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神舟系列發展歷程神舟一號——1999年11月20日成功發射,這是我國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對突破載人航天技術具有重要意義,是中國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神舟二號——2001年1月10日發射成功,這是我國第一艘正樣無人飛船,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飛船基本一致。神舟三號——2002年3月25日成功發射,,此次飛船也是一艘正樣無人飛船,但不同的是,飛船上裝有人體代謝模擬裝置、擬人生理信號設備以及形體假人,能夠定量模擬航天員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動參數。神舟四號——2002年12月30日發射成功,這是我國第一艘可載人的處于無人狀態的飛船,而飛船狀態與載人時也一模一樣。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成功發射,它搭載著我國第一位宇航員——楊利偉順利升空,實現了載人天地往返。楊利偉成為了中國首個進入太空的人,這也使我國成為繼蘇、美之后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神舟六號——2005年10月12日發射成功,這是我國的第二次載人飛行,搭載了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飛船有單艙式、雙艙式和三艙式,國際上成熟航天國家的飛船均是三艙式,神舟六號就是三艙式飛船,說明中國航天技術已經初步達到國際水平。神舟七號——2008年9月25日成功發射,搭載翟志剛、劉伯明和景海鵬順利升空,而翟志剛也成為了中國航天史上第一個進行太空行走(太空漫步)的人。神舟八號——2011年11月1日發射成功,這是一艘無人飛船,它的主要任務是與之前發射的“天宮一號”進行空間交會對接。神舟九號——2012年6月16日成功發射,這艘飛船實現了首次與“天宮一號”的手動對接,搭載了景海鵬、劉旺和劉洋,而劉洋成為了我國第一位女航天員。神舟十號——2013年6月11日發射成功,我國第一次應用性飛行。搭載了聶海勝、張曉光和王亞平。而王亞平進行了我國首次太空授課,并通過電視直播與地面上的師生互動交流。神舟十一號——2016年10月17日成功發射,搭載景海鵬和陳冬順利升空,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交會對接,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同時,神舟十一號進行宇航員在太空中期駐留試驗,駐留時間將首次長達30天。神舟十二號——2021年6月15日成功發射,搭載了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行任務是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四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中國航天員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首次實現航天員3個月長期駐留)。神舟十三號——2021年10月16日成功發射,搭載了葉光富 翟志剛 王亞平。是中國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階段第六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最后一次飛行任務;2022年4月16日,神州十三號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航天員將首次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女航天員首次進駐中國空間站,航天員王亞平也成為中國首位實施出艙活動的女航天員。神舟十四號——2022年6月5日成功發射,搭載了陳冬、劉洋、蔡旭哲3名航天員,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射的第十四艘飛船。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第二次飛行任務,也是該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航天員乘組將在軌工作生活6個月。2022年4月17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2年將實施6次飛行任務。其中,將發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由3名航天員組成,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在軌輪換后,在軌駐留6個月。在軌駐留期間,神舟十四號乘組三名航天員將迎來空間站兩個實驗艙以及天舟五號貨運飛船、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的來訪對接,并與神舟十五號飛行乘組進行在軌輪換,于12月返回東風著陸場。中國航天發展的四大里程碑(1)第一個想到利用火箭飛天的人——明朝的萬戶14世紀末期,明朝的士大夫萬戶把47個自制的火箭綁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雙手舉著大風箏。他最先開始設想利用火箭的推力,飛上天空,然后利用風箏平穩著陸。不幸火箭爆炸,萬戶也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但他的行為卻鼓舞和震撼了人們的內心。促使人們更努力地去鉆研。(2)東方紅一號——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1970 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 號”成功升空!成為了中國航天發展史上第二個里程碑。(3) 載人航天2003 年10 月15 日,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表明中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成為中國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4)深空探測-嫦娥奔月2007年10月24日18時05分,隨著嫦娥一號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順利完成了一期工程。此后,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相繼發射,并成功對接。2016年9月15日22時04分09秒,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中國航天工程名稱中國航天工程起名源于傳說,從“神舟”、“天宮”、“嫦娥”、“玉兔”、“鵲橋”,到“北斗”、“天問”、“悟空”、“墨子”,再到為地外行星命名的“望舒”、“羲和”。這些名字最終展示的是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國人自古至今追求航天時的浪漫與美感。中國空間站又稱“天宮”。天宮,亦名紫微宮,是中國神話傳說中天帝居住的宮殿;嫦娥,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仙女,“嫦娥奔月”神話源自古人對星辰的崇拜,“玉兔”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獸,居住在月球上,在月宮里負責搗藥的仙兔,這兩個名字正好契合了月球探測器和著陸器的使命和形象;“北斗”在我國古代起到辨別方向的作用,現在用來命名導航衛星;《天問》是中國戰國時期詩人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此詩從天地離分、陰陽變化、日月星辰等自然現象,一直問到神話傳說乃至圣賢兇頑和治亂興衰等歷史故事,表現了作者對某些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祝融是中國上古神話中的火神,火的應用促進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驅散黑暗、帶來溫暖。用“天問”和“祝融”來命名火星探測器和著陸器,代表著人類不斷探索浩瀚星空,引領人類追逐“永遠的光明”。中國航天工程起名表達了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對宇宙的無限幻想,對于飛天的美好夢想,也代表了中國國力的日益增強。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