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生物的分類一、教學目標(一) 知識與技能1.說出生物分類的7個階元和分類的基本單位。2.說出生物分類階元與生物親緣關系遠近和生物共同特征之間的關系。3.說出雙名命名法的基本含義。(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比較真菌和細菌的結構,知道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細菌沒有成(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生物分類方法對人類更好地認識與利用生物的重要意義。2.體驗分類法是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1.生物分類的7個階元和分類的基本單位。2.雙名命名法的基本含義。難點:1.生物分類階元與生物親緣關系。2.遠近和生物共同特征之間的關系。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說明引入 1.如何在超市里迅速找出目標商品?分類的意義? 2.現存的生物估計至少有200萬種!如何識別研究利用這么多的生物?引出生物的分類主題 學生回答:快速找到目標。 生活情境引入。新課教學 1.小試牛刀:對常見的植物進行分類,思考對植物的分類考慮了植物的哪些特征? 2.把下列動物分成兩組? 3.生物分類的依據是什么? 4.出示“蝗蟲”圖片,思考蝗蟲屬于哪類動物?既屬于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有屬于昆蟲,這有什么級別關系嗎? 5.介紹“生物分類等級” 6.信息庫介紹人們對“生物分界”的認識歷程。 7.以“黑斑蛙”為例,介紹它在分類的階元中所處的地位。 8.分析生物分類階元與生物共同特征和親緣關系遠近之間的關系。 9.蝙蝠和鳥都能飛翔,親緣關系是否很近?有時兩種生物外形可能很相似,但彼此的親緣關系卻很遠。 10.介紹物種的概念。 11.以“土豆”為例,介紹物種的命名。 12.課本62頁活動園地,找出同屬的生物。 13.小猴子找親戚,加以練習。 學生分類、回答。 學生思考、回答。 學生學習。 學生分析、總結。 學生討論什么是物種。 學生完成活動園地。 學生完成。 從熟悉的植物、動物的分類入手,歸納生物分類的依據。小結與作業 學生小結 練習冊相應習題 學生總結 鞏固所學五、板書第4節 生物的分類分類的階元:界、門、綱、目、科、屬、種。物種的概念:相互交配、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2.物種的命名:雙名法(林奈)→屬名+種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