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10課《我們當地的風俗》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課題 風俗就在我身邊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四年級學習目標 1.了解家鄉文化習俗以及這些習俗中蘊含的中華傳統美德,提升學生觀察分析能力。2.通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3.學會對家鄉文化習俗的客觀評價重點 了解家鄉文化習俗以及這些習俗中蘊含的中華傳統美德難點 對家鄉文化習俗的客觀評價。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激趣導入新課1.播放視頻素材:抓周2.提出問題:思考(1)視頻中的小娃娃在做什么?(2).你們的家人和你們談起過小時候抓周的事嗎 (3)你們小時候抓周抓到的是什么東西?(4)你們知道抓周有什么寓意嗎?3.圖片+文本學習:抓 周抓周,起源于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在現代,也有些會放鼠標、牙刷等現代物品,或者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其核心是對生命延續、順利和興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對子女的舐犢情深。小結并板書課題:風俗就在我身邊 觀看視頻了解視頻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思考問題回答問題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反思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感悟文本齊讀課題 用視頻《抓周》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喚醒學生本人小時候的一些經歷,這些過往的經歷是屬于當地的一些習俗。同時讓學生懂得在這些習俗中其核心是對生命延續、順利和興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對子女的舐犢情深。講授新課 教學環節一:分享自己成長中的風俗故事文本學習: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風俗,這些風俗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2.圖片+文本學習:出生聽爸爸媽媽說,在我出生后,他們 煮了很多雞蛋,并把雞蛋都染成紅色后送給了親朋好友。這叫作“報喜”。3.播放視頻素材:中華紅喜蛋習俗4.圖片+文本學習:滿月聽爺爺奶奶說,我們這里小孩子滿月時都要剃胎發,所以,我滿月的那天,爺爺和奶奶親自動手給我剃了胎發。5.圖片+文本學習:剃胎發的講究(1)例如:剃胎發的水盆放置石子、錢幣、蔥等物品。石子是希望嬰兒頭殼硬,頭殼硬,好養育。錢幣表示錢財、富有,希望孩子長大之后生活富裕。蔥是表示孩子將來聰明。(2)保存胎發:民間保存胎發,主要為了辟邪壓驚,需要用紅布或紅紙包好,然后縫綴在孩子枕頭里或衣服內,或者放在褥子下面,或者掛于家堂高處,或者送入家廟。(3)胎毛筆:胎毛筆是毛筆的一種,以初生嬰孩第一次剪下來的頭發制成,不少父母都會為初生子女制筆以作紀念。相傳古時一書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筆為文,竟高中狀元,故又稱“狀元筆”。制作胎毛筆是對生命的一種紀念,逐漸成為一種民俗。(4)洗三:“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滌污穢,消災免禍;二是祈祥求福,圖個吉利。《新唐書》載,唐肅宗吳皇后“生代宗,為嫡皇孫。生之三日,帝(唐玄宗李隆基)臨澡之。”代宗即唐代宗李豫。以此看來,“洗三”并非只是民間習俗,而具有普遍性,畢竟,不論皇親國戚,還是草頭百姓,由此得到后繼有人,香火繁衍的精神慰藉大致都差不多。(5)滿月之喜:生活中,新生寶寶滿月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滿月了,就代表孩子順利度過危險期,全家都會舉行一些儀式來慶賀。慶祝孩子滿月的風俗延續至今。6.提出問題:伴隨你成長的風俗還有哪些呢?這些風俗寄托了長輩們哪些美好的祝愿?7.圖片+文本學習:與自己成長相關的風俗:(1)挪窩:寶寶滿月后,姥姥家會接媽媽和寶寶回姥姥家住一段時間,稱之為“挪窩”。挪窩時,各地有不同的做法,但宗旨都是有利于寶寶健康成長,增強寶寶的適應能力。