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章 第三節芽的發育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知識性目標1.描述芽的類型和葉芽的結構。2.識別常見植物的葉芽、花芽和混合芽。3.闡明芽和枝條之間的發育關系。4.舉例說明植物的頂端優勢及其在農業生產中的實際應用。技能性目標1.運用頂端優勢原理解決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整枝、打杈等問題。情感性目標養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葉芽的結構是本章的重點。難點:因為芽的發育是個動態的過程,所以葉芽的發育是本章的難點。三、教學媒體多媒體ppt等。四、教材分析本節的重點知識是葉芽的結構。植物的生長、發育與葉芽的結構息息相關,葉芽的結構是植物生長的基礎。實際上,葉芽就是尚未展開的枝條(枝條:長有葉和芽的莖)。也就是說,莖是由葉芽發育的。只有弄清葉芽的結構,才能更好地理解莖與芽的關系,才能更好地為后續知識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礎。組織學生做“觀察葉芽的結構”實驗是本節的難點內容之一。學生經常掌握不好刀片的拿法,弄不好會把手劃破。教師課前應把刀片用膠布包好,并告訴學生刀片的正確拿法,避免劃破手指。用刀片縱向剖開葉芽時,學生會出現“剖偏”現象,從而影響對葉芽的觀察效果。教師除了做好示范外,可以多備幾個葉芽,讓學生多做幾次,從中挑選出最完整的葉芽縱剖面。本節的難點知識還有葉芽的發育。葉芽的發育過程是一個相對緩慢的,動態的、變化的過程。伴隨著葉芽的發育,新的枝條逐漸形成。由于時間和空間的原因,會造成一些學生理解上的困難,這就需要教師設法利用一些手段(錄像、教具、動畫等),克服時空帶來的障礙幫助學生理解葉芽的發育過程與莖形成的關系,從而突破難點。“頂芽發育與側芽發育的關系”對學生而言,植物體內的生長素以及生長素的濃度、作用機理,這些知識都是比較抽象而陌生的,從學生的知識基礎看,理解這些知識是有一定的困難的。教師應深入淺出地講明頂芽對側芽抑制,產生頂端優勢現象及去掉頂芽能使側芽生長、發育的道理就可以了。五、教學課程設計(—)導入按照課本出示的身邊事導入本章內容:芽的發育與整枝打杈。在北方深秋,仔細觀察植物落葉后的枝條,在各種不同植物的枝條上,都有一個個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芽。芽是什么?它長大后回發育成植物體的哪些部分?(二)講授新課1.莖是由芽發育而成的: 出示錄像或掛圖:春天樹木枝條發芽、生長的現象。 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莖是由芽發育而成的。2.芽的種類: 展示課前準備好的帶芽的枝條實物或投影。 組織學生觀察。 提出問題:“請你按照一定的標準對芽進行分類。” 組織學生分析、討論:芽分類的標準和名稱。總結:(1)芽有許多種類,分類的標準不一樣,名稱也不一樣,如:按著生位置區分,可分為頂芽、側芽。按將來發育成什么分,可分為葉芽、花芽、混合芽。(2)頂芽有可能是葉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或花芽,但發育成枝條的芽,應該是葉芽或混合芽。3.葉芽的結構:組織學生完成實驗:觀察葉芽的結構。取一個葉芽,做一個縱切(提醒學生不要傷及手指)根據課本的圖示,比較葉芽和枝條,找到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或者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葉芽的結構,可以利用一棵縱切開的圓白菜或大白菜。圓白菜和大白菜實際上是葉球,但是可以把它們比喻成葉芽,即中間的基部是芽軸,芽軸的頂端有生長點,生長點兩側有葉原基和幼葉,幼葉的葉腋有芽原基。)提示注意事項:(1)縱切葉芽時,不要切偏,并注意安全。(2)對照掛圖或課本中的實驗-葉芽的結構。(3)組織學生總結葉芽的結構,并請個別學生進行指圖的活動。利用自制教具或多媒體動畫等方式,向學生展示葉芽各部分發育的過程。組織學生總結葉芽各部分發育的結果。4.頂端優勢經過課堂談論,請學生試著分析出現頂端優勢的原因。在一株植物上,通常會出現頂芽的生長發育較快,而側芽的生長發育受到抑制的現象,這叫做頂端優勢。在生產中,人們根據這一特性,對不同的植物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例如,對果樹、棉花、番茄等植物,可以去掉頂芽,促進側芽的生長發育,植物就會多開花、多結果,從而提高水果、棉花、番茄等的產量;有些行道樹長到一定的高度,去掉頂端,側芽迅速發育,使樹冠增大,就能增加它們的遮陰面積;而材用植物,應及時摘去側芽,保護頂芽,使主干長得又高又直。頂端優勢的強弱,因植物種類而不同。松、柏等植物主干頂端優勢很強,近頂端側枝生長緩慢,遠離頂端的側枝生長較快而形成寶塔形樹冠。例如,雪松是典型的塔形樹冠,高大挺拔,但水稻、小麥等植物頂端優勢則不明顯。頂端優勢產生的原因,目前主要從營養供應和激素影響兩方面來解釋。前者認為頂芽代謝活動旺盛,壟斷了大部分營養物質,故頂端優先生長。后者認為植株頂端形成的生長素,可通過向下的極性運輸,使側芽附近的生長素濃度加大,而側芽對生長素的反應比頂芽敏感,使側芽生長受到抑制。(三)總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芽的發育,在課下要認真的復習,要在課下加強練習,闡明芽與枝條之間的關系。六、板書設計第三章 葉的發育與整枝打杈一 芽的種類二 葉芽的結構三 頂芽與側芽的關系1.頂端優勢。2.頂端優勢的應用。七、教學反思: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對枝條上面芽的類型,葉芽的結構的觀察以及芽和枝條之間的生長發育關系的等內容。葉芽發育的內容,在這節課中是稍難一些的知識,因為芽的發育是動態的連續的過程。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最好能演示反映芽的發育連續過程的幻燈片或動畫,也要準備一幅葉芽剛剛發育成枝條的掛圖,與葉芽結構的掛圖配合起來使用。教師也可以自制一幅葉芽和枝條的對照圖,即用橫線把葉芽的每一部分結構與發育成枝條的相對應的部分聯系起來,從而說明葉芽的哪一部分發育成枝條的哪一部分,這樣對照起來進行教學才容易把這部分內容講清楚。關于頂端優勢,可以讓學生注意觀察刺柏、銀杏等樹木,它們的頂端優勢現象很明顯。關于頂端優勢和打破頂端優勢的道理,涉及到植物體內不同部位生長素的含量以及生長素含量發生變化的情況。教師應當講述清楚,通常情況下,側芽的發育所以受到抑制,是由于頂芽產生的生長素源源不斷地運送到側芽處,促成側芽生長素的含量過多,所以側芽的發育受到抑制。相反,去掉頂芽后,側芽處的生長素的含量減少了,側芽從而恢復了發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