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2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學習目標1、同一律的必要性、內容和要求;同一律與認識對象的變化發展2、矛盾律的必要性、內容和要求;邏輯矛盾與客觀矛盾3、排中律的必要性、內容和要求;矛盾律與排中律相結合4、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與科學思維核心素養科學精神:正確理解邏輯、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關知識。公共參與:自覺蓮循形武邏輯的基本規律,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讓思維合乎邏輯。基礎梳理一、同一律:思維的確定性要求1.遵循同一律要求的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確定性的思維。2.內容公式:A是A。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3.同一律的要求:(1)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故意違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邏輯錯誤叫作“偷換概念”或“偷換論題”。(2)同一律反對在時間、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任意變更概念或判斷。二、矛盾律:思維的一致性要求1.遵循矛盾律要求的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2.內容公式:A不是非A。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3.矛盾律的要求:(1)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成立。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自相矛盾”。(2)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論斷是對客觀實際的錯誤反映。(3)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三、排中律:思維的明確性要求1.遵循排中律要求的必要性: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明確性的思維。2.內容公式:A或者非A。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3.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斷定它們都不成立。違反排中律要求的邏輯錯誤叫作“兩不可”。4.矛盾律與同一律的關系:(1)矛盾律表明,論斷“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進一步表明,“A”和“非A” 必有一真。(2)識別與把握“A”和“非A”這種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關系,對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有重要意義。5.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1)內容: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2)重要意義:①這些基本規律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對認識客觀事物的正確思維活動的總結。②實踐證明,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而違背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不可能是科學的思維。易錯提示1.承認辯證矛盾與允許邏輯矛盾是一回事。( )【答案】×【解析】承認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不是一回事,他們之間是有本質區別的。包含邏輯矛盾的判斷即自相矛盾的判斷都是直接或間接地既斷定事物具有某種屬性,同時又斷定事物不具有該屬性;而辯證矛盾判斷斷定的是事物同時具有兩種對立統一,相反相成的屬性。任何科學的認識都要求排除邏輯矛盾,而任何科學認識又都是在研究對象本身所固有的辯證矛盾,所謂認識事物也就是認識事物本身的辯證矛盾。承認辯證矛盾是辯證法的前提和出發點,允許邏輯矛盾則是詭辯論的特征。2.“自相矛盾”與“客觀矛盾”都是客觀事物的反映。( )【答案】×【解析】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措誤叫作自相矛盾,所以其不是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并不是自相矛盾的,客觀矛盾是客觀事物的反映。3.同一律要求人們:在不同的時間、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必須同一。( )【答案】×【解析】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4.要避免思維出現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就要回避事物的客觀矛盾。( )【答案】×【解析】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時間、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作的論斷而言的,違反矛盾律要求的邏輯措誤叫作自相矛盾;客觀事物是變化發展的,此事物可以變成彼事物,從不同時間、不同方面對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論斷,所以我們不能以回避事物的客觀矛盾避免思維出現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深化探究1.《韓非子·難一》載:“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運用“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的相關知識,分析楚人“弗能應”的原因。2.一個小伙子買了無座票去坐火車。上車后他發現座無虛席,于是就厚著臉皮硬往一大爺身邊擠座兒。大爺有些生氣地說:“小伙子,別硬坐了,座位已經滿了。”小伙子嬉皮笑臉地說:“沒辦法,我買的就是“硬座’票。”結合材料,運用邏輯思維的基本要求的知識,分析材料中小伙所犯的錯誤。3.(1)深夜,遠遠望去,整個大樓漆黑一片,只有樓上東頭的一個房間還亮著燈。(2)他的意見基本正確,一點兒錯誤也沒有。(3)有人在評論一篇文章時說:這篇文章的觀點不能說是全面的,也不能說是片面的。(4)當報刊上討論“青年人應不應該有個人志愿”時,有人寫了一份稿子,標題是:有個人志愿不好,沒有也不好。分析以上各題是否違反了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如果違反,說明違反了哪條,犯了哪種邏輯錯誤?4.形式邏輯是專門研究概念、判斷、推理的一門學科。形式邏輯能幫我們正確地推論,有助于我們準確、鮮明地表達思想,有助于我們進行批判性思維并揭露錯誤。只有遵循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思維,才有可能成為科學的思維。一位青年滿懷信心地對大發明家愛迪生說:“我想發明一種萬能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愛迪生聽后問他:“你想用什么器皿來裝這種萬能溶液呢?”那位青年無言以對。