(2)過百歲:寶寶出生后的第一百天,俗稱“百歲”,家里人會宴請親朋好友慶祝,稱之為“過百歲”。過百歲的時候,寶寶不僅會收到很多長輩的禮物,如姥姥的長命鎖,更會得到大家的祝福。8.文本學習:這些與我們成長有關的風俗俗寄托了長輩們對晚輩的美好祝愿教學環節二:十二生肖風俗1.文本學習:“十二生肖”是我們熟悉的風俗之一,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2.圖片+文本(閱讀角):“十二生肖”的風俗生肖也稱屬相,是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號。據說,古時候的文人,為了讓全天下的人,包括不識字的人,都能記住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就使用了常見的動物名稱來標識,后來,相對應的年就被人們稱為“生肖年”。“生”是出生的意思,“肖”是相似、相像、肖像的意思。生肖的周期為十二年。每個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種動物作為生肖。中國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3.播放視頻素材:十二生肖來歷4.文本學習:填一填5.圖片+文本學習:十二生肖故事(1)“十二生肖”排序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結果老鼠忘了,從此貓見老鼠就尋仇。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機。虎和龍不服氣,被封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龍賽跑,兔子跑到龍前面。狗不樂意,一氣之下咬傷兔子,被罰倒數第一。蛇、馬、羊、猴、雞之間還經過一番較量,最后豬跑來占據末席。(2)老鼠嫁女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歷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3)美麗傳說 :月亮的象征在中國有一個和兔子有關的美麗傳說,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相傳嫦娥吃了仙丹以后,飛往月宮。而嫦娥身邊總是有一支玉兔。在中國神話中,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并搗制長生不老藥。從此兔在中國成為月亮的象征,成為十二生肖之一,人們在兔子這種動物身上寄托了美好的希望,能引起人們奇妙的聯想。所以兔子具有善、美、祥和的寓意。6.提出問題:你想了解哪個生肖呢?請搜集資料并向大家介紹。(1)舞龍,又稱玩龍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吉祥。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從春節開始舞龍,然后二月“龍抬頭”、端午節也舞龍。舞龍時,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人們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2)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對十二生肖的動物崇拜所衍生的習俗,例如在龍年、虎年,很多孕婦就會在此期間生寶寶,希望寶寶生龍活虎。在北方,有很多地方流行給寶寶做虎頭鞋、虎頭帽。對龍的崇拜還體現在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都愿意在這天理發,希望像龍那樣精神。教學環節三:尊老敬老的美德風俗1.文本學習: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伴隨我們成長的很多風俗體現了愛幼的傳統,相應地,也有很多風俗體現了尊老的美德。2.圖片+文本學習:尊老敬老風俗(1)壽桃:我聽爸爸說過,壽宴上會擺放壽桃,一般是八個小桃。一個大桃。取八仙祝壽”,暗合“長久”之意。(2)在我家,老人壽晨當天親友們會聚在一起。老人看到晚葷圍繞在身邊就特別開心。(3).播放視頻素材:祝壽視頻(4)在我的家鄉,壽星要吃“長壽面””。面條綿長,表示長壽。晚上則安排酒宴,壽星坐在正位,接受親友和晚輩的祝賀。3.提出問題:在你的家鄉,還有哪些風俗與尊老有關呢 (1)圖片+文本學習:祝壽的禮節六十六占兩個六字,象征“六六大順”,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壽禮較為隆重。“六十六,娘吃閨女一塊肉”,父母六十六歲生日這天,已出嫁的女兒除一般禮品外,還須買六斤六兩一塊肉,蒸六十六個小饅頭為父母祝壽,以報答父母生養之恩。