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愛迪生是個非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1878年,他下定決心研制電燈,可是做了許多次實驗都沒成功,別人都嘲笑他在做白日夢,面對他人的質疑和不理想的實驗結果,愛迪生默默無聞的堅守著自己的理想,在嘗試了六千多次實驗,試用了接近1600種材料后,終于研制出了能連續點亮45小時的電燈,經過繼續改進,電燈成了家家戶戶必備的照明工具。檢測哪些連接能使小燈泡亮起來第_____小組要求 亮的打“√”,不亮的打“×”序號實測思考與 交流 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共同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思考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電流是怎樣流的?點亮小燈泡教材分析:本單元從《電和我們的生活》這一課題開始,整理已有的電的知識,并引發出關于電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學生真正研究電是從《點亮我的小燈泡》這一課開始的,這節課中學生將通過使用簡單的電池、導線使小燈泡發光,并且探究使小燈泡發光的不同連接方式,激發探究電的興趣,為后續學習拉開序幕。本課的教學目的初步構建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閉合電路,并且只有電流流過燈絲小燈泡才會發光的概念,并敢于實驗現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教材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手電筒是怎樣亮起來的,第二部分探索小燈泡的結構以及如何讓它亮起來,第三部分展示研討亮起來的小燈泡電流的流動路線,即初步建立電路概念。學情分析:點亮小燈泡對四年級的孩子來說,看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有很多東西值得研究。有的學生拿到導線、電池很快就能使一個小燈泡亮起來,有的學生根本不會點亮小燈泡,他們不知道電路是一個回路。所以引導學生了解小燈泡的結構很重要的,當了解小燈泡的結構后,再提供給學生一根導線、一節電池、一個燈泡去點亮小燈泡。這一活動看似簡單,但他們將在活動中認識電、電路,想象電流是怎樣流動的,他們會提出更具挑戰性的問題。并嘗試著用更多的連接方法使小燈泡亮起來。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2、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包括電池、導線在內的完整的閉合回路。3、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種方法建立起來。4、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過程與方法:1、連接簡單電路。2、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3、根據實驗現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情感態度價值觀:1、體會對周圍事物進行有目的、細致地觀察的樂趣。2、敢于根據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3、激發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1.能將點亮小燈泡的原理應用于生活。【教學重點】初步認識電路【教學難點】分析點亮小燈泡的連接相同之處學具準備:1 只小燈泡,1 節 1.5v 的干電池,1 根導線,記錄單(預測、實驗),水槽,桌牌、鉛筆。教具準備:板書。課前談話:實小四(7)班的同學們大家好,自我介紹下,我姓湯,來自武義縣柳城畬族鎮中心小學,柳城是個很美的地方,歡迎同學們到柳城來玩。今天,湯老師將和同學們合作上一節科學課,在課堂上,如果同學們有需要可以舉手,湯老師很愿意為同學們服務。我也先認識一下同學們,各小組組長請起立認識一下。組長注意一下,每個活動開始時要從材料盒中拿取相應的材料分發給組員。為在本節課上有更多的收獲,你覺得我們可以怎么做呢?看到同學們都準備好了,那我們就開始上課吧。