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物質及其變化復習課-以二氧化碳為例》教學設計 以問題解決整合知識的高中化學復習——以“CO2的再認識”為例 內容分析 從內容的編排上來說,本節課位于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一冊第一章《物質及其變化》的《整理與提升》部分,是第一章的復習課。 從內容的意義上來說,本節課以二氧化碳的知識為載體,學生緊緊圍繞著二氧化碳的生成、消除和應用完善了對二氧化碳的再認識,不僅對初中化學及第一章所學的內容進行了重新梳理、整合和應用,而且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等工具性知識的學習,也為后面元素化合物、水溶液中的離子反應及平衡、化學反應與能量部分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從內容的功能和價值上來說,本節課以真實、具體的情境為載體,在引導學生客觀、辯證的看待一種物質的基礎上,感受分類的價值和意義,引導學生從分類的角度去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發展了學生從類別和價態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性質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的意識,強化了學生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學情分析 現階段的學生,雖然通過新授課的學習,已經知道了物質及反應的分類、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對一些常見物質的分類、性質和變化有了一些認識,也會對一些常見的物質進行分類,會用離子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來表達一些變化過程,但是還沒有形成自己對本章內容的一個系統的知識框架,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從類別和價態的角度去認識新物質并進行性質預測、自覺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還尚待培養。因此,教師需要運用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對復習課的興趣,對物質及其變化這一單元進行整體重組,幫助學生自覺形成對本章內容的系統認識,引導學生建立本章內容的思維導圖,進而指導學生運用本章所學內容去解決實際問題,真正實現有意義的學習。 教學目標 通過對生成和消除CO2的反應方程式進行歸納,復習物質和化學反應的分類,進一步強化從類別和價態的角度去認識物質化學性質的能力,會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認識化學問題,初步建構認識化學問題的視角和方法。 通過對圍繞CO2相關的資料進行分析,會從真實的情境中提煉化學模型,體會生活中的化學變化,會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化學問題,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通過對真實情境素材資料的閱讀,感受二氧化碳的兩面性以及化學學科在生活和社會中的重要作用,體會化學學科的魅力,會客觀、辯證地看待一種物質,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 教學重難點 從宏觀和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及其變化; 從類別和價態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性質并進行預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