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常見的脊椎動物類群——哺乳動物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 概述哺乳動物的基本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2. 進一步認識生物與環境相統一的辯證觀點。(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家兔的模型和各類哺乳動物的圖片,理解其基本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2.體驗各類動物的結構特征與環境的適應性。(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動物的形態結構與生活環境相統一。2.認識動物行為與其生存環境的關系。3.認識動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哺乳動物對環境的高度適應性。難點:哺乳動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動物。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家兔模型、鴨嘴獸模型、穿山甲模型、白鰭豚模型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引入 討論上節課遺留的問題:蝙蝠屬于鳥類嗎? 學生發表觀點。哺乳類 1.說起哺乳動物你會想到哪些?(哺乳行為是哺乳動物最典型的特征)哺乳類是動物界中多樣化程度最高的一類。 ①體型差異很大:世界上最小的哺乳動物之一的鼩鼱,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②形態各異:可以伸長脖子的長頸鹿,嘴巴扁平的鴨嘴獸,身披鱗片的穿山甲,能夠飛行的蝙蝠。③分布廣泛:有些能夠在河邊漫步,有的則可以在寒冷的北極生存,有的能夠穿行于懸崖峭壁,有的可以在干旱的沙漠生存。 所以說哺乳類是動物界中多樣化程度最高的一類。 2.為什么哺乳類能高度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它們有何特征?它們的身體表面有何特征? 3.我們人類也是哺乳類,有哪些主要特征?引導學生從生活環境、體溫、生殖、結構等方面歸納。(模型示家兔等。) 4.歸納哺乳類的特征,填入表格。 5.哺乳類的經濟價值。 從食用、觀賞、科研等方面總結兩類動物的價值; 從傳播疾病角度總結其對人類的危害。 學生回答。 學生思考并舉例回答。 學生歸納。 學生辨認。 學生發表觀點。脊椎動物知識梳理 學習單梳理總結 學生總結小結 師生共同回憶脊椎動物的相關知識。 學生總結作業 練習冊對應習題五、板書第2節 動物常見的脊椎動物類群脊椎 動物 生活 環境 體表特征 運動 器官 呼吸 器官 體溫 生殖魚類 水中 多紡錘形,有黏液,大多鱗片覆蓋 鰭 鰓 變溫 大多卵生兩棲類 幼體水中,成體陸地 幼體無附肢,成體皮膚裸露,有粘液 幼體:鰭;成體:四肢 幼體:鰓 成體:肺 變溫 卵生爬行類 陸地 體表被鱗片或骨板 四肢 肺 變溫 卵生或卵胎生,產羊膜卵鳥類 陸地,空中 覆蓋羽毛、流線型 四肢,前肢成翼 肺,氣囊 恒定 羊膜卵,卵生,育雛哺乳類 陸上 被毛,分為頭、頸、軀干、尾、四肢等 四肢 肺 恒定 胎生,哺乳(除單孔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