肉與小饅頭須父母兩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則謂之“奪福”。(2)圖片+文本學習: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俗謂人的一道生死坎兒,諺云:“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到了這個年齡,老人和子女都比較緊張,平時對老人加倍呵護,生日時也有個特別的破法,即子女買活鯉魚為壽禮讓老人吃,鯉魚擅跳躍,吃了鯉魚,就會躍過這道坎兒,獲得平安健康。3.文本學習:我的家鄉人們這樣給老人祝壽......比如:拜壽,壽星坐在正中間,兒孫繞膝周圍,然后對著老人拜壽。祝賀老人健康幸福、萬壽無疆。 閱讀文本了解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視頻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閱讀文本思考問題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視頻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獨立填寫匯報學習補充匯報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思考問題整理回答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觀看視頻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閱讀文本思考問題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觀看圖片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閱讀文本了解文本學習文本 文本直接點明了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風俗,這些風俗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圖文和留白按時間線索呈現了與學生成長有關的風俗。與學生成長有關的風俗——滿月與學生成長有關的風俗——剃胎發的講究民間保存胎發的意義胎發的珍貴用途——制作胎毛筆“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滌污穢,消災免禍;二是祈祥求福,圖個吉利。滿月之喜,就代表孩子順利度過危險期,全家都會舉行一些儀式來慶賀。慶祝孩子滿月的風俗延續至今。挪窩的習俗,各地有不同的做法,但宗旨都是有利于寶寶健康成長,增強寶寶的適應能力。過百歲的時候,寶寶不僅會收到很多長輩的禮物,如姥姥的長命鎖,更會得到大家的祝福這些風俗蘊含的意義,即寄托了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愿。點明十二生肖是我們熟悉的風俗之一。閱讀角旨在幫助學生了解“十二生肖”的來歷。通過觀看視頻生動了解十二生肖來歷。留白和主持人提問旨在引導學生通過收集資料進一步探究“十二生肖”的風俗。進一步補充有關“十二生肖”的故事。讓學生在課前做好資料收集工作,課堂上則以資料的分享和交流為主。如果學生收集資料有困難,教師也可以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制作成學習單,先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學習,然后在全班分享小組的學習成果。教師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制作成學習單,先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學習,然后在全班分享小組的學習成果。教師將自己收集的資料制作成學習單,先讓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學習,然后在全班分享小組的學習成果。文本從愛幼的風俗過渡到尊老的風俗。“尊老敬老風俗介紹會”介紹了三種不同的尊老風俗,旨在幫助學生打開思路。下方的留白及主持人提問說明了此環節的活動要求,旨在引導學生探究本地的尊老風俗。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教材要求在課前做好相應的資料收集工作,比如,通過采訪長輩的方式了解本地的尊老風俗。在教學中關注的重點不僅僅是教材所呈現的三個范例,更應關注留白和主持人的提問,即引導學生關注本地的尊老風俗。課堂小結 生活中,伴隨著我們成長有許多風俗,其中不少體現了尊老的傳統美德。 