,實事求是,具有漸進性與長期性。
[易錯易混] 
(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不等同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這一制度的重要機構,政治協商是其形式。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等同于人民代表大會,前者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而后者則是我國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3)人民代表大會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最高權力機關。
(4)民族區域自治下的少數民族雖享有較大的自治權,但不等同于特別行政區。
[歸納總結] 新中國民主政治的特色
(1)本質: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當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
(2)根本特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3)民主政治與中國的國情相結合。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構成了中國民主政治的基石,是當今中國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答案:
知識點一
1.(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2.(2)新民主主義 社會主義
知識點二
2.(2)《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3)土地改革 (4)農村生產力 3.(2)銀元之戰 米棉之戰 (3)物資管理 4.(3)朝鮮停戰協定
知識點三
1.(1)一邊倒 (2)另起爐灶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2.(2)五大國之一 3.(2)互不侵犯 4.(3)求同存異
知識點四
1.(1)資本主義工商業 (2)生產資料公有制 (3)五年計劃 2.(1)社會主義類型 社會主義原則 3.社會主義建設
研習重難要點
研習1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合作討論]
材料一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國工業中各種經濟成分的變化情況(以工業總產值為100,不包括手工業):
  
[思考1]材料一反映了1950~1956年我國經濟成分有什么變化?這種變化有什么重大歷史意義?
[先試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新中國的建立,使中國實現了從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政治、近代以來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敗嘗試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偉大跨越。
——《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白皮書(2005年)
新中國初創時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各項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二是對公民進行社會主義民主的相關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實踐。其中,各項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主要指國體、政體、政黨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黨內民主制度等的確立。
——張荊紅《建國初我國民主政治建設評析》
[思考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闡述我國“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和根本特征是什么?
[先試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思考1
變化:社會主義工業和國家資本主義工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所占比重逐漸縮小,直到最后消失。
意義:標志著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
思考2
主要內容: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根本特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人民當家作主。
[史論背誦]
三大改造前后的變化
方面 改造完成之前 改造完成之后
革命性質 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 我國基本上完成社會主義革命
經濟基礎 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形式并存 以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為主要形式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成為我國唯一的經濟基礎
生產關系 生產資料所有制 生產資料私有制大量存在 單一的社會主義公有制
人在生產中的地位及相互關系 存在著民族資本家剝削工人等多種剝削關系 社會各階級都成為社會主義的勞動者
管理體制 市場調節與計劃管理相結合 國家實行單一的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管理
[鞏固練習]
1.在中國百年現代化歷程中,私營企業在1956年集體消亡,這獨一無二的歷史現象是最徹底的“國進民退”。私營企業“集體消亡”的原因是(  )
A.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
B.全國開展的土地改革運動
C.社會主義經濟體系基本建立
D.農業生產合作社迅速發展
答案:A
解析:我國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采取的是逐步發展企業的公私合營的方式,1956年,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出現了私營企業“集體消亡”的現象,故A項正確。
2.下圖是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的中央國家機構組織,它所體現的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是(  )
A.國家民主政治制度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答案:C
解析:“國家民主政治制度”包括國家根本政治制度,故A項錯誤;題干圖中沒有反映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信息,故B項錯誤;題干圖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居于最上方充分說明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故C項正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故D項錯誤。
研習2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合作討論]
材料 如果這些原則能為一切國家所遵守,則社會制度不同國家的和平共處就有了保證,而侵略和干涉內政的威脅和對侵略和干涉內政的恐懼將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化集》
[思考]根據材料,概述“這些原則”的提出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原則”是針對什么現象提出的?“這些原則”在國際事務中有何意義?
