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二氧化碳的性質》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2、了解并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3、知道二氧化碳的用途;4、了解并關注溫室效應。【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二氧化碳的性質、用途等相關知識的學習,學會觀察和描述化學現象。2、進一步認識物質的性質決定其用途的化學學習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二氧化碳有關知識的討論,學習全面認識與評價自然界中的物質;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合作、創新精神;3、樹立關注環境、熱愛自然的意識。教學重點二氧化碳的性質和用途教學難點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與石灰水的反應教學方法情境法、實驗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1、播放動畫“人工降雨”,提問:2、 根據我們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大家已經知道了二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那么它還具有哪些性質呢?【猜想與假說】向燒杯中傾倒二氧化碳,同學們會觀察到了什么現象?3、現在我們通過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之前老師給大家提供一點信息。4、提問:(1)大家觀察到什么現象?(2)有沒有哪個小組觀察到不同的現象?大家幫助分析一下這是為什么? 1、 觀看動畫,積極回答問題。2、 回顧舊知,思考,猜想。3、 完成實驗(1)傾倒二氧化碳實驗,記錄實驗現象,歸納結論。 4、 回答,分析錯誤原因。 1、激起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2、使學生靈活運用舊知。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學會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并從中得出結論。4、使學生體會到規范的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5、小結:二氧化碳除了具有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支持燃燒以外,還有哪些性質呢?大家會在實驗(3)中有所收獲的。6、提問:(1)大家有什么新發現嗎?(2)為什么質地柔軟的塑料瓶變扁了?(3)這個實驗證明了什么?“二氧化碳能溶于水,通常狀況下,1體積的水能溶解1體積的二氧化碳,增大壓強還會溶解得更多。”這句話說明二氧化碳在水里的溶解能力與什么有關系?有怎樣的關系? 5、完成實驗(2)溶解性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歸納結論。 6、各組匯報,得出結論,回答問題。 5、鼓勵學生自己獲得新知。 6、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從結論性語言里發現問題的能力。7、過渡: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有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呢?老師來演示一個實驗。大家注意觀察現象。 第一朵小花噴上稀醋酸,發現紫色小花變成了紅色。第二朵小花噴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發現紫色小花也變成了紅色。 8、總結: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溶液變成了紅色。 7、觀察實驗現象 7、啟發思維,大膽猜想。9、【啟示與歸納】(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質?(2)“二氧化碳溶于水后,能生成碳酸”描述的是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質?10、下面我們來研究二氧化碳的第三個化學性質,請同學們動手做一做“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入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告訴老師你觀察到什么?11、總結:二氧化碳與石灰水反應生成了碳酸鈣和水,碳酸鈣是難溶于水的白色固體,所以,出現了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的現象。12、大家知道,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正常體積分數是0.03%,但近幾十年來,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斷上升,引發一些環境問題,請大家看下面的一個短片。(關于溫室效應的片子)13、【反思與小結】看完這一段錄像,關于“溫室效應”你知道了什么? 9、思考后回答。10動手操作實驗,認真觀察實驗現象。11認真聽講。 13暢談收獲 9、澄清相近概念,便于知識歸納。14、板書設計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二、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二、 二氧化碳的用途。二、 關注“溫室效應”。 14歸納 14、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