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空氣 課型 講授課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空氣的主要成分;初步認識純凈物的概念和混合物的概念;初步學習科學實驗的方法,進行觀察、記錄,并初步學習分析實驗現象。2、過程和方法:科學探究的意義和基本方法,并學會在探究的過程中,能提出問題,并設計簡單的實驗解決問題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探究過程中,能主動與人交流,能清晰的表達自己觀點,逐步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化學興趣。教學重點 1.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探究空氣中O2的體積分數。2.認識污染空氣的狀況教學難點 1. 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測定2. 紅磷燃燒的實驗原理。課前 準備 常用的實驗儀器、紅磷等 教學 方法 探究式學習教 學 活 動 過 程教學過程(第一課時)導入請同學們深呼吸一次,然后屏住呼吸,盡可能憋氣較長時間,當你堅持不住的時候,請盡情享受呼吸,我們是否發現了某種物質的寶貴?二、新授課空氣是人類和一切動植物的生命支柱,同時也是寶貴的自然資源。今天我們來學習和研究與我們生命息息相關的空氣。出示一個空瓶子【設問】空集氣瓶真的空的嗎?里面裝有什么?無色無味,不易覺察,你能用一個簡單的實驗或列舉實例來說明空氣的確實存在嗎?取出盛水的水槽,請一學生出來操作(把一個空的集氣瓶放人盛滿水的水槽,向下壓,集氣瓶內的水無法上升到頂端,說明集氣瓶內確實存在空氣。)【過渡】面對無處不在的空氣,你先過它里面獨有什么嗎?在古時的中國和希臘,科學家都認為空氣是組成世界的一種基本物質,但這種看法是對的嗎 隨著科學水平的發展,這中思想逐漸受到了質疑,直到二百多年前,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氣的成分。【多媒體】觀看(空氣的成份視頻)講解拉瓦錫的實驗原理通過以上實驗,拉瓦錫得出了空氣由氧氣和氮氣組成,其中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1/5的結論。現在我們模仿這個實驗,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的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一)、用實驗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原理: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等多種氣體組成的,為了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可以選擇某種能與氧氣反應而不與空氣中其他氣體反應的固體物質,利用氧氣與該物質反應后生成固體物質,使密閉容器中氣體體積減小,氣體壓強減小,引起水面發生變化,從而確定氧氣的體積分數。(白磷、汞、紅磷)紅磷+氧氣→五氧化二磷[設置問題]盛放紅磷的集氣瓶內,除了水,還有什么?將紅磷點燃后放到集氣瓶里,見到什么現象?為什么會有這種現象?把止水夾打開后會有什么現象?為什么?集氣瓶內原來裝入的水有什么作用?若剩余氣體主要是氮氣,本實驗還能體現出氮氣的什么性質?通過實驗現象分析,可以知道空氣的主要成分嗎?今天做的這個測定空氣里氧氣含量的實驗,是受誰的啟發而做的呢?實驗現象: (1)紅磷燃燒產生白煙, (2)燒杯中的水沿導氣管進入集氣瓶里,進入瓶中水的體積約占瓶內空間1/5。3、實驗成功的關鍵:(1)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燃燒作上述實驗 (2)進入瓶中誰的體積一般小于瓶內空間的1/5的可能原因是: ①紅磷量不足 ②氣密性不好,使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③未冷卻至室溫歸納總結:這節課需要掌握哪些內容呢?4、歸納小結空氣的成分【板書】 氮氣(N2)78% 空 氧氣(O2)21% 氣 稀有氣體0.94%的 (氦、氖、氬、氙、氪等)成 二氧化碳(CO2)0.03%分 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按體積計算)5、【講述】從空氣的組成我們可以看出,空氣并不是一種單純的物質,而是由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像空氣這種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混合而成的物質叫混合物,而空氣中的氮氣、氧氣等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叫純凈物。[設疑]你知道日常生活中,身邊有哪些純凈物?哪些混合物?礦泉水是純凈物還是混合物?【板書】純凈物與混合物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純凈物-----由一種物質組成。6、學生歸納本節要點。7、老師小結。5分鐘 練習題 1.最早通過實驗得出空氣是由氮氣和氧氣組成的結論的科學家是 ( )A.拉瓦錫 B.湯姆遜 C.普利斯特里 D.舍勒2.稀有氣體過去曾被人們稱做“惰性氣體”,是因為稀有氣體( )A.在空氣中含量很少 B.用途廣泛C.性質不活潑 D.非常寶貴3.下列有關氮氣性質的描述,錯誤的是( )A.常溫不與氧氣反應 B.無色無味C.氮氣可溶于水 D.氮氣不活潑4.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 )A.氧氣是純凈物,二氧化碳是混合物B.混合物中各種成分之間不發生化學反應C.純凈物的組成是固定的,只含有一種物質D.混合物的性質不固定5.列舉兩種生活中常見的混合物,試說出它們分別是由哪些物質組成的。(1) ; (2) 。備課組補充意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