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常見的無脊椎動物類群——原生、腔腸、扁形動物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概述原生動物、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基本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過程與方法】通過觀看模型、視頻,認識各類動物的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動物形態結構與生活環境像統一。認識動物行為與其生存環境的關系。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1.各類動物的基本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2.各類動物的結構特征與環境相適應。難點:認識各類動物的結構特征與環境相適應。三、教學準備課件、視頻、草履蟲模型、水螅模型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引入 原生動物 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的區分依據?相比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一般體積較小,結構較簡單,不易被人們發現。 無脊椎動物又可以分為哪些類群? 之前學過的人體和脊椎動物都是由多個細胞構成的,它們的結構層次是怎樣的呢? 那有沒有單細胞的動物呢?讓我們通過一段視頻了解下(播放草履蟲視頻) 通過草履蟲模型進一步辨認其結構。(纖毛、細胞核、口溝、食物泡(消化食物)、胞肛(排出食物殘渣)、伸縮泡和收集管)雖然草履蟲只有一個細胞構成,但他可以完成攝食、排泄、繁殖等各項生理活動。我們就把像草履蟲這樣的動物叫做原生動物。 眼蟲(存在爭議,有葉綠體可以進行光合作用) 除了草履蟲外還有變形蟲,它無固定形狀,當它遇到食物時會將食物包裹進行消化。原生動物界同樣弱肉強食,驚心動魄。請觀看變形蟲如何吞噬草履蟲。但它捕捉到草履蟲后,就會在細胞內部消化和吸收。在原生動物中,除了自由生活的還有一部分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體內或體表,依靠攝取該種生物的營養來生存,并對其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或損害,這種營養方式叫做寄生。 上學期提到過的瘧原蟲就是以蚊子為媒介,進入人體細胞后在肝臟細胞內增值,隨后在紅細胞內發育,從而引發什么疾病?(瘧疾)感染瘧疾后人體會感到發冷發熱交替出現,嚴重者還會死亡。介紹屠呦呦提取青蒿素治療瘧疾。 總結:原生動物共同特征。(完成學習單) 學生回憶 學生看書找出無脊椎動物類群的分類 學生回答:細胞-組織-器官-系統-人體 學生思考 學生觀看視頻 學生觀看視頻感受科學家的偉大。 學生總結。 學生觀察變形蟲吞食草履蟲的過程。 學生學習“寄生”的概念。 感受中國科學界對世界健康所做出的的巨大貢獻。 學生總結并完成學習單。腔腸動物 最簡單的多細胞動物——腔腸動物(播放視頻) 這些腔腸動物有什么共同特征呢? 以“水螅”為例,生活在水質清澈的地區,通常情況下,水螅會把身體的某一部分附著在一端,結構極為簡單,體壁只有兩層細胞構成,體壁圍成的腔叫做消化腔,能起到消化吸收的作用,功能類似高等動物的小腸,它的消化腔同時又是它的體腔。腔腸動物的名字就是因此而來的。消化腔的前端是什么(口)?口的周圍有很多觸手。 你能分清水螅的前后左右嗎?(身體只有上下,沒有前后左右、背腹)通過身體的主軸有多個對稱面,這種對稱方式叫做輻射對稱。 輻射對稱對其生存有何意義?(從各個方向捕獲獵物,進行防御。這也是一種低等的對稱方式,由于身體沒有前后左右背腹,沒有起主導作用的部分,故只能適應于附著或漂浮生活。 看似如此弱小的水螅是如何捕食和防御的呢?有刺細胞,能釋放刺絲,注射毒液,用于捕食和御敵(播放視頻) 拓展:世界上最毒的水母之一:僧帽水母(形似僧帽、觸須很長)被它的觸手蜇到后,僅有三成的人能僥幸活命。 腔腸動物捕食后,食物從口進入,被消化后的食物殘渣哪兒去了(有口無肛門,這是它低等性的體現) 腔腸動物有刺細胞可以捕食和防御自己,也因為這項特殊的本領,它們中的有些種類特別是海葵,會和其他海洋生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關系。比如:(1)小丑魚身上的粘液可以免疫海葵的刺,它將海葵當做庇護所。同時海葵將小丑魚當做誘餌,吸引其他魚類前來捕食,一旦得手,小丑魚就能分一杯羹啦。(2)海葵靠寄居蟹這個坐騎在海里自由旅行以獲取豐富的食物,寄居蟹背著兩只海葵,依靠海葵的刺進行防御。(3)拳擊蟹,當他遇到獵食者時就會像拳擊運動員一樣,抓起海葵恐嚇對方,也有人因為它們滑稽的樣子把它們叫做拉拉隊型。 海洋被譽為生命的搖籃,海底世界能夠如此豐富多彩,還因為有著數量龐大的珊瑚礁。澳大利亞的大堡礁、我國的南海諸島許多就是由珊瑚礁形成的。珊瑚礁不僅能夠形成堤壩、加固海岸,還被譽為海洋雨林,為海洋生物提供了重要的棲息場所和庇護地。那珊瑚到底是什么?是動物還是植物? 拓展中國一級保護動物:紅珊瑚 大部分珊瑚原本都是白色的,它們鮮艷色彩來自與其共生的藻類,藻類通過光合作用為其提供營養,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和海洋污染,大量藻類死亡,珊瑚也因此出現了白化現象。(播放視頻:珊瑚白化)除此之外,人類的過渡捕撈也導致珊瑚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為此許多地方開始實施海底牧場珊瑚礁修復項目。 歸納腔腸動物的特征(完成學習單) 學生觀看視頻 學生歸納 學生觀察、思考 學生觀察、思考 體會輻射對稱的意義。 觀察刺細胞,體會其對水螅生存的意義。 學生觀察 體會生物界的共生關系。 學生思考珊瑚屬于植物還是動物 樹立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責任。 學生總結扁形動物 常言道病從口入,有時候吃肉也能吃出問題。介紹‘米豬肉’,視頻引出絳蟲。 原生動物——渦蟲,有著非常強大的再生能力,摩爾根曾經將渦蟲切成279段,結果它還是能夠長成一只新的渦蟲。 渦蟲一般生活在溪流的石塊下,體長1-1.5cm,像葉片一樣扁平,因此叫做扁平動物。具體認識渦蟲的眼點、有口無肛門、兩側對稱、除了渦蟲以外,大多數是寄生。 血吸蟲感染人的過程。 總結扁形動物的特征。(完成學習單) 學生觀看視頻。 學生觀察渦蟲的結構。 了解血吸蟲與人的關系。 學生總結。課堂小結 組織學生總結本節的學習內容和收獲 總結、交流練習 練習冊 完成練習五、板書二、常見的無脊椎動物類群原生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