教學過程:科學史導入(2分鐘)同學們,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誰發明出來的嗎 我們請XXX和同學們分享一下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愛迪生是個非常勤奮的人,喜歡做各種實驗,他對電器特別感興趣。1878年,他下定決心研制電燈,可是做了許多次實驗都沒成功,別人都嘲笑他在做白日夢,面對他人的質疑和不理想的實驗結果,愛迪生默默無聞的堅守著自己的理想,在嘗試了六千多次實驗,試用了接近1600種材料后,終于研制出了能連續點亮45小時的電燈,經過繼續改進,電燈成了家家戶戶必備的照明工具。在愛迪生的艱辛研制下,電燈照亮了整個世界,它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今天,我們就用這種精神來嘗試《點亮小燈泡》(板書)認識點亮小燈泡的材料(5分鐘)1.我們先通過一份科學資料來認識一下小燈泡的組成部分和各部分的作用。同學們獨立閱讀完第一部分資料后,完成下面的兩個習題。活動時間是3分鐘,組長在材料盒中拿取資料分發給組員。2.我看大部分同學都做完了,哪位同學來分享一下你的習題答案。(分享完之后問一下同學們,你們有不同的意見嗎?)(板貼小燈泡的結構)都正確了,如果有不是這個答案的改一下,掌聲送給他。3.想要點亮小燈泡,還需要——干電池和導線。我們使用的干電池電壓是1.5伏,這個電壓小于36V,對人體是安全的,可以用手充分接觸。干電池金屬銅帽端,也就是有凸起的一端是正極(用符號“+”表示),另一端鋅殼是負極(用符號“-”表示)。導線由橡膠皮和金屬絲組成,導線中負責導電的是金屬絲。點亮小燈泡預測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8分鐘)(1)認識了使小燈泡亮起來的材料。如果現在給你一個小燈泡、一個電池和一根導線,你覺得怎樣連接能使小燈泡亮起來?(生:……)這樣,小組共同討論一下,將你們覺得可能點亮的連接方式畫在卡片沒有做過標記的一面,卡片統一豎著畫,小燈泡、電池已經給同學們準備好了,直接粘貼在卡片上,導線用記號畫上就好。需要注意的是:小組內每張卡片畫的連接方式不重復音樂響起,整理材料(2)這是一個小組同學畫的連接方式。(活動過程貼)其他小組還有和他們不一樣的連接方式嗎 請你將不同的連接方式也貼上。看一看,這些連接方式里有重復的嗎?(金屬殼可以導電,因此金屬殼和金屬殼上的連接點是一起的。我們對這些連接方式編編號檢測連接能否點亮小燈泡(10分鐘)接下來,我們來檢測一下這些連接是否都能點亮小燈泡。開始實驗時,各小組會拿到一段導線、一節電池和一個小燈泡。檢測時,記錄員在記錄單序號一行先寫上你們將檢測的序號,實驗檢測后,會亮的連接在實測欄打“√”,不亮的打“×”。都檢測完后思考并完成后面的兩個問題。(2)溫馨提醒:如果導線或電池出現很燙的現象,請及時讓導線離開電池。(3)現在小組分工,組長拿材料開始檢測。研討(10分鐘)看到很多小組已經將X種連接方式都檢測完了,哪個組愿意上來將檢測會亮的連接放這邊,不會亮的放這邊,兩位同學上來,一人報,一人移。你們的檢測結果和這個組的一樣嗎?(這幾種連接方式有異議,我們來重新檢測一下,請一位同學和我一起操作)(2)①我們看這些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有什么共同點呢?兩個連接點都連進去,電池的正負極都連進去。電池的正負極和兩個連接點相連,我們簡稱兩極連兩點。板書:兩極連兩點②小燈泡被點亮,說明有電流流過小燈泡的燈絲(板書:電流→燈絲),那在這樣的連接里,你覺得電流是怎樣流動的呢?我們先來看一段電流流動的動畫。誰能來說一說電流是怎么流的?——電從電池的正極出發,從一個連接點流進燈絲,從另一個連接點流回電池的負極,這樣就組成了一個閉合回路(板書:閉合回路)。有電流流過燈絲小燈泡就被點亮了。誰能來說說這個能點亮小燈泡的電路電流是怎么流的呢?④剛才在巡視的過程中,聽到有好幾個小組在嘗試這些不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式時有重大的發現。誰想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們的感受。像X號連接這樣導線兩端直接與電池的正負極相連,導線、電池會發熱發燙,這種連接方式叫做短路。(板書:導線兩端連電池兩極 短路)短路時,除了導線、電池發熱發燙,電也會很快消耗完,嚴重時甚至會爆炸,因此,在實驗中,要避免出現短路。(這些不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里還有沒有短路的連接呢?誰能把它們放一起。)④再來看一看,剩下來的這些不能點亮小燈泡的連接又有什么共同點?電池的正極或負極只有一端連進去,電路沒有接通。