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八章《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第二冊第八章《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第三節內容,具體包括環境保護、綠色化學的相關內容。 本節內容編排在必修課程的最后一節,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做到合理開發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資源,還要保護好環境。本章教材和其他章節有點不一樣,考綱對本節的知識與技能要求不高,主要是作為常識介紹,讓學生感受化學學習與化工生產及生活環境的聯系;同時使學生了解化學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所發揮重要作用的三個主要領域,即環境情況的監測、三廢的治理以及尋找源頭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產工藝(綠色化學)等。課本通過一些“思考與交流”活動,讓學生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討論在化學實驗中應該注意什么問題等等,提高學生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自覺性,培養珍惜資源、珍愛生命、愛護地球等現代公民應該具有的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 《標準(2017版)》還指出,學生應該具有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從自身做起,形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能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問題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能參與有關化學問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二、學情分析 本節教材從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這一視角,進一步闡明化學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關系,與之前的內容相輔相成。縱觀歷史,從使用火到水、木材、煤、石油、天然氣等資源,人類使用的能源全部都是從自然界中得到,其中的大多數資源屬于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僅僅注重資源開發是遠遠不夠的,人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做到合理開發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資源,還要保護好環境。而化學不僅在資源開發上能發揮重要作用,在資源的綜合利用以及環境保護方面同樣大有用武之地。因此,在學習第一節內容之后,教材又安排了第三節內容,能使學生對化學與可持續發展有一個全面的認識。 本節課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為背景,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為基礎,設計符合其認知發展的教學過程,完成教學目標的落實。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對酸雨的形成及一些水體污染問題知識進行探討,培養學生閱讀材料,內化知識,懂得以"原子經濟"為核心的綠色化學消除污染的原理等。 2. 通過結合實物、圖片,霧霾防護等等認識環境保護和綠色化學的有關知識,加強環保意識,并培養綠色化學的理念,體會化學對環境保護的意義,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知道工業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 四、教學重點 1.了解酸雨的形成及一些水體污染問題,懂得以"原子經濟"為核心的綠色化學消除污染的原理。 2.通過環境保護和綠色化學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加強環保意識并培養綠色化學的理念。 五、教學難點 通過環境保護和綠色化學的有關知識,使學生加強環保意識并培養綠色化學的理念。 六、教學過程 (一)環節一 1.創設情境,從實際問題出發,引發學生關注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教師引導:環境問題的含義:是指人類不合理地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而造成的生態環境破壞,以及工農業生產和人類生活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保護環境工作者當前的任務:對環境情況的監測;三廢(廢氣、廢水、廢渣)的治理;尋找源頭治理環境污染的生產工藝。要較好地完成這些任務,都離不開化學知識。 學生活動:以小組形式以酸雨的防治和無磷洗滌劑的使用為例,進行關于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的交流,請小組代表總結回答。 設計意圖:由生活情境引入,容易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應用所學解答實際中的問題,體現化學學科的價值。 (二)環節二 教師講述:綠色化學可以詮釋為環境友好化學,它的核心內涵是在反應過程和化工生產中,盡量減少或徹底消除使用和產生有害物質。它主要研究對環境沒有任何副作用的化學試劑、化學制品和化學工藝。 綠色化學的特點:開發綠色反應,將原子利用率提高到100%;使用無毒、無害的原料、催化劑、溶劑;開發綠色工藝;開發和生產綠色產品 學生活動:列舉原子利用率為100%的化學反應類型和實際例子。 設計意圖:在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將課堂上的生硬知識灌輸轉變為與自身息息相關的知識應用,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 (三)環節三 教師引導:閱讀教材,完成內容梳理。 學生活動:交流北京治療霧霾的實際措施,知道煤改電的成效。 設計意圖: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熱點,知道工業生產中遵循“綠色化學”思想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感受化學學科的社會價值。 (四)環節四 課后任務:查閱資料,小組調研 1.查閱國家在實施大氣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行動中的重要舉措。 2.查閱符合“綠色化學”理念的化工生產案例,交流學習。 設計意圖:通過查閱資料調研等,知道綠色化學的實際應用價值,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形成解決相關問題的思維模型。 七、板書設計 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