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2年中考歷史十九個專題開放性問題答題模板一、★總體答題思路:(1)先易后難,審題清楚。(2)答案與試題對應。(3)抓住關鍵詞語。(4)答案緊扣問題,力求簡潔、準確。(5)歷史名詞書寫準確、不亂改。(6)分點答題,注意分值。二、★通用主觀題格式:1、凡涉及到某一歷史時期特征的題目,一律用單元標題(課本上的每一單元的標題)或單元標題組合。如: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歷史的特征是什么?——外國的侵略與中國人民的探索2、用什么樣的方式整理材料——圖表法、知識結構圖、大事年表法、知識樹。3、獲取歷史信息的途徑有哪些?——去圖書館查閱資料、上網收集資料、實地考察、詢問師長等。4、凡涉及到對共產黨的“認識”或“啟示”的,一律用“只有……才能……”回答。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5、認識類題目,可以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有什么好處”幾方面答題。三、★以下為主觀題通用答案歸類:(一)、大國崛起1. 常考設問:對大國發展、崛起的認識2. 答案模板(1)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發展經濟的基礎和前提;(2)不斷改革,大膽創新;制度創新是大國崛起的關鍵;(3)善于學習外國的長處和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大力發展科技,培養人才等。(二)、中日關系1. 常考設問:中日雙方妥善處理兩國關系、為中日關系良性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2. 答案模板(1)總體做法(建議、啟示、看法)① 正視歷史,以史為鑒,面對未來;② 加強交流,增進互信;③ 睦鄰友好,合作共贏。(2)日本方面:應正視歷史問題,積極、主動、妥善解決戰爭遺留問題,不要做傷害中國人民情感的事,努力發展中日兩國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鄰關系。(3)中國方面:應牢記“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努力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加強和日本的經濟文化交流,努力促進中日關系的友好發展。(三)、中美關系1. 常考設問:發展中美兩國新型大國關系的看法、建議2. 答案模板(1)求同存異、增強政治互信;(2)促進經濟合作與共贏、加強文化交流、加強國際事務合作;(3)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4)堅持和平發展,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珍惜和平發展機遇期。(四)、三次科技革命1. 常考設問:科技革命帶來的影響和認識2. 答案模板科技是柄“雙刃劍”:(1)對社會生活的積極影響:①科技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②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③提高了人們的工作效率;(2)科技發明的消極影響:①環境問題:廢氣、汽車尾氣等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②戰爭問題:一戰中的飛艇、飛機、毒氣彈、坦克、遠程大炮;二戰中的原子彈使戰爭更加殘酷,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災難。(3)三次科技革命的啟示:(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革命推動了社會進步。(五)、對外交往1. 常考設問:對外交往的發展對我們的啟示2. 答案模板(1)開放利于進步,閉關導致落后;(2)獨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3)國家利益是外交的出發點;(4)維護國家安定和統一是外交發展的保障;(5)外交政策要隨著時代發展不斷變化。(六)、民族復興1. 常考設問:如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 答案模板(1)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3)青少年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樹立正確世界觀,為發展貢獻力量。(七)、戰爭與和平1. 常考設問:怎樣才能有效地避免戰爭2. 答案模板(1)反對戰爭,珍愛和平;(2)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打擊恐怖主義,維護世界和平;(3)防止軍國主義和極右勢力抬頭;(4)力爭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用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5)加強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等。(八)、民族團結1. 常考設問:如何維護民族統一2. 答案模板(1)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2)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自覺同破壞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的行為作斗爭;(3)實行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榮的民族政策;(4)加大對民族分裂勢力的打擊力度,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都注定失敗。(九)、兩岸關系與祖國統一1. 常考設問:如何推進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穩定)發展,實現祖國統一2. 答案模板(1)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堅持九二共識;堅決擁護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2)互相尊重、互補互利,加強經濟、科技、文藝、旅游等方面的交流;(3)加強領導人對話和兩岸人員往來;(4)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堅決反對“一中一臺”等各類臺獨言行,堅決維護國家統一;(5)努力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為祖國繁榮富強貢獻聰明才智,積極參與海峽兩岸的交流活動等。(十)、改革與制度創新1. 常考設問:從中外的改革中,獲得了什么啟示2. 答案模板(1)改革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2)改革必須立足國情,從本國國情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3)改革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強大推動力,是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動力之源;(4)改革是強國之路,有利于提高綜合國力,有利于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十一)、侵略與反抗1. 常考設問:對中國近代遭受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抗爭的認識2. 答案模板(1)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2)發展才是硬道理,堅持對外開放,只有提升綜合國力,才能在國際上立足;(3)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精神等。(十二)、思想解放1. 常考設問:思想解放的作用及思想解放與社會進步的關系2. 答案模板(1)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推動了社會進步;(2)思想解放為社會進步奠定思想基礎,社會進步推動思想解放。(十三)、黨的發展歷程1. 常考設問:對黨的發展歷程的啟示2. 答案模板(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2)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3)只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4)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創新,抓住機遇,發展壯大自己,要善于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自我,艱苦奮斗,銳意進取等。(十四)、改革開放1. 常考設問:由中國改革開放得到的啟示2. 答案模版(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2)要結合本國國情,實事求是,不能照搬別人的經驗;(3)要符合歷史發展潮流,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十五)、民主與法制1. 常考設問:對民主法制建設的認識2. 答案模板(1)從人治到法治,從專制到民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2)民主與法制建設是一個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3)不同國家的民主法制建設可以取長補短,互相借鑒;(4)民主與法制建設是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人民群眾當家作主、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障。(十六)、經濟全球化1. 常考設問:中國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2. 答案模板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發展中國家)既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首先,從機遇看:經濟全球化帶來了更多地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擴大國外市場和學習科學管理的機會。其次,從挑戰看:主要是它帶來的是不均等的競爭機會,使發展中國家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我國的對策:面對挑戰,我們要順應潮流,重視人才培養,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制度創新,趨利避害,制定防范風險的措施,增強本國實力,方能立于不敗之地。(十七)、世界政治格局1. 常考設問:面對復雜多變的政治形勢,中國應該如何做/如何應對2. 答案模板(1)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教育科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提高綜合國力;(2)積極參與國際活動,加快自身發展,積極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努力成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3)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新秩序。十八、傳統文化1. 常考設問: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傳統文化2. 答案模板(1)堅持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2)自覺抵制西方落后思想和意識的侵蝕;(3)積極宣傳民族傳統文化;(4)豐富傳統文化的內涵,堅持發展創新,堅持與時俱進。(十九)、三農與民生1. 常考設問: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2. 答案模板(1)重視農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2)加大農業資金投入,堅持稅費改革;(3)加強、加大向農民宣傳農業技術等的力度;(4)注重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