[先試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問題:解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間的和平共處問題?,F象:針對殖民主義、霸權主義提出。意義:這些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在國際上產生了越來越廣泛的影響,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史論背誦]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特點和作用
(1)特點
①包容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既適用于社會制度相同的國家,也適用于社會制度不同的國家;既適用于發展中國家,也適用于發達國家;既適用于國家間的政治關系,也適用于國家間的經濟關系。
②開放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和平的原則,也是發展的原則,在不同歷史時期它能容納不同的時代內容,其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得到充實和豐富。
③創新性: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礎,它的提出和運用被譽為國際關系史上的偉大創舉。
(2)作用
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標志著新中國外交的成熟。它是我國處理國與國之間相互關系,參與國際事務所遵循的一項基本原則,為開創中國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礎。
②60多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為維護亞洲和世界的和平與穩定,促進國際關系的健康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③它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建立和發展關系的正確指導原則,指明了和平解決國家間歷史遺留問題及國際爭端的有效途徑,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礎。
[鞏固練習]
3.鄧小平認為:“處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最好的方式?!偨Y國際關系的實踐,最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就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边@主要是因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
A.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和平與發展的愿望
B.由愛好和平的社會主義中國提出
C.得到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接受和支持
D.與《聯合國憲章》的重要精神一致
答案:A
解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它強調了國家間的地位、關系平等,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和平與發展的愿望,A項正確。
4.1954年6月27日,尼赫魯在歡迎周恩來的宴會上談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時說:“這些原則不但對我們兩國適用,而且對其他國家也適用,對其他國家來說,這些原則很可以作為一個榜樣。”下列關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說法最準確的是(  )
A.是中印友好關系的歷史見證
B.具有超越社會制度的包容性
C.體現處理大國關系的靈活性
D.是不結盟運動的指導思想
答案:B
解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超越了意識形態限制,具有極強的包容性,“不但對我們兩國適用,而且對其他國家也適用”正說明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包容性特點,故B項正確。
[要點記憶]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國家的各項建設奠定了基石。
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具有臨時憲法的性質。
3.通過鎮壓反革命、米棉之戰與抗美援朝等,新中國政權得到鞏固。
4.新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1953年,周恩來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5.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和1955年的萬隆會議,是中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指導下走向國際舞臺的外交實踐,推動了愛國統一戰線的發展。
6.“一五”計劃是我國工業化的開端,三大改造使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7.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們初步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
學業測試達標
一、選擇題
1.下圖是出席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人數統計圖(共662人)。從中可以獲悉(  )
A.新政協會議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B.中國共產黨在會議中處于領導地位
C.新政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職能
D.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得以確立
答案:A
解析:從圖片信息可以看出,參加1949年新政協的代表來自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社會階層,這說明新政協會議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故選A項。B、C、D三項從人數統計圖中無法體現,故排除。
2.“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首先對東北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引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贝嗽挶砻髦袊嗣裰驹杠姵霰r的原因是(  )
A.促進朝鮮統一
B.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
C.保家衛國
D.防止朝鮮戰爭的爆發
答案:C
解析:從材料中“我們不出兵……首先對東北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引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可以看出,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兵朝鮮是為了保家衛國。故本題答案為C項。