這位青年犯了什么錯誤?為什么會無言以對?請結合材料,運用形式邏輯基本規律的知識進行分析。隨堂訓練1.小紅看到小明在摘草莓,小紅問小明:“草莓可以吃了嗎 ”小明答:“草莓是水果,當然可以吃。”小明的回答( )①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②犯了“偷換概念”的錯誤③犯了“偷換論題”的錯誤④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如果一個性質判斷的主項和謂項都不周延,則這一判斷的形式一定是( )A.某個S是P B.某個S不是P C.有S是P D.有S不是P3.“小蔡去年是律師,今年已經不再是律師了。”該說法( )A.正確,符合同一律的要求 B.正確,符合排中律的要求C.錯誤,違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D.錯誤,違背了排中律的要求4.犯罪分子王某參與了一起搶劫案,在搶劫中致使銀行工作人員重傷。說王某是重傷罪是對的,說王某不是重傷罪也是對的。這一說法( )A.違反了同一律 B.違反了矛盾律 C.不違反邏輯規律 D.違反了排中律5.愛因斯坦認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既是連續的,又是不連續的。這個論斷( )A.違反了矛盾律,是思維混亂的表現B.違反了同一律,犯了“轉移論題”的邏輯錯誤C.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D.犯了“兩不可”的邏輯錯誤6.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既是連續的,又是不連續的。”這個論斷( )A.違反了矛盾律,是思維混亂的表現 B.違反了同一律,轉移論題C.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 D.犯了“兩不可”的錯誤7.“桌上有一盞燈。”這句話要么是真,要么是假,沒有別的可能,這符合( )A.排中律 B.差異律 C.同一律 D.充足理由律8.如果同時否定“小周或小王獨舞表演”和“小周或小王都不獨舞表演”,則( )A.違反同一律要求 B.違反矛盾律要求C.違反排中律要求 D.不違反邏輯規律要求9.愛因斯坦說:“光既是波,又是微粒,是連續的,又是不連續的。”這個論斷( )A.犯了“兩不可”的錯誤 B.違反了同一律,偷換論題C.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 D.違反了矛盾律,是思維混亂的表現參考答案深化探究1.合乎邏輯的思維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維。矛盾律要求我們,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它的否定論斷“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這位楚人認為“我的盾是堅固的,沒有東西可以戳穿它”,又認為“我的矛是鋒利的,它可以戳穿任何東西”。這兩個論斷不可能同時存在,是自相矛盾的,其中必有一假。2.小伙違背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換論題”的邏輯錯誤。在同一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必須保持自身的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轉移論題。材料中大爺說的“硬座”是指勉強坐下的意思,而小伙說其買的硬座是指座位性質,兩個概念不同,在論述中表達的意思也不同,而小伙將兩者混淆,使思維具有不確定性。3.①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整個大樓漆黑一片”與“只有樓上東頭的一個房間還亮著燈”是相互矛盾的,出現了對自身的否定,是錯誤的。②違反了矛盾律的要求,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基本正確”與“一點兒錯誤也沒有”是自相矛盾的。③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兩不可”的邏輯錯誤。題中把“全面”與“片面”都否定了,是“兩不可”的一種表現。④違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了“兩不可”的邏輯錯誤。題中把“應該有”和“不應該有”都否定了,是“兩不可”的一種表現。4.該青年犯了自相矛盾的邏輯錯誤,違背了思維的一致性要求。科學的思維應遵循矛盾律的要求,即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愛迪生抓住邏輯矛盾,揭開了“萬能溶液能溶解一切物品”這種說法的荒謬。如果是溶液就要用器皿盛放,否則溶液便會四處流淌,無法使用。如果用器皿盛放,這個器皿必須是不能被溶解的,否則就無法盛放;如果這個器皿是“萬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那么該“萬能溶液能溶解一切物品”就不能成立。這不符合矛盾律的要求,所以該青年無言以對。隨堂訓練1.答案:D解析:小明的回答犯了“偷換論題”的錯誤,違反了同一律的要求,③④符合題意,①②不選。2.答案:C解析:A是單稱肯定判斷,主項周延,謂項不周延;B是單稱否定判斷, 主項和謂項都周延;C是特稱肯定判斷,主項和謂項都不周延;D是特稱否定判斷,主項不周延,謂項周延。C符合題意。故選C。3.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同一律的知識。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條件下,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斷,同一律并不要求它們一定是同一的。時間變化,小蔡的身份發生變化,符合同一律的要求,因此A項入選。B、C、D項都是對題干中論斷的誤判,排除。4.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矛盾律。矛盾律的內容是: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具有矛盾關系的論斷不同時為真,其中必有一假。它通常被表述為“A不是非A”,或“A不能既是B又不是B”。在本題中,王某要么是重傷罪,要么不是重傷罪,不能出現既是重傷罪,也不是重傷罪,B符合題意。5.答案:C解析:愛因斯坦的說法運用了辯證邏輯的思維,從而對光這一事物的客觀性質作了真實表述,是正確的,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并不違反邏輯基本規律。6.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的區別。愛因斯坦的說法是運用了辯證邏輯的思維,揭示了事物所固有的矛盾二重性。C正確。7.答案:A解析:排中律是指在同一時間、從同一方面、對同一對象所形成的論斷“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強調對于 任何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判斷都要有明確的“是”或“非”,不存 在中間狀態。題中桌上要么真的有一盞燈,要么沒有,不存在別 的可能,符合排中律的要求,故選A。8.答案:C解析:小周或小王要么獨舞表演,要么都不獨舞表演,其中必有一真。排 中律要求在同一思維過程中,對矛盾的論斷不能都否定,否則就犯了 “兩不可”的錯誤。題干中對兩個具有矛盾關系的論斷同時否定,違反 了排中律要求,排除A、B、D。故正確答案為C。9.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邏輯矛盾與辯證矛盾的區分。愛因斯坦的說法運用了辯證邏輯的思維,對光這一事物的客觀性質作了真實表述,是正確的,并不違反形式邏輯的基本規律,因此排除A、B、D三項,C項入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