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2 金屬的化學性質(第一課時)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初步認識常見金屬與鹽酸、硫酸的置換反應,以及與鹽溶液的置換反應,能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有關的置換反應進行簡單的判斷,并能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提高設計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及交流、匯報等方面的能力,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2、知道實驗是學習化學的重要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驗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樂趣 2、激發創新精神與求知欲重點 金屬的化學性質難點 金屬的化學性質課型 新授課 教 法 從生活實際引入課題 →實驗探究→ 小結情境導入 金銀首飾真金組圖 小攤販出售的假金組圖 想一想:如何辨別真金和假金呢? 投影 1.提示俗語:真金不怕火煉 2.黃金由金元素組成,鉑金是由鉑元素組成的 ,假金一般是銅鋅合金 [活動與探究2] 學生討論:加熱真金和假金 設計實驗方案,進行探究: 獲得結論:真金加熱不變化。假金加熱變黑 實驗反思:為什么假金會變黑? 這個實驗還能說明什么問題? 板書:一、變化多樣的化學性質 (一)金屬跟氧氣反應(回憶氧氣性質中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加熱不反應:如金,鉑 2. 加熱就反應:如銅,鋅 生活鏈接 多媒體展示下列實物照片:黃金項鏈、銀戒指、鐵匠鋪剛打制出的鐮刀、家里的鋁鍋。 問題: 個性化設計(1)是否為各種金屬的本質顏色? (2)不是本質顏色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討論、小結:有的金屬不能與氧氣發生反應,有的金屬通過加熱能和氧氣反應,有的金屬常溫下就能和氧氣發生反應。如(化學方程式):4Al+3O2==2Al2O3 常溫下就反應:如鎂、鋁 實驗反思:從反應的難易程度來看,上述三類金屬的活動性如何? 學生討論: 投影: 金屬活動性:鎂、鋁>鐵、銅>銀、金、鉑 [活動與探究3] 想一想:還有其他方法辨別真金和假金嗎? 教師演示實驗:把真假金戒指分別放入稀鹽酸中 學生觀察,分析:真金沒有反應,假金有氣泡 教師點撥:假金中主要有鋅和銅,那么是什么物質和酸反應呢?怎么證明? 學生設計實驗:分別用鋅、銅和稀鹽酸反應 得出結論并投影: (二)、金屬跟稀鹽酸(或硫酸)反應 1.不和稀鹽酸反應:如銅,金,鉑 2.和稀鹽酸反應:如鋅 教師追問:那么除了鋅以外,還有其他金屬可以和稀鹽酸反應嗎?還能和其他酸反應嗎? 如果反應,速度和鋅一樣嗎? 學生實驗:一組用鎂,鋅,鐵分別和等量的稀鹽酸反應;另一組用鎂,鋅,鐵分別與等量的稀硫酸反應 拓展結論并投影: 反應速度:鎂>鋅>鐵 活動與探究4:探究金屬能否與酸反應。 問題:從你的探究中你有何發現或有哪些收獲? 學生回答:①不是所有的金屬都可與酸發生反應。 ②金屬種類不同,與酸反應的劇烈程度不一樣 ③產生的氣體能燃燒,經檢驗是氫氣。 學生書寫上述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板書)(教師指導) ①Mg + 2HCl ===MgCl2 + H2↑ ②Zn +2HCl ===ZnCl2 + H2↑ ③Fe + 2HCl ===FeCl2 + H2↑ 問題1:根據與酸反應的快慢或劇烈程度,能否 判斷出上述金屬中哪種最易與酸反應,即他們的金屬活動性如何? 問題2:①上述反應是否是我們學過的化合反應、分解反應? ②上述幾個反應有何共同點? 學生討論、歸納 反思小結:①Mg、Fe、Cu、Zn的金屬活動性依次減弱。 ②置換反應的定義。 活動與探究5 探究金屬和某些鹽溶液的反應 1.把鐵釘放在硫酸銅溶液中, 2.把一根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絲浸入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取出,觀察,有什么現象發生? 3.把一根潔凈的銅絲浸入硝酸銀溶液中,過一會取出,觀察,有什么想象發生? 學生交流,討論、分析 (1)反應現象? ①鋁能置換出銅、銀,說明鋁的活動性比銅、銀強。 ②鐵能置換出銅、銀,說明鐵的活動性比銅、銀強。 ③鐵、銅不能置換出鋁,說明鋁的活動性比鐵、銅強。 (2)發生這類反應的條件三什么? 前面的金屬(除鉀、鈣、鈉外)能把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板 書 設 計 6.2 金屬的化學性質 一.變化多樣的化學性質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二).金屬與酸的反應 (三)金屬與鹽溶液的反應集 體 意 見課 后 反 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