3.“這次會議的召開,推動了亞洲和世界的和平,打擊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實現了新中國走向世界的第一步。”“這次會議”召開的初衷是(  )
A.實現中國與鄰近國家友好發展
B.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
C.推動廣大亞非國家間加強聯系
D.謀求國家不結盟對抗美蘇控制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日內瓦會議。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這次會議是1954年召開的為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新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走向國際外交舞臺的日內瓦會議,會議的初衷是和平解決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故B項正確。A項錯誤,實現中國與鄰近國家友好發展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初衷;C項錯誤,推動廣大亞非國家間加強聯系是1955年召開的萬隆會議的初衷;D項錯誤,謀求國家不結盟對抗美蘇控制是1961年召開的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的初衷。
4.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被稱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會”。這次大會的主要功績是(  )
A.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B.中國人民開始成為真正的國家主人
C.通過了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權利的唯一機關
答案:C
解析:1954年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主要功績是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體現了人民民主和社會主義兩大原則,故選C項。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的是新中國的成立,A項錯誤;新中國成立后,人民開始成為真正的國家主人,B項錯誤;“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權利的唯一機關”的說法過于絕對,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5.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國民黨軍隊被消滅、國民黨政府被打倒的每一個城市和每一個地方,帝國主義者在政治上的控制權即隨之被打倒,他們在經濟上和文化上的控制權也被打倒。但帝國主義者直接經營的經濟事業和文化事業依然存在,被國民黨承認的外交人員和新聞記者依然存在。對于這些,我們必須分別先后緩急,給以正當的解決。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任何外國外交機關和外交人員的合法地位,不承認國民黨時代的一切賣國條約的繼續存在,取消一切帝國主義在中國開辦的宣傳機關,立即統制對外貿易,改革海關制度,這些都是我們進入大城市的時候所必須首先采取的步驟。
——毛澤東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上的報告
(1949年3月5日)
材料二 1953年力主在亞洲向美國示威的斯大林突然去世了。二戰結束后一直渴望看到一個和平建設時期到來的多數蘇聯領導人,都明顯地松了一口氣。他們馬上中止了斯大林幾年來一直在推動的進攻性政策,并開始勸告中國、朝鮮和越南,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革命黨,停止武裝斗爭,嘗試著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和平共處”。在這種情況下,中共中央也權衡利弊,接受了蘇共中央的建議,與朝鮮黨一道在談判桌上做出了讓步,同美國達成了朝鮮停戰協議。隨后,中共中央進一步接過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處的外交方針,周恩來并將之具體化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用以宣示新中國新的對外政策,及其全面謀求和平外交的誠意。
——楊奎松《新中國的革命外交思想與實踐》
材料三 各國現在都要求緩和與和平,只有美國要打仗,帝國主義陣營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歧,英國一大幫、法國、東南亞各國、加拿大、墨西哥,還有一些南美的國家,都是不喜歡美國的。我們這個時候打出和平的旗號,可以進一步分化帝國主義國家相互之間的關系。
——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的講話(1954年)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概括中國共產黨對全國革命勝利后的外交意圖。為此新中國成立后采取了哪些做法?
(2)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953年前后新中國外交政策調整的內容及背景。
(3)根據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述新中國外交思維的特點。
答案:(1)意圖:根除帝國主義在華的勢力,終結舊中國的一切屈辱外交,結束中國半殖民地的歷史。做法: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確立“一邊倒”“另起爐灶”和“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的外交方針,與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2)內容:確立和完善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背景:1953年“一五”計劃開始,新中國即將展開大規模的經濟建設,需要和平的國際環境;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魯曉夫揭開蘇聯改革序幕,渴望一個和平的建設時期;1953年朝鮮戰爭結束,國際關系緩和。
(3)以階級斗爭和革命思維引導新中國外交,體現了強烈的意識形態和革命外交色彩,贏得了社會主義國家尤其是蘇聯對中國的支持,但也加劇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對中國的封鎖和包圍;以“統一戰線”思維來處理外交,改善了與亞非拉民族國家的關系,與資本主義國家關系有所緩和,但一定程度上混淆了“統戰”與“外交”的概念,不能根本改變中國的外交環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溆浦县| 淮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景谷| 秀山| 临潭县| 桐城市| 称多县| 博野县| 赫章县| 莒南县| 赫章县| 嘉善县| 鲁甸县| 江陵县| 武威市| 昭苏县| 新巴尔虎右旗| 江源县| 兴义市| 九龙坡区| 大埔区| 临夏县| 蚌埠市| 吉林市| 嘉义县| 右玉县| 柞水县| 丹江口市| 建湖县| 勐海县| 东宁县| 澄迈县| 武川县| 乌苏市| 四子王旗| 海伦市| 辽源市| 清水河县| 大宁县| 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