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鳥類教材分析通過前幾節的學習,學生掌握了動物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本節繼續探究鳥是如何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本節內容主要是通過對鳥的形態結構、生理行為等的觀察與探究,概括出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學生掌握了本節的知識與技能,也為后面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三維目標1. 知識與技能(1) 闡明鳥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2) 舉例說出動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種環境。2.過程與方法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的特點”的探究活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愛護鳥等野生動物、保護環境的情感。重點和難點1. 教學重點:鳥適于飛行的特點探究活動的設計;鳥類的主要特征。2. 教學難點: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的探究活動設計。時間安排:1課時。課前準備教師準備:活鴿子、家鴿骨骼標本、魚骨和雞翅、鳥的羽毛。探究時可供參考圖片、文字資料及探究提示(每小組一份)。制作多媒體課件。學生準備:課前觀察當地常見鳥類的飛行;搜集描寫鳥類的詩句或成語及鳥適于飛行的相關資料;白紙和幾個紙飛機。教學過程導入新課引用古詩詞導入新課教師引導學生以各小組競賽的形式,交流日常積累或搜集的文人筆下描寫鳥類的詩句或成語。杜甫的詩作《絕句》中的名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中的“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那么鳥類為什么能在空中飛行,人類為什么不能飛行呢?由此導入新課。推進新課學習目標一:多種多樣的鳥教師組織學生完成以下幾個活動:活動Ⅰ:觀看視頻,展示我國鳥類資源的資料,了解鳥類多樣性。活動Ⅱ:觀看圖片,說出幾種常見的鳥的名稱。活動Ⅲ:請學生在識別以上鳥類的同時比較它們在形態上的異同,小組討論交流,完成以下表格。鳥的名稱 喙的特征 足的特征 食性 生活環境大山雀 (短、直) (纖細) (以食蟲為主) (林間)金雕 (彎曲) (粗壯,爪銳利) (食肉) (多山或丘陵地帶)丹頂鶴 (長而直) (細、長) (魚類為主) (沼澤地帶)啄木鳥 (尖,鋒利) (堅硬,銳利) (食蟲) (森林)野鴨 (扁而寬) (趾間有蹼) (以魚蝦為主) (河流、湖泊)學習目標二:鳥的主要特征1. 探究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1) 提出問題:鳥的身體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2) 作出假設:各組按照選定的探究方向作出相應的假設。點撥引導:老師分別就各組探究課題提供一些圖片、資料、問題等作為指引。(3)制定計劃:各組根據課本中的提示及資料和老師提供鳥的標本、活的家鴿、鳥的骨骼、圖片以及自己課前準備的材料等,設計相應實驗驗證假設。(4)實施計劃:通過觀察、調查、動手實驗、分析資料等方式,小組同學協作完成。小組分組探究時老師巡視指導,參與學生之間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結論。(5)得出結論:把結論填寫在設計好的表格里。(6)表達和交流:教師組織學生匯報交流。各組選派代表匯報探究結果。各組間相互補充,發言內容盡量避免重復。交流時教師要注意及時給予激勵評價,對獨到的見解和少數的做法要給予肯定與激勵,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給出簡明扼要的板書。2.鳥類在外形上適于飛行的特點教師取出事先準備好的活體鴿,持牢鴿子在學生中緩緩走動,讓學生觸摸一下鴿子的羽毛和胸肌,最后手持事先系好的一端捆牢鴿子后肢的繩子放開鴿子,讓鴿子飛起來。讓學生體會鴿子飛行時的特點。同時展示圖像,引導學生觀察張開翅膀的鳥的圖片,尋找鳥類適于飛行的外部形態特征。提出問題:(1) 鳥的體形是怎樣的?這樣的體形有什么意義?(2) 鳥類的體表被覆著什么?這有什么意義?(3) 鳥的前肢與飛行有什么關系?學生可以邊觀察邊討論,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為學生排疑解惑,最后師生共同得出結論:(1) 身體呈流線型,可減少飛行時空氣對身體的阻力。(2) 體表覆羽,利于飛行。(3) 前肢變成翼,用于飛行。3.骨骼和肌肉適于飛行的特點教師展示家鴿骨骼標本、魚骨和雞翅及鳥的胸肌和鳥的骨骼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下列問題:(1) 鳥類哪個部位的肌肉最發達,有何意義?(2) 家鴿的骨骼和魚的骨骼相比有什么特點?學生根據吃鴿肉和雞肉的經驗,能說出鳥的最大的肌肉是胸肌。教師可補充家鴿胸肌的重量約占整個體重的五分之一,胸肌發達才能牽動兩翼完成飛行動作。教師用手托起家鴿骨骼標本,同時對比魚的骨骼和家鴿的骨骼標本,引導學生體會到家鴿的骨骼很輕,并且分析出原因: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內部中空,可減輕體重,利于飛翔。4..消化系統適于飛行的特點教師提供資料:(1) 雀形類的鳥一天所吃的食物,相當于自身體重的10%—30%。蜂鳥一天所吃的蜜漿,約等于它體重的2倍。體重為1550克的雀鷹,能在一晝夜吃掉800-1000克肉。(2) 雀形類的鳥所吃的谷物、果實或昆蟲,經消化吸收后形成殘渣,1.5小時后就隨糞便排出。綠頭鴨吃進的食物,經消化吸收后形成殘渣,0.5小時后就隨糞便排出。學生分析資料,思考鳥類的攝食與消化有什么特點。學生基本上都知道能量來食量很大。教師質疑:鳥類食量大,增加了體重,而鳥類為了飛行又要盡量減輕自己的體重,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學生結合資料(2)分析得出:鳥類的消化能力強,糞便及時排出以減輕體重。這樣就解決了大食量和減輕體重的矛盾,從而更利于飛行。5.循環系統適于飛行的特點教師展示“鳥與人的心搏次數的比較”的表格。心臟 心搏次數/min人 72家鴿 135---244金絲雀 514蜂鳥 615學生分析鳥類與人的心搏次數比較,探究鳥類循環系統的特征。得出結論:鳥類的心跳頻率快。教師補充:循環系統能把氧氣運送到全身各個細胞。心臟作為輸送血液的泵,其功能的強弱決定了血液輸送氧氣的能力。鳥類的循環系統非常完善,有利于飛翔。6.呼吸系統適于飛行的特點教師利用課件展示鳥呼吸的動畫,不加深知識點,讓學生更直觀形象地理解鳥的呼吸,觀察并思考其特點。鳥類在空中飛行的時候需要的氧氣量是靜止時的20多倍,那么鳥類的呼吸系統有怎樣的特點滿足這么多氧氣的需求呢?通過觀察圖片,學生發現了氣囊這一特殊結構,根據氣囊能貯存大量空氣這一點,配合動畫效果,更好地理解鳥類獨特的呼吸方式有助于氧氣大大量供應。教師強調:氣囊與肺相通,吸氣時,外界的空氣進入肺,其中大量的空氣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部分空氣進入氣囊;呼氣時,氣囊收縮,其內的空氣又經過肺,在肺內進行氣體交換,最后排出體外。這樣,每呼吸一次,空氣就兩次經過肺,在肺內進行兩次氣體交換,就能為鳥類提供更多的氧氣,滿足身體飛行時的需要。最后學生小組內交流,共同總結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身體呈流線型;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骨骼輕、薄、堅固;胸肌發達;食量大,消化能力強;心跳頻率快;有氣囊輔助呼吸。教師補充:動物名稱 山雀 雞 家鴿 豬 牛 人體溫數值 44 oC 42 oC5 42 oC 39 oC 38 oC 37 oC鳥類的生殖系統、排泄系統、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等也都有適于飛翔的特點。如通過鳥類和幾種哺乳動物的體溫對比表格,我們可以知道,鳥類的體溫不但較高而且恒定,恒定的體溫增強了動物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使鳥類更適于飛行。學習目標三:鳥類的基本特征大屏幕出示多種鳥的圖片,引導學生總結鳥類的主要特征,進一步認識鳥類的全身適于飛行的特點。學生得出結論,鳥的主要特征是: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牙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學習目標四: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充分發揮各小組的特點,請學生共同總結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師生共同總結:1. 許多鳥類可以捕食田鼠、害蟲等危害莊稼的生物,有利于農業生產。2. 雞、鴨、鵝是人類食物中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3. 很多鳥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學習了鳥,以家鴿為例探究了鳥適于飛行的特征,請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1. 請你概括出鳥類在外形上適于飛行的特點有哪些。2. 概述鳥類在內部結構上與飛行生活相適應的特點有哪些。3. 鳥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學案設計學習目標1. 闡明鳥適于空中飛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2. 舉例說出動物的生活可能跨越多種環境。學習導航學習目標一:多種多樣的鳥[閱讀教材相關內容,并比較圖片中的幾種鳥,完成以下表格]鳥的名稱 喙的特征 足的特征 食性 生活環境大山雀 短、直 纖細,善于抓握 以食蟲為主 林間金雕丹頂鶴啄木鳥野鴨學習目標二:鳥的主要特征[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思考以下問題]1. 鳥的外形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2. 鳥的運動系統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3. 鳥的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有哪些適于飛行的特點?4. 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學習目標三: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閱讀教材相關內容,思考回答以下問題]試舉例說明鳥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習檢測1. 鳥類骨骼的特點是()A. 厚而堅固 B.輕、薄而堅固B. 較厚,骨質發達 D.厚而輕2.下列哪項不是鳥類適應飛行生活的特點①身體呈流線型 ②全身被覆羽毛 ③前肢變成翼 ④身體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尾⑤消化吸收能力強 ⑥直腸很短,糞便隨時排出體外 ⑦兩翼上的肌肉發達 ⑧有氣囊輔助呼吸A. ①③ B.⑤⑦C.④⑦ D.④⑤3.推斷家鴿排便頻繁的原因主要是()A. 含量大 B.消化功能差C.吸收功能差 D.直腸短,不能長時間儲存糞便4.下列哪一組是鳥類所特有的特征()①體表有羽毛 ②用肺呼吸并有氣囊輔助呼吸 ③體溫恒定 ④有發達的神經系統⑤前肢變成翼A. ②④⑤ B.①②⑤C.①③⑤ D.①②③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