像這種某個地方斷開,電流不能從正極出發流回負極的電路稱為斷路。板書:斷路短路和斷路都不能點亮小燈泡。四、拓展(5分鐘)1.判斷電路連接能否點亮小燈泡電腦屏顯示了4種電路連接,請同學們判斷這些連接能否點亮小燈泡,能的在括號里打鉤,不能的打叉。請一位同學上講臺判斷,其他同學看科學資料背面進行判斷。2.手電筒點亮的原理我們課堂上使用的小燈泡常用在手電筒中,課后同學們回家研究一下手電筒里的小燈泡是怎樣被點亮的?五、總結本節課,你有什么收獲?自我反思:1.PPT和教案沒有對應著熟悉過,導致課堂PPT出現了問題,什么時間點什么PPT要提前預想好。2.教學環節要提前熟悉,每個大環節與大環節內的小環節提前熟悉好,然后再思考環節之間的過渡語。對環節熟悉才能更好的應對生成性的資源。例如本課中的學生兩條線的連接應對。3.注重感覺的營造,課堂的設計要給學生一種感覺,就是我是在探索中逐漸進步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課堂中有怎樣的體驗。4.教學語言指向性明確,讓學生知道要怎么做,學生才能沿著課堂方向進行探索。江特評課:優點:1. 科學閱讀加閱讀后的練習有助于學生掌握小燈泡的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2. 提問清晰,指向性明確(1)小燈泡的結構和功能,電池和導線(2)猜測怎樣連接能使小燈泡亮起來(3)電流的流向(4)電路能否點亮小燈泡判斷建議:1. 板書。板貼長度要一樣,美觀一些。2. 教學語言要準確。短路的特點應該是導線兩端直接連電池兩極。3. 猜想環節出現的問題,教師提醒了用一根導線連接,學生還是畫出很多兩根導線連接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的應對:(1)活動前提醒一根導線(2)檢測就用兩根導線進行連接(3)研討總結過后回頭看兩根導線能否點亮兩根導線和重復的連接是學生的勞動成果,也是課堂的生成資源,也是學生的前概念,教師如果不去使用它是對資源的浪費,學生沒有在前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學習,就容易模糊。教學是在學生前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因此,暴露學生的前概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再通過課堂教學,讓教師和學生看到學生經歷本節課后的進步。也就是最近發展區。4. 對本節課的教學另外的思路先嘗試(會亮、不會亮)→畫出連接方式→分析點亮原因→資料閱讀小燈泡的構造→重新嘗試點亮小燈泡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教學,讓學生從失敗到成功,從成功到更成功。用沉的材料來造船優點:STEM理念、工程設計理念應用建議:1. 用一種材料,橡皮泥,鋁箔紙放到課后自己進行研究。2. 1次,一塊橡皮泥1次,一塊橡皮泥1次,一塊橡皮泥每次都是新的橡皮泥體現技術的改進。組內、組間都能進行對比。然后讓最好的拿來展示,向同學們介紹。把一個問題,一種材料研究透了,再去研究另外的材料深入研究優于蜻蜓點水。點亮小燈泡獨立閱讀 完成習題小燈泡由燈絲、金屬架、連接點、玻璃泡四部分組成,作用如下:燈絲:小燈泡中能發光的部分。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絲,通電后能發光、發熱。金屬架:將燈絲架起來的部分,固定燈絲的同時能夠將電流導入燈絲。連接點:在金屬架的外部安裝了一個能夠導電,帶有螺紋的金屬殼,金屬殼側面和下端各有一個凸起的連接點。因金屬殼可以導電,可以把金屬殼側面看成是一個連接點。兩個連接點,一個連電池正極,一個連電池負極。玻璃泡:玻璃罩子是玻璃泡,它能保護燈絲,玻璃泡里充有氮氣、氬氣等氣體,用于延長燈絲的壽命。1.小燈泡由 、 、 、 四部分組成。2.將小燈泡的結構與作用連一連:小燈泡中能發光的部分連電池正負極保護燈絲將燈絲架起來、將電流導入燈絲二、拓展訓練判斷以下電路連接能否點亮小燈泡,能點亮打“√”,不能點亮打“×”。(1)( ) (2)( )(3)( ) (4)( )玻璃泡燈絲金屬架連接,點連接,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點亮小燈泡》教學反思.doc 《點亮小燈泡》教案.doc 《點亮小燈泡》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docx 《點亮小燈泡》科學閱讀資料.doc 《點亮小燈泡》記錄單.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