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細菌及其與人類的關系一、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說出細菌的基本結構特征。2.說出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3.概述細菌與人類的關系。(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觀察比較真菌和細菌的結構,知道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細菌沒有成行的細胞核。2.通過討論辯證地看待細菌與人類的關系。(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腐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2.懂得科學全面地看待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1. 細菌的基本結構特征。2. 細菌與人類的關系。難點:細菌的營養方式。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細菌生殖視頻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說明引入 復習舊知,微生物的類群?真菌的特征? 破傷風桿菌引入 回憶舊知 回憶舊知,為新知做鋪墊。新課教學 細菌的發現(先介紹細菌的“自然發生說”,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實驗驗證細菌不是肉湯產生的,進而引出巴斯德的實驗) 細菌的大小(強調單位:微米) 細菌的形態 從形態上將細菌分分類? 依次學習球菌、桿菌、螺旋菌。 細菌的結構 (1)結合細菌的結構模式圖,認識細菌各個結構的名稱。 (2)請學生觀察細菌與真菌結構模式圖,說出兩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細菌沒有成行的細胞核。 (3)補充介紹:莢膜是一層松散的粘液狀物質,可以幫助細菌抵御不良的環境,保護自身不受白細胞吞噬,以及能夠有選擇地粘附在特定的細胞表面,進行專一的攻擊。大多數運動的細菌就是靠鞭毛高速旋轉從而推動菌體前行。 (4)總結細菌的結構特征。 細菌的營養方式 多數異養(腐生/寄生) 少數自養(如:藍細菌) 細菌的生殖方式 分裂生殖 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1)腸道中的大腸桿菌和人是什么關系?引出“共生”的概念 (2)根瘤菌 (3)腐生細菌是自然界物質循環的關鍵環節 (4)利用細菌生產對人類有益的物質 (5)幽門螺桿菌 (6)金黃色葡萄球菌 了解細菌的發現過程 學習細菌的形態、結構特征 學習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方式,體會細菌繁殖速度之快。 辯證看待細菌與人類的關系。小結與作業 學生小結 練習冊相應習題 學生總結 鞏固所學五、板書第3節 微生物(二)細菌1.形態結構2.營養方式3.生殖方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