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病毒一、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認知病毒的種類。2.明了病毒的結構和生活。3.知道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二)能力目標 運用多種方式獲取資料的能力。(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認同病毒可以為人類利用,辯證地認識病毒和人類的關系。二、教學重點1.病毒的結構與生活;2.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三、教學難點病毒的結構與生活方式。【導入】創設情境,引導入新課展示課件:艾滋病、手足口病、狂犬病等這些疾病的罪魁禍首是誰?【教學意圖】通過與學生生活實例相聯系,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求知的火花,讓學生明確本節學習目的。【活動1】病毒發現史1.學生展講請一位學生扮演穿越而來的古代科學家——伊萬諾夫斯基,為學生們講述“他”發現病毒的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也引導學生思考伊萬諾夫斯基用細菌培養基以及顯微鏡下都沒有觀察到致病兇手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引起煙草花葉得病的是有機體還是細菌產生的毒素呢?2.總結伊萬諾夫斯基首先感知到了病毒的存在,這是經過六年的時間不懈努力的結果,同學們也應該學習科學家這種不懈努力,永不放棄的精神,相信耕耘必有收獲。【教學意圖】通過病毒發現史,讓學生了解病毒的發現過程,也讓學生認同科學的發展離不開技術的進步,以及科學家的偉大的科學精神。【活動2】病毒的形態及結構1.學生展講請一位學生扮演現代科學家,為學生匯報展講:病毒的形態(包括大小和形狀)是什么樣的?這些不同形狀的病毒是否具有相同的結構?病毒的結構是什么樣子的呢?2.教師點撥了解了病毒的結構后,與之前所學的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細菌以及真菌的結構相比較的話,病毒的結構有什么特點 展示植物細胞、動物細胞、細菌、真菌和病毒的圖片,學生嘗試填寫表格,總結病毒的結構特點。【教學意圖】借助圖片、視頻資料幫助同學們直觀地理解病毒的結構,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的能力【活動3】病毒的生活及分類1.病毒的生活方式以赫爾希和蔡斯失敗的實驗為例,讓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由此總結病毒的生活方式。2.病毒的分類——匯報展講請一位學生上臺為學生們展講之前課前準備的內容——病毒的分類依據:①按寄主細胞不同進行分類 ②按遺傳物質不同進行分類【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語言描述能力【活動4】病毒的繁殖1.質疑互動(1)病毒那么小,結構如此簡單,那他是生物嗎?引導學生回憶七年級上冊所學習的《生物的共同特征》有關的知識,分析后明確:病毒可以繁殖,所以它是生物。(2)教師播放“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的視頻,學生通過視頻了解繁殖過程。2.小組合作活動要求:(1)限時2分鐘,自己組織語言,描述病毒的繁殖方式。(2)組內討論,找出最佳的描述方式,確定負責交流的人。(3)組間交流:利用老師提供的模型,邊演示,邊交流病毒的繁殖方式。【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語言描述的能力。病毒的繁殖過程課本的介紹對學生來說很抽象,難以形成具體的認識,因此教師借助圖片、視頻、模型等幫助同學們直觀地理解,以此來突破難點。【活動5】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1.質疑互動病毒能引起人患許多的疾病,那病毒是不是就有好處呢?小組交流課前調查的有關病毒利用的例子,讓學生認識到病毒雖然能引起人患病,但是人類也可以利用病毒為人類造福。2.教師點撥病毒與人類的關系是“亦敵亦友”,我們應辯證地看待病毒,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讓學生在日后的生活中也能秉持辯證的態度,辯證的看待問題。【設計意圖】教材資料涵蓋病毒的利害兩方面,通過學生分類整理可以讓學生學會辯證地審視問題。【活動6】課堂小結(1分鐘) 展示知識框架,學生進行1min鞏固。【活動7】當堂檢測(2分鐘) 1.學生完成過關檢測題2.老師訂正答案,小組合作解決組內錯題。【設計意圖】對學生掌握的知識及時進行鞏固提高,做到堂堂清。小組合作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競爭意識。【活動8】詩歌欣賞老師朗誦詩歌——遇上你,我的生命就是奇跡;讓學生再次鞏固知識的同時也體會到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角度來鞏固知識,使學生了解到知識可以有多種呈現形式,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