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取和收集》復習教學設計【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知道氣體的制取裝置、收集裝置、尾氣處理裝置,以及實驗操作注意事項。2. 能正確選用“固固加熱型”和“固液不加熱型”制取氣體。3. 能正確選用排水法、向下排空氣法、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氣體。〖過程與方法〗經歷氣體制取、收集方法的復習過程,在實驗探究中分析、解決問題,總結、歸納學習方法,培養學生拓展知識空間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重點、難點】1.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取和收集裝置2. 綜合性氣體制備實驗的設計【教法與學法】討論、交流、歸納、練習。【設計說明】實驗教學是化學學科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最具有化學學科特色的教學形式,在歷年的中考中,與實驗有關的內容占了很大比例。在初中化學所學的實驗內容中,常見氣體的實驗制取和收集是相當重要的內容,在歷年的中考試題中經常出現。實驗是學生最感興趣的部分,我在設計本節專題復習課時,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對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探索,將內容進行新的組合,實現了一種高層次的知識與能力的挖掘、拓展。本節課設計的重點除了從知識與技能的角度進行氣體制取裝置的應用教學外,同時加強培養學生對學習內容、過程和方法的反思、拓展能力。在教學中我從實驗的重要性引入,分別歸納、總結了如何選擇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之后引導學生對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進行進一步的探索、改進,這樣既可以更加透徹地掌握所學知識,也不會使學生因為復習舊知識而感到枯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還注意引導學生對制取氣體實驗密切相關的尾氣處理裝置和檢查氣密性的操作方法進行總結,以培養學生全面考慮問題的習慣。【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引入:大家都知道,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化學實驗在中考中是很重要的內容。通過對每年中考試卷的分析,常見氣體的制備每年都考查。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板書: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取和收集 認真傾聽 以事實依據引入,提高學生對實驗的重視程度。首先,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已學習了哪些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你知道O2、H2、CO2的實驗室制法嗎?請用化學方程表示,看誰寫得既快又正確。 回憶,回答三位同學上講臺進行板演,其他同學在座位上書寫。寫完后,同學間兩兩相互檢查有無錯誤。 引導學生回憶所學知識,并加以鞏固我這里有兩種實驗室制取氣體的發生裝置,大家覺得這兩種裝置應該分別在什么條件下制取哪些氣體? 請大家總結制取氣體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規律運用 根據反應原理,選擇氣體發生裝置。(1)2NH4Cl(固體) + Ca(OH)2(固體) = CaCl2 + 2H2O + 2NH3↑(2)FeS(固體)+ 2HCl = FeCl2 + H2S↑裝置改進1.如果在用下圖所示的裝置制取氣體時,氣體收集的量還沒有達到要求反應就已經停止(固體有剩余),該怎么辦? A裝置:①實驗室加熱KClO3制取O2。②實驗室加熱KMnO4制取O2。B裝置:①實驗室用H2O2制取O2。②實驗室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CO2。③實驗室用鋅和稀硫酸制取H2。A裝置:反應物為固體,反應時需加熱,簡稱“固固加熱型”。 B裝置:反應物為固體與液體,反應時不需加熱,簡稱“固液不加熱型”。 小結氣體發生裝置的選擇依據:反應物狀態、反應條件。 思考回答 思考。討論,改進得出以下裝置,并歸納這兩套裝置分別有哪些優缺點。、 逐步引導學生思考、遞進,得出結論,培養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時運用獲得的知識,加深學生對其理解、掌握。引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式,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2.請選擇儀器,組裝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3.請同學們分析下列“固液不加熱型”制氣裝置,談談與前面的裝置相比有什么優點?過渡:前面我們研究的是氣體的發生裝置。我們不光要知道氣體的發生裝置,還要知道如何收集氣體。我們現在學過哪幾種氣體收集裝置?分別可以收集到什么性質的氣體?、請總結選擇氣體收集方法的依據。拓展思維實驗室應該如何收集CO氣體呢?(提示:CO有劇毒,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 若氣體從b處進入,會出現什么現象引申 量氣裝置假如用排空氣法呢?請大家討論。 如果將該裝置倒置過來呢? 采用這樣一套裝置來收集氣體,我們必須要考慮到進氣和出氣問題。不同密度的氣體有不同的方法,如果用排空氣法收集氣體,我們如何驗滿呢?O2、CO2 剛才我們討論了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有時候我們還會用到氣體尾氣的收集裝置。我們可以用哪些方法處理氣體的尾氣呢? 我們已經知道了氣體制取過程中的一系列裝置,但我們要注意到,如果操作錯誤,也不能正確地制得氣體。在裝置連接好之后,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如何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A B C D E 綜合運用:對以上內容進行綜合性訓練。 總結:引導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思考,相互討論。并在自己思考的基礎上集思廣益,修正、總結、歸納,得到數種裝置:組裝便于控制產生氣體的量的裝置。組裝便于控制反應速率的裝置。組裝可以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的裝置。分析比較 可以控制反應的發生和停止排水法,向上、向下排空氣法。學生一一舉例回答:1.排水法:不易溶于水、不與水反應;2.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3.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小結氣體收集方法的選擇依據:氣體的密度(與空氣相比)氣體的溶解性、是否能與水反應等。思考,相互討論。得出以下裝置 排水法收集思考,討論其原理討論得出:若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應從b端進;若氣體密度小于空氣密度,應從a端進。 倒置后:若氣體密度大于空氣密度,應從a端進;若氣體密度小于空氣密度,應從b端進。討論得出:O2: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復燃,則收集滿。CO2:將燃著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則收集滿。討論得出:燃燒法;溶液吸收法檢查裝置氣密性。討論,對比,總結出不同裝置氣密性檢查的方法。ABD 氣壓法CE 膨脹法 練習,回顧,反思,總結。 在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打開學生的思路,讓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規律的想象,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同時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培養他們合作學習、自主創新的能力。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所學知識得到升華。與前面發生裝置的選擇相互呼應。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創新能力 通過對一種裝置多種使用方法的學習,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舉一反三及發散思維的能力。注意對不同氣體的不同處理方法。提醒學生實驗時必須注意正確的操作規范。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破試管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