歸納自己在本節課的收獲。 總結升華目標,提升道德情感。板書 第10課《我們當地的風俗》 風俗就在我身邊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1張PPT)新知導入素材:抓周1.視頻中的小娃娃在做什么?2.你們的家人和你們談起過小時候抓周的事嗎 3.你們小時候抓周抓到的是什么東西?4.你們知道抓周有什么寓意嗎?抓 周抓周,起源于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一種小孩周歲時的預卜嬰兒前途的習俗。新生兒周歲時,將各種物品擺放于小孩面前,任其抓取,傳統上常用物品有筆、墨、紙、硯、算盤、錢幣、書籍等。在現代,也有些會放鼠標、牙刷等現代物品,或者以圖像卡片代替實物讓嬰兒抓取。其核心是對生命延續、順利和興旺的祝愿,反映了父母對子女的舐犢情深。周歲寶寶在抓周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風俗,這些風俗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新知講解分享自己成長中的風俗故事出 生聽爸爸媽媽說,在我出生后,他們 煮了很多雞蛋,并把雞蛋都染成紅色后送給了親朋好友。這叫作“報喜”。與自己成長相關的風俗素材:中華紅喜蛋習俗滿 月聽爺爺奶奶說,我們這里小孩子滿月時都要剃胎發,所以,我滿月的那天,爺爺和奶奶親自動手給我剃了胎發。滿月剃胎發與自己成長相關的風俗剃胎發的講究例如:剃胎發的水盆放置石子、錢幣、蔥等物品。石子是希望嬰兒頭殼硬,頭殼硬,好養育。錢幣表示錢財、富有,希望孩子長大之后生活富裕。蔥是表示孩子將來聰明。民間保存胎發,主要為了辟邪壓驚,需要用紅布或紅紙包好,然后縫綴在孩子枕頭里或衣服內,或者放在褥子下面,或者掛于家堂高處,或者送入家廟。保存胎發與自己成長相關的風俗胎毛筆是毛筆的一種,以初生嬰孩第一次剪下來的頭發制成,不少父母都會為初生子女制筆以作紀念。相傳古時一書生上京赴考,以胎毛筆為文,竟高中狀元,故又稱“狀元筆”。制作胎毛筆是對生命的一種紀念,逐漸成為一種民俗。胎毛筆伴隨我成長的風俗還有......與自己成長相關的風俗與自己成長相關的風俗— “洗三”“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滌污穢,消災免禍;二是祈祥求福,圖個吉利。《新唐書》載,唐肅宗吳皇后“生代宗,為嫡皇孫。生之三日,帝(唐玄宗李隆基)臨澡之。”代宗即唐代宗李豫。以此看來,“洗三”并非只是民間習俗,而具有普遍性,畢竟,不論皇親國戚,還是草頭百姓,由此得到后繼有人,香火繁衍的精神慰藉大致都差不多。生活中,新生寶寶滿月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古代的孩子很容易夭折,所以一旦滿月了,就代表孩子順利度過危險期,全家都會舉行一些儀式來慶賀。慶祝孩子滿月的風俗延續至今。與自己成長相關的風俗—滿月之喜伴隨你成長的風俗還有哪些呢?這些風俗寄托了長輩們哪些美好的祝愿?寶寶滿月后,姥姥家會接媽媽和寶寶回姥姥家住一段時間,稱之為“挪窩”。挪窩時,各地有不同的做法,但宗旨都是有利于寶寶健康成長,增強寶寶的適應能力。與自己成長相關的風俗—挪 窩寶寶出生后的第一百天,俗稱“百歲”,家里人會宴請親朋好友慶祝,稱之為“過百歲”。過百歲的時候,寶寶不僅會收到很多長輩的禮物,如姥姥的長命鎖,更會得到大家的祝福。與自己成長相關的風俗—過 百 歲長命鎖這些與我們成長有關的風俗俗寄托了長輩們對晚輩的美好祝愿了解“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我們熟悉的風俗之一,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十二生肖風俗“十二生肖”的風俗生肖也稱屬相,是中國和其他東亞國家的一些民族用來代表年份和人出生的年號。據說,古時候的文人,為了讓全天下的人,包括不識字的人,都能記住自己是哪一年出生的,就使用了常見的動物名稱來標識,后來,相對應的年就被人們稱為“生肖年”。“生”是出生的意思,“肖”是相似、相像、肖像的意思。生肖的周期為十二年。每個人在其出生年都有一種動物作為生肖。中國的“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素材:十二生肖來歷我想了解的生肖是:_________________與生肖有關的故事、傳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二生肖風俗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結果老鼠忘了,從此貓見老鼠就尋仇。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偷偷爬上牛背占先機。虎和龍不服氣,被封為山神和海神,排在牛的后面。