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關注生物圈——環境在惡化一.情景導入:資料:南極大陸冰原覆蓋,荒無人煙,但從生長在那里的企鵝體內也檢查到 DDT。北極附近格陵蘭的冰蓋層中,近幾十年來,鉛、汞含量不斷上升。污染無處不在,世界幾乎無凈土。生物圈面臨的威脅有哪些?又是怎樣造成的呢?2.學習目標: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世界和中國人口增長的趨勢。2.結合生活經驗關注嚴峻的環境問題。三.教學過程:(一)1.觀察世界人口增長曲線圖,根據中國人口增長表格繪制中國人口增長曲線圖。2.人口增多引發的問題吃: 需要更多的食物穿: 需要更多的原料住: 需要更多的居住空間行: 需要更多的交通空間3.討論如何有效控制人口數量?為了滿足急劇增長的人口對物質的需要,人們對大自然開始了破壞性的掠奪,從而破壞了生物圈。人類對環境的影響觸目驚心!!(二)環境問題:1.酸雨一般認為,酸雨是由于燃燒高硫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氣體進入大氣后,造成局部地區大氣中的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結過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亞硫酸,然后經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劑的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隨雨水降下形成酸雨.酸雨的pH值一般少于5.6.酸雨的危害:①.對人體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霧和硫酸鹽霧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組織,引起肺水腫等疾病而使人致死.②.引起河流、湖泊的水體酸化,嚴重影響水生動植物的生長.③.破壞土壤、植被、森林.④.腐蝕金屬、油漆、皮革、紡織品及建筑材料.⑤.滲入地下,使水中鋁、銅、鋅、鎘的含量比中性地下水中高很多倍.2.臭氧空洞在距離地面約25Km處,有一層由太陽強輻射造成的臭氧層,它能吸收太陽紫外線,使大部分有害射線不能到達地球表面,保護地球生物免遭傷害,是地球的“保護傘”。20世紀70年代以來,人們大量使用冰箱、空調,釋放出大量的氟氯烴化合物(氟利昂),上升到臭氧層,通過光化學反應大量消耗臭氧。1979-1990年,全球臭氧總量大致下降3%,南極附近臭氧量減少尤為嚴重,出現了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大約低于全球平均值的30%-40%,相對于其他地區來說,就象是一個洞,這就是“南極臭氧洞”。3.溫室效應溫室,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為什么戶外冰天雪地,而溫室內卻溫暖如春?原來溫室頂棚和四周的玻璃(或塑料薄膜)能夠透進太陽光的短波輻射,而室內地面反向的長波輻射卻很少能穿透玻璃(或塑料薄膜) ,這樣熱量就被留在室內,因此溫室里的溫度比室外要高出許多。近幾十年來,由于人類消耗的能源急劇增加,森林遭到破壞,大氣中CO2的濃度不斷上升。 CO2就像溫室的玻璃一樣,并不影響太陽對地球表面的輻射,但卻能阻礙由地面反射回高空的紅外輻射,這就 像給地球罩上了一層保溫膜,使地球表面氣溫增高,產生“溫室效應”。溫室效應的危害:全球變暖將可能導致兩極的冰川融化,使還海平面升高,淹沒許多城市。世界上大約有1/3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線60Km以內,世界上35座最大的城市中,有20座地處沿海。海平面升高無疑將是對人類的巨大威脅。地球表面氣溫升高,各地降水和干濕狀況也會發生變化。現在溫帶的農業發達地區,由于氣溫升高,蒸發加強,氣候會變得干旱,農業區會退化成草原;干旱區會變得更干旱,土地沙漠化,使農業減產。4.水污染5.土壤污染(三)小結:臭氧層溫室效應水污染噪聲污染土壤污染農藥污染酸雨環境問題環境問題嚴峻生活廢水酸雨人口增長過快世界人口增長情況環境在惡化中國的人口增長的趨勢臭氧層遭破壞溫室效應增強人口增長過快對生物圈的影響水污染噪聲污染土壤污染工業廢水農業廢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