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水的組成》教學設計一.本節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水的組成》是初中化學第四章《生命之源—水》的第二節內容,是在繼第三章《維持生命之氣—氧氣》基礎上學習的另一種常見物質,學習它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章內容包含兩部分:水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及計算。教材第一節以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為題,討論了水的凈化及水與工農業生產等的緊密關系。在學生了解了水污染產生的嚴重后果和防止水源污染的重要意義之后,就應該對水作進一步認識。為了分散難點,教材在第二節只講了水的物理性質和水的組成,重點放在分析水的組成上,并未直接提出水的化學性質。在探究水的組成時采用了從宏觀到微觀,從定性到定量的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教材的編排還注重了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本節是在學習了原子、分子、元素、單質、化合物等概念后編排的。因此,通過本節的學習,鞏固和加深了這些知識。通過實驗為后面內容的學習提供了一個合理的思維模式。本課題安排一課時。二.教學目標和重難點:1)教學目標結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習的實際情況以及平時實施課堂的經驗,針對本節課,我設置如下教學目標:①知識與技能目標:a、了解水的物理性質;b、通過電解水的實驗,使學生認識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c、在理解分子、原子等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②過程與方法目標:a、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b、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培養學生宏觀和微觀相結合的分析探究能力。③情感與態度目標:a、通過化學實驗讓學生認識物質的可分性,培養其實事求是的態度;b、揭示水的組成健全學生唯物主義世界觀。2).教學重點、難點①教學重點:電解水的實驗和根據實驗現象分析確定水的組成元素。②教學難點:用分子、原子的知識解釋電解水,即從宏觀現象轉向微觀分析。三、教法創設學習情景→學生自學總結→演示實驗→講解總結→拓展視野→升華提高。四、學法教學是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為此本節課預設學生的學習方法有:1.探究學習2.自主學習3.多種感官協同五、教學過程:本節課設計運用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過程如下:1、課題引入:展示兩張風景如畫與土地干枯的圖片進行對比。問題:同學們能寫出純凈水的化學式嗎?根據化學式能說出水的組成元素及水分子的構成嗎?設計目的:(1)突出水的重要性(2)增強學生的節約用水意識(3)激發他們探究水的欲望引入新課。2、學生通過自學總結水的物理性質并完成課件填空設計目的:培養學生自學和從觀察中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強調水的“反膨脹”現象:水結冰后體積增大,密度減小對水中生物安全越冬有很大的意義。3、檢查學習成果設計目的:通過幻燈片上的幾個問題檢查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4、學生自學閱讀課本,完成以下三個問題:⑴該實驗在水中加入燒堿或硫酸的作用是什么?⑵通過閱讀課本實驗,你覺得該實驗是怎樣探究水的組成元素的?⑶用帶火星的木條和燃燒的木條分別是檢驗那種物質的?設計目的:讓學生先明確實驗的目的和探究思路,為后面觀察實驗現象和總結結論奠定基礎。5、演示實驗(多媒體動畫演示)解決問題:1)閉合開關,兩電極管內有什么現象出現?2)兩電極上得到的氣體分別是什么呢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生討論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共同得出結論。設計目的:鞏固氧氣的檢驗方法,了解氫氣具有可燃性,并且學會從實驗現象得出它是一種不同于水也不同于氧氣的新的物質,意識到這可能發生了化學變化。6、講解總結1)與電源正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是氧氣2)與電源負極相連的試管內的氣體是氫氣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VH2:VO2=2 : 1水(H2O)——→ 氫氣(H2) + 氧氣(O2)結論: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水是一種化合物,化學式:H2O設計目的:在學生觀察、分析、總結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分析從而突破重點。7、拓展視野:水通電分解生成氫氣和氧氣,其體積比是2:1,又查得氫氣和氧氣的密度(在標準狀況下分別是0.0899g∕L和 1.429g∕L),氫和氧的相對原子質量分別為1和16,求水的化學式?解:設水的化學式為HxOy令 VH2=2 ; VO2=1根據:元素質量比=物質質量比即:所以,水的化學式為H2O。設計目的:通過推導過程明確水分子的構成,讓學生熟練掌握根據元素質量求化學式的方法。結論: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問題:以水的分解為例你能從微觀角度分析化學變化的實質嗎?應用多媒體展示水電解的微觀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總結化學變化的實質。結論: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設計目的:讓學生在觀察中建立微觀模型,進一步理解化學變化的實質。8、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了解了水的物理性質,還知道水是由氫(H)、氧(O)兩種元素組成的,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并且我們通過實驗不僅證明了這一點還幫助我們更直觀的理解了化學變化的實質。五、隨堂診斷:1、純凈的水是( )A.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的液體B.單質 C.化合物 D.混合物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所以通電后能產生氫氣和氧氣B.水分子是由氫元素、氧元素組成的C.電解水的實驗現象是,通電后,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D.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每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氫原子、一個氧原子構成的3、電解水時,理論上若得到n個氧分子,同時可以得到 個氫分子。若得到8毫升的氧氣,同時得到 毫升氫氣。若得到8克氧氣,同時可得到 克氫氣。4、你能從氫氣在氧氣里燃燒生成水的反應,也推斷出同樣的結論嗎?通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