兔子不服,要和龍賽跑,兔子跑到龍前面。狗不樂意,一氣之下咬傷兔子,被罰倒數第一。蛇、馬、羊、猴、雞之間還經過一番較量,最后豬跑來占據末席。民間故事 :“十二生肖”排序十二生肖在江南一帶的民間傳說中,說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舊歷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確保來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區有些地方說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炒芝麻糖,就是為老鼠成親準備的喜糖。民間故事 :老鼠嫁女在中國有一個和兔子有關的美麗傳說,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相傳嫦娥吃了仙丹以后,飛往月宮。而嫦娥身邊總是有一支玉兔。在中國神話中,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并搗制長生不老藥。從此兔在中國成為月亮的象征,成為十二生肖之一,人們在兔子這種動物身上寄托了美好的希望,能引起人們奇妙的聯想。所以兔子具有善、美、祥和的寓意。嫦娥玉兔美麗傳說 :月亮的象征你想了解哪個生肖呢?請搜集資料并向大家介紹。十二生肖風俗舞龍舞龍,又稱玩龍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吉祥。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從春節開始舞龍,然后二月“龍抬頭”、端午節也舞龍。舞龍時,龍跟著繡球做各種動作,穿插,不斷地展示扭、揮、仰、跪、跳、搖等多種姿勢。人們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傳統的一種民俗文化。十二生肖民俗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對十二生肖的動物崇拜所衍生的習俗,例如在龍年、虎年,很多孕婦就會在此期間生寶寶,希望寶寶生龍活虎。在北方,有很多地方流行給寶寶做虎頭鞋、虎頭帽。對龍的崇拜還體現在二月二“龍抬頭”,大人孩子都愿意在這天理發,希望像龍那樣精神。十二生肖民俗——動物崇拜虎頭鞋、虎頭帽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伴隨我們成長的很多風俗體現了愛幼的傳統,相應地,也有很多風俗體現了尊老的美德。尊老敬老的美德風俗尊老敬老風俗介紹會請搜集一張給老人祝壽的照片、了解一種祝壽的禮節或者一種壽宴視頻,給大家介紹或者表演一下,再議一議這些風俗寄托了我們對長輩什么樣的美好祝愿。我聽爸爸說過,壽宴上會擺放壽桃,一般是八個小桃。一個大桃。取八仙祝壽”,暗合“長久”之意。尊老敬老風俗壽桃在我家,老人壽晨當天親友們會聚在一起。老人看到晚葷圍繞在身邊就特別開心。尊老敬老風俗親友給老人慶生素材:祝壽視頻在我的家鄉,壽星要吃“長壽面””。面條綿長,表示長壽。晚上則安排酒宴,壽星坐在正位,接受親友和晚輩的祝賀。尊老敬老風俗在你的家鄉,還有哪些風俗與尊老有關呢 尊老敬老風俗六十六占兩個六字,象征“六六大順”,老人和子女都很看重,所以壽禮較為隆重。“六十六,娘吃閨女一塊肉”,父母六十六歲生日這天,已出嫁的女兒除一般禮品外,還須買六斤六兩一塊肉,蒸六十六個小饅頭為父母祝壽,以報答父母生養之恩。肉與小饅頭須父母兩人吃,其他人不得分食,否則謂之“奪福”。祝壽的禮節七十三歲和八十四歲,俗謂人的一道生死坎兒,諺云:“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到了這個年齡,老人和子女都比較緊張,平時對老人加倍呵護,生日時也有個特別的破法,即子女買活鯉魚為壽禮讓老人吃,鯉魚擅跳躍,吃了鯉魚,就會躍過這道坎兒,獲得平安健康。尊老敬老風俗我的家鄉人們這樣給老人祝壽......比如:拜壽,壽星坐在正中間,兒孫繞膝周圍,然后對著老人拜壽。祝賀老人健康幸福、萬壽無疆。尊老敬老風俗課堂總結生活中,伴隨著我們成長有許多風俗,其中不少體現了尊老的傳統美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中華紅喜蛋習俗.wmv 十二生肖來歷.wmv 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10課《我們當地的風俗》PPT教學課件(第一課時).ppt 四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第10課《我們當地的風俗》教案教學設計(第一課時).doc 抓周.wmv 祝壽視頻.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