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定量認識化學變化【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學習掌握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質量變化關系2、知道如何進行質量守恒定律的實驗探究。二、過程與方法1、進一步認識與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2、初步培養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定量研究對化學科學發展的意義。2、通過對定量認識化學變化的學習,逐步樹立相信科學、尊重科學的思想,逐步培養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重點、難點】重點:質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實驗過程。難點:應用多媒體教學,從化學反應的實質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以及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教學準備】《定量認識化學變化》課件 、 托盤天平 、多媒體、探究化學變化的質量實驗儀器。【教學過程】引入: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都有新物質產生,同時還伴隨著能量的吸收和釋放。那么在化學變化中質量有什么關系呢?酒精燈內的液體燃燒后會逐漸減少,生銹的鐵釘質量比原先質量增加,鐵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后總質量卻沒有變;那么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會發生什么變化?增加,減少還是不變?讓我們通過實驗來探討。[板書]:一.質量守恒定律(多媒體展示)提出假設:化學變化前后的總質量不變。設計實驗:分組實驗:CuSO4與NaOH的反應[實驗]:演示課本第96頁:實驗 圖4—13[學生活動]:認真觀察、思考、交流、討論。[總結板書]:a.現象:有藍色沉淀生成反應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b.結論:反應物的總質量=生成物的總質量c.文字表達式:硫酸銅 + 氫氧化鈉 → 硫酸鈉 + 氫氧化銅CuSO4 + NaOH → Na2SO4 + Cu(OH)2[講解]:在這個實驗中,最后天平仍處于平衡,說明反應物的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相等,從眾多實驗事實中得出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的共性。[板書]:1.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探究實驗內容:實驗方案 碳酸鈣+鹽酸→氯化鈣+二氧化碳+水 鎂+氧氣→氧化鎂實驗現象 有大量氣泡冒出 發出耀眼白光冒白煙,生成白色固體物質反應前后稱量結果比較 M反應前>M反應后 M反應前 < M反應后分析原因 二氧化碳氣體逸出 1、氧化鎂散失于空氣2、少量生成物殘留在坩堝鉗上3、有氧氣參與反應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中,為什么反應前后托盤天平不平衡?若要使反應前后天平平衡,裝置需要怎么改進?[學生討論]:該化學反應應該在密閉容器中進行,不準氣體逸出。【例題分析】1、實驗表明,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鎂條的質量大.這一實驗事實符合質量守恒定律嗎 為什么 答:符合.因為有氧氣參加了該反應.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以推知,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 C )A、一定等于鐵絲的質量 B、—定小于鐵絲的質量C、—定大于鐵絲的質量 D、無法確定質量大小[板書]一.質量守恒的實質(多媒體展示)多媒體展示:鎂燃燒和水電解的微觀過程。[結論板書]: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原子種類、數目、質量不變,分子種類改變。(微觀);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和元素種類不變,物質種類改變 。(宏觀);參加化學反應的分子數目和元素化合價可能改變。【例題分析】1、高鐵酸(K2FeO4)鉀是一種高效多功能水處理劑,它與水反應不可能生成 ( B )A氧氣 B碳酸鉀C氫氧化鉀 D氫氧化鐵2、黑火藥爆炸的原理可以用下式表示:2KNO3+3C+S=K2S+N2+3X,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推到X的化學式為 ( B )A. CO B. CO2C. NO D. SO2【小結知識】一.質量守恒定律定義在化學變化中,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二.質量守恒定律實質五個不變: 1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不變2化學反應前后各元素的種類保持不變3化學反應前后各原子的種類不變4化學反應前后各原子的數目不變5化學反應前后各原子的質量不變兩個改變: 1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的種類改變2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種類改變兩個可能變:3化學反應前后分子的數目可能會變4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化合價可能會變下列現象可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的是( B C )A、10g水受熱變成10g水蒸氣B、紙在空氣中燃燒后化為灰燼.灰燼的質量比紙的質量小C、鐵在空氣中灼燒后,質量增加D、蠟燭受熱熔化,冷卻后質量不變討論Mg原子+O原子→鎂 + 氧氣 → 